|
|
通存通兌海外不流行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5日 14:58 北京晚報
一項本來是旨在解決銀行業務“擁堵”問題的便民措施,卻讓大多數人因過高費用對其“望而卻步”。國內14家銀行自11月19日開通跨行通存通兌業務后,因“手續煩瑣,價格不合理”遭到質疑。23日,北京市消協秘書長張明更是指出,銀行間涉嫌形成限制競爭的價格聯盟,侵害了消費者的公平交易權。 那么,“通存通兌”業務在海外是否“吃得開”?“通存通兌”是否真得能達到便民目的?而國外的銀行服務在這方面是否有值得借鑒的地方?本報做了一番調查,帶您前去一看。 日本“通存通兌”全自動 出于工作需要,東京記者站在日本的三家銀行分別開有美元和日元的銀行戶頭,因此記者經常要去各銀行辦理提款、存款和外幣兌換等業務,時間一長免不了要拿日本銀行和國內銀行做個比較,發現這其中的差別還真不少。 跨行存取都免費 由于日本的科技水平比較發達,服務行業的自動化水平也相應較高,體現在金融服務業上的就是自動柜員機的多功能性。日本的銀行通常是下午三點就關門,而且周六、周日都不營業,這時遍布大街小巷的自動柜員機就成了辦理業務的主力軍。 與國內相比,日本的自動柜員機還多了幾個優勢功能,不光刷卡,還可以刷存折存取款,而且在機器內部設有自動為存折翻頁的功能。在達成協議的銀行間,跨行取款也免手續費。但是由于不同銀行對營業時間規定不同,自動柜員機在時間段外可能收取一定手續費。不過,跨行查詢業務是絕對免費的。 日本的自動柜員機也能辦理存款業務,從一萬元的紙幣到一元硬幣均可隨意存取,但在硬幣的存款方面有個小小的要求,即一次不能超過一百枚,如果您要存的硬幣太多,只要分幾次辦理也就能輕松搞定了。提款機的輸入方式多半是采用觸摸式屏幕,操作方式相當簡單易懂。為了方便殘障人士,日本一家銀行近日還宣布,將從本月26日起在該行所有的1萬多臺自動柜員機上安裝電話,提供聲訊指南服務,當顧客用電話進行操作的時候,自動柜員機上的畫面會停止工作,不再顯示任何業務內容,確保客戶的賬戶安全。有趣的是,日本的許多自動柜員機上還設有一個特殊裝置,在遇到惡意搶劫和偷盜時,這個裝置會把一種特殊油墨噴在機器內的所有貨幣上,這樣嫌犯即使得手,在使用偷搶來的貨幣時也會被立即識別,無異于自投羅網。 便利店中學問大 到過日本的國人或許都會有一個感受,即24小時營業的便利超市到處都是,而且不僅是東京、大阪這樣的國際化大都市,在人口并不稠密的農村地區也同樣如此。說起來,便利超市和銀行在業務上似乎根本就不搭界,但日本人卻生生地把兩者緊密結合在了一起。成立于2001年的日本七銀行幾年前將目光瞄準了便利店,嘗試著用經營便利店的方法經營銀行。其做法是,首先把自己的取款機設在便利店內,再一個一個地說服其他銀行、信用機構把取款系統與該行設在便利店的系統連接,從而實現跨行取款。 目前,基本上所有的日本銀行和主要信用卡企業都與七銀行簽了約,作為回報,七銀行從簽約銀行那里收取一定的費用,并沒有將手續費負擔轉嫁到消費者頭上。由此,各便利店也就順利地變成了一家家便民小銀行,在街頭巷尾為居民們提供著便捷快速的金融服務。 此外,根據政府的要求,日本的各便利店還都免費承接收取水電費、煤氣費、汽車稅甚至是交通罰款等本該銀行親自辦理的金融業務,這就極大地分流了銀行潛在的排隊人群,使便利店和銀行業務更加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從中不難看出,只要下足工夫,即便是小小便利店也能產生出巨大的社會效益。 本報駐日本記者王開虎 美國銀行服務質量高 一般來說,美國的銀行較少聯合經營,其中除了銀行私營原因以外,這些國家的政府也注意保持各銀行間的競爭能力,以便促使他們提高服務質量,并防止出現行業壟斷危機。 很少排長隊 美國的銀行并不承擔那么多收費業務。例如水、電、電話、信用卡、房貸、違章罰款都是由客戶把費用繳到各自的服務公司去,小客戶沒有必要到銀行排隊繳費。所以美國銀行柜臺前排隊的現象也較國內少得多,加上自動柜員機密集和網上服務、電話查詢的普及,所以美國人使用銀行服務次數雖然多,但是銀行間通存通兌卻很少有人提及。 這一現象和西方世界長達幾個世紀以來所發展的一連串金融制度分不開。以個人生活為例,美國的銀行向客戶提供的最常用也最方便的是支票戶頭。客戶在收到水電公司、電話公司、信用卡寄上門的賬單后,就可以簽支票寄到這些公司付賬,不必到銀行里繳款。