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世行:美國經濟放緩對東亞影響不大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6日 00:57 金融時報
記者 袁蓉君 最近,隨著美國次級債危機負面影響的逐步擴大和國際油價逼近每桶100美元大關,人們在對全球經濟的未來憂心忡忡的同時,對這幾年來一直保持強勁增長勢頭的東亞經濟也心存疑慮。不過,世界銀行11月15日最新發布的《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經濟半年報》認為次級債危機和高油價對東亞影響不大,2008年該地區有望在今年加速增長的基礎上保持強勢,將打消這一疑慮。報告主要作者米蘭·布拉姆巴特當天在華盛頓還通過視頻連線告訴記者,東亞經濟持續發展已惠及到了該地區的貧困人口,目前東亞每天生活費不足兩美元的貧困人數已首次從1990年的10億減至5億以下。 內需推動東亞經濟強勁增長 今年上半年,東亞新興經濟體加速增長,增長率從去年下半年的7.8%上升至8.4%,超過了原來的預期。受國內需求增加和投資推動,中國的表現尤為突出,平均增速從去年下半年的約10.5%升至11.5%,東南亞幾個中等收入國家特別是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也加快增長,上半年的增長率分別達到7.3%和6.1%。 一份題為《恢復力會戰勝風險嗎?》的報告指出,盡管東亞對美國的出口增速已出現放緩,但中國及其他國家更加旺盛的投資和消費使得今年增長繼續保持強勁,甚至有所上升。2007年東亞新興經濟體的增長預期將連續第二年超過8%,為8.4%,到2008年僅會略微下降至8.2%。中國的情況也一樣,2007年和2008年將分別出現11.3%和10.8%的增長。日益強勁的增長動力擴展到東南亞各中等收入經濟體,而該地區包括柬埔寨、老撾、蒙古和越南在內的低收入經濟體繼續以7%至10%的速度穩步增長。由于商品價格居高不下,部分太平洋島國經濟體也在以高于歷史趨勢的速度增長,但社會緊張和政治不穩定仍在繼續影響其中一些國家的表現。 在回答記者有關外部經濟環境對東亞影響的提問時,布拉姆巴特說,美國經濟增長放緩,但是“目前東亞對美出口占其出口總額的17%,比例不算太高,且出口占到該地區GDP的7%,對美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占東亞GDP的4%。如果其降低10%,對GDP的影響不過是0.4個百分點。” 布拉姆巴特特別強調指出,美國經濟衰退與中國的關系不是很密切。不過,鑒于出口在中國經濟中的重要地位,美國經濟放緩對中國也會有一定影響。 次級債危機對東亞影響不大 迄今,美國次級債危機對東亞并沒有什么負面影響。初步的評估顯示,東亞金融機構對次級貸款的風險暴露相對有限,盡管全球不穩定和信貸市場緊縮加劇并導致銀行持有的其他結構性資產價格進一步下跌會使東亞面臨的風險上升。世行報告認為,美國次貸危機向東亞和其他新興市場的傳遞途徑主要是上升的不確定性和風險重估,事實證明,投資者最初撤離新興市場是暫時的,8月中旬到10月中旬,資產價格又反彈回去,因為國際投資者對新興市場和這些經濟體持續強勁增長的潛在能力持積極的看法。11月初隨著美國金融機構在三季報中宣布次級貸款相關資產的損失高于預期,市場波動性再次上升。報告預計,在未來一段時間里,頻繁和大規模的風險重估以及資產價格的劇烈波動很可能還將持續下去。 報告還認為,美國次級債危機對東亞經濟產生的影響將是很溫和的。鑒于該危機和由此產生的全球資本市場的緊縮,世行已經將美國和經合組織成員國2008年的增長預期比6個月以前分別降低了1個和0.5個百分點,后者將增長2.2%,略低于今年2.3%的增速。世行認為,這意味著發達國家經濟的放緩已經在今年出現,但迄今并沒有對東亞經濟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事實上,自去年下半年以來,美國的進口增長已經下降到接近零的水平,但東亞的出口依然溫和增長。報告認為,一些因素可能將繼續支持東亞國內需求的增長,一是目前產能的利用水平比上一次全球經濟不景氣(2001年)時高得多,二是該地區企業的盈利和資產負債表的表現都更加強勁,將使投資的基礎更加有利,三是經常項目盈余和高水平的外匯儲備意味著該地區大多數經濟體能更好地抵御突然出現的資本撤離。根據上述報告,東亞新興經濟體2007年外匯儲備增加的幅度是有史以來最大的,9個最大的經濟體在9月份之前的9個月增加了4510億美元,達到2.5萬億美元。 高油價考驗東亞和全球經濟穩健度 在需求和供給雙重因素的作用下,國際原油價格11月初連創新高,曾一度逼近100美元大關。報告警告說,2008年油價新高將會考驗東亞和全球經濟擴張的穩健度。石油市場的緊張局勢受到供給和需求兩方面因素的強化。盡管上升的油價已經抑制了發達國家的需求增長,但發展中國家將繼續以每年3%-4%的速度增長。同時,由于石油輸入成本上升和很多石油生產國供給在政治上和投資環境方面的不確定性,供給對油價上漲的回應也變得比預期的更加緩慢。 世行對經濟增長的預測值是建立在2008年油價平均為每桶72美元、2009年在70美元以下的假設基礎上的。但是,考慮到緊張的市場情況、投機性需求和政治風險等因素,報告認為,在相當長一段時間油價保持在每桶90美元以上的風險相當大,這增大了全球經濟特別是像美國這樣由于其他原因正在減速的國家經濟的壓力。不過,一個令人欣慰的事實是,過去3-4年高油價對世界經濟的影響是很有限的。報告認為,這主要是因為價格上漲很普遍,避免了對消費者和商業信心的突然沖擊,以及很多經濟體的能源利用效率更高,且適應油價上漲的能力更強。根據世行的計算,與東亞地區過去3-4年已經歷過的油價上漲帶來的年增加成本類似,2008年90美元的平均油價將使該地區遭受略高于GDP1%的收入損失。 正因如此,布拉姆巴特明確表示,“美國次級債危機和油價再度飆升的影響明顯加大了下行風險。然而,我們預期本地區更加強勁的增長勢頭會保持到2008年。”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