目前用現金發工資在美國也基本絕跡,工資會以支票或轉賬的形式進入雇員賬戶。客戶不存在工資在甲銀行發,房貸在乙銀行繳的麻煩,也很少需要在各銀行間奔波和排隊。 收費少還倒貼錢 美國各銀行的自動柜員機網點相當密集,有的在銀行門市部里,也有的獨立設在商店、街道和旅館里。只要持有銀行卡,就可以在任意一臺提款機上取到現款。當取款人在使用不是自己的開戶銀行提款機時,要收手續費2到3美元。不過,因為美國銀行的網點的密集和便利,所以客戶使用其他銀行自動柜員機和窗口存款的情況較少見。 從上個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銀行實行“無收費銀行”服務制度,當時是對開戶且最低保持千元存款的賬戶不收手續費。后來,發展到學生賬戶(不限制最低存款額)不收費,到現在擴大成為成人賬戶不收費,而且有的銀行還在客戶開支票戶頭時“倒找錢”。銀行會在客戶的新賬戶里預存50美元,白送給客戶作為禮金,或者贈送應時的小禮物。 公眾集體抵制高額手續費 本世紀初,美國、英國和澳大利亞等國家銀行和信用卡發行公司曾以經營費用上漲為由,提高服務費用,引起了公眾的強烈不滿。對此,歐美國家很多金融專家站出來,指導人們在被收取了高額無理費用時,如何保護自己和向哪個部門投訴。而用戶也在自由競爭的銀行機制保護下,對高收費的銀行進行了積極的抵制,不少人轉向服務好,收費合理的銀行開戶。這樣一來,對“霸王條款”有巨大的遏制作用。 毋庸諱言的是,歐美國家銀行經營并非十全十美,同時也缺乏政府的統一調控。但是他們努力健全銀行服務體系的經驗,值得借鑒。 本報駐美特約記者溫玉順 澳大利亞網上銀行大行其道 澳大利亞是大洋洲上土地面積最大的國家,人口僅有2000萬左右,其銀行業非常先進,屬于世界上最成熟的國家之一。澳大利亞境內最大的兩家銀行,服務幾乎覆蓋了境內60%的人口。在澳大利亞,不可能拿著存折到非開戶銀行去辦理業務,所有跨行的業務只能在自動柜員機上操作,跨行取款和查詢的收費標準由發卡銀行規定。 之所以說澳大利亞的銀行業成熟,主要是針對其網上銀行的服務和電子支付手段而言。網上銀行業務是每家銀行一定會提供的服務,其方便程度如同我們訪問自己的電子郵箱,而且服務是免費的。通過網上銀行,每個人都可以足不出戶辦理銀行業務。為了充分利用已有的個人網上銀行系統,某些銀行內還設有公用電腦,方便用戶訪問網上銀行。對于一個地廣人稀的國家來說,這樣的方式顯然比鋪設營業網點更可取。在收費上,個人網上銀行的電子轉賬費用要低于通過銀行柜臺辦理轉賬。因此在澳大利亞境內,大多數人都是通過個人網上銀行辦理轉賬等業務。 另一方面,澳大利亞的電子支付手段已經相當成熟,我們每個月的水費、電費、燃氣費、網費、房租甚至手機費都可以采用這種手段,在網上銀行的電子支付頁面填寫類似于電子轉賬的表單即可繳費。與電子轉賬不同的是,采用電子支付并不需要支付手續費。 本報澳大利亞特約記者張赫尹 編輯視點 跳出柜臺看“通存通兌” 看一看海外的銀行,至少知道了柜臺服務不是主角,在更強調技術、產品、綜合服務水平的今天,網點數量在銀行業競爭中的地位本身就在顯著下降。由此知道了柜臺前排隊的問題,看來還需要在柜臺之外解決。也大概看得明白,如果電子銀行功能和自助式服務能夠分流大部分業務,那么且不論手續費多少,對于“通存通兌”是否必不可少,可能國人的看法就能夠和國際接軌。 不過,國內現有的情況卻是:大部分的個人業務仍需要在柜臺辦理;銀行服務尚待完善,各個銀行的自助服務水平不一;大部分的老百姓接受不了現代化的自助服務。所以,當國內銀行服務向海外看齊時,通存通兌正是用來應對這種“瘸著腿”的現實,讓顧客在面對銀行時少點怨聲,多些理解。 但是不巧,這個對于銀行來說本是利己又便民的好事兒,卻因為各家銀行把手續費加得太高,被視為坐地起價借機牟利,恰恰達到了“損人”的效果。 或許這里面有大銀行不愿與小銀行分享網點的“苦衷”。但是海外銀行的經驗很好的證明,營業網點數量并非競爭中的核心優勢,贏取市場的拳頭應該是服務、產品和技術。而立足國內,從大小銀行在銀聯柜員機共享上獲得的成功,也不難看出在營業網點上的簡單對抗與合作共贏孰優孰劣。 如今,顯然還指望不上國內的銀行在開戶時白送50美元。但是,老百姓想少排一會兒隊的愿望,就真的這么難以實現嗎?如果國內的銀行能在提高服務時不這么消極,在收取費用時不那么積極,這事兒恐怕不是那么難辦。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