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新加坡的官媒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15日 00:16 21世紀經濟報道
見習記者 陸振華 北京報道 劉京剛從新加坡國立大學畢業,就收到一封特別的信。信封未貼郵票,是蓋章的批處理信件,從包裝樣式上,他判斷信來自政府部門,但又不像是平日里收到的各種繳費單據。 打開信封,里面是一個筆記本。簿面紅色,正中印有12 dating tips for 2007(“2007年12條約會建議”)字樣,右下角落款是Social Development Unit(社交發展局,簡稱SDU)。 翻開筆記本,每一頁都是一幅漫畫,總共12幅,內容是男女約會、交談等場景,每幅畫下還配有一條約會建議: “去約會!即便不會開花,或者確定關系,但至少你交了個新朋友。” “第一次約會后不要立刻下結論。有時第一印象可能是錯的。給自己和你的約會對象一個機會; “不用違背自己去變成另外一個人,真相或早或晚會浮出水面。做你自己就好了。” 這些建議還包括約會時怎樣穿衣服,怎樣說話,怎樣結束約會等等。 “之前聽說過,”25歲來自中國的劉京說,“新加坡政府會統一給大學畢業生寄這個,教我們怎樣去與異性約會。” 除了這個筆記本,SDU也編制內容更為具體的雜志發放,并把“紅娘”工作搬上了網。 SDU由新加坡政府在1984年設立,旨在推動新加坡青年的社交、婚戀和生育,以應對這個只有400多萬人口的小國日益加劇的生育率危機。 新加坡主管人口事務的副總理黃根成今年4月說,新加坡社會出現了遲婚、晚育、生養較少的孩子,以及單身者人數上升的趨勢。這導致勞動力短缺和影響未來經濟增長等問題。 “丘比特的紅皮本” 新加坡人Rhiannon對在SDU官方網站Love Byte上找到伴侶并不抱很大期望,但愛情最終悄然而至。 當她在網站上注冊成為SDU成員后,通過網站提供的iChat聊天功能認識了35歲的Ken。Ken有過一連串的戀愛經歷,但始終沒有找到理想伴侶。這次在網絡上,兩人聊了兩個月。 Love Byte在2002年上線。網站功能豐富,除了iChat聊天,還有多種方式幫助年輕人建立聯系,包括我的約會、網上咖啡館、SMS短信聯系、會員BBS,電子筆記、成員自我討論組、問答以及相片簿等功能。 在用戶通過網站結交新朋時,SDU提供四種方式的約會服務。包括在匿名情況下的網絡私聊、個人簡歷推銷、被稱為Match Box的電腦配對,以及網站婚戀專家提供的約會指導。 31歲的Patrick和30歲的Amy就是2005年通過電腦配對認識的。經過游輪晚餐的第一個約會后,這位項目經理和中學教師相戀了。當時有童話中的月下騎馬散步,有鮮花,當然還有藏在小月餅中的戒指。2006年11月,他們步入結婚殿堂。 SDU的工作人員說,在新加坡這樣一個工作壓力大、時間緊張的國家,男女青年相識、交流,直至結婚生子都面臨諸多困難。他們的任務是推動新加坡所有從學校畢業后的單身青年的婚戀,教導他們積極的婚姻態度,以此建立穩固的家庭。 對于政府介入到個人的婚戀并作具體指導,一些新加坡年輕人并不很理解。單身的蘇林譚就有這樣的看法。“我覺得受過教育的人,是不需要在這些方面接受指導的。”她說,“這是SDU的一個特征,就是如果你真的絕望了,你才需要去找他們。” Rhiannon可就不管那么多了,她已經28歲。在與Ken網聊后,這對年輕人決定見面,結果出乎意料地好。盡管年齡相差7年,但兩人相處融洽。5個月后,在市中心美麗的碧山公園,Ken正式向Rhiannon求婚。 新加坡社會發展、青年與體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SDU2006年成員人數為32051人。SDU的成員人數自1984年以來增長了10倍以上。2003年一年,SDU就發展了15057位新成員。 “紅娘”工作也卓有成效。SDU2002年年度報告說,本年度有4163名成員結婚,比2001年增長21%。23年來,SDU已有29373名成員喜結連理,平均每年1500人。大學畢業生的結婚率從1984年的54.1%提高到2002年的60.9%。 即便如此,局面仍不容樂觀。未婚畢業生的比例與結婚畢業生的比例基本持平,并且單身人數一直在增長。 單身危機 新加坡最近一次人口普查在2000年,約55萬名年齡在20歲以上的男女是單身人士,比起上一次普查(1990年),多了2.3萬名左右。 根據新加坡社青體育部2006年的統計,20-44歲的單身居民已從2000年的48.5萬名增至2005年的51.4萬名,占總人口的12%。而兩年后的今天,新加坡已經有62萬單身居民。 “我所在這家中學,副校長已經40多歲,還未婚。這樣的情況在新加坡教育界中不算少數。”新加坡某中學的周云說。她3年前從中國的無錫來到這所學校任教。 單身居民增加,除了緣于一部分年輕人喜歡自由生活外,更多的是因為在新加坡這樣面積狹小、競爭壓力較大的國家要謀生不大容易。20多歲走出大學校門之初想的是工作。到30歲職位升上去了,擇偶的要求和期望又水漲船高。 “在我的所見所聞中,30歲是一個分水嶺。”在新加坡某外資投行工作的郭盛說。 社青體育部的一項調查顯示,20到29歲的單身者當中,80%的女性會認為結婚好過單身。但過了30歲后,在30到39歲年齡層,認為結婚比單身理想的單身女性減少到48%,贊同結婚的男性則增加到87%。 土生土長的新加坡居民受教育程度越高,結婚可能就越晚。相比之下,從大專或技校畢業的學生,晚婚的就很少。因為“他們要求不高”。郭盛說,與他同住的一位女孩畢業后就沒有收到SDU寄出的紅色筆記本,表明政府不太擔心這部分人的婚戀問題。 人口挑戰 單身及遲婚造成新加坡的生育率從上世紀90年代起持續快速下滑。據官方統計,1990年生育率為1.86,即平均每對夫婦可生育1.86個孩子,1999年下降為1.48。到2005年,15-44歲的女性生育率只有1.24。 這樣的生育率已遠低于2.1的人口替代率水平——通常認為,平均一對夫婦所生孩子數量達到2.1個時,才能保持人口穩定。 從2001-2003年,新加坡的新生嬰兒從4.1萬名減少至3.6萬名,遠低于達到人口替代率所需的5萬名。 “生育率下降的影響是深遠的。”新加坡總理公署貿易與產業部長林勛強說,在1976年至1986年這10個低生育率年頭出生的嬰兒,目前已長到21歲到31歲。由于這一代年輕人人數不多,加上2010年以后步入老年的人口將大幅增加,人口問題將在10年至20年后對國家構成雙重沖擊。 生育率下降影響到了經濟發展所需的人力資源供應。黃根成表示,如果新加坡要保持每年6%的經濟增長,則勞動人口年增長率必須達到3.5%以上。 據新加坡人力部預測,從2006年至2010年,新加坡居民中的勞動人口每年將增加5.27萬名。如果要達到3.5%的增長率,2007年就需要8.73萬名勞動人口。因此每年需要填補的缺口就達到3.46萬名。 “如果現有的低于人口替代水平的生育率維持不變,我們就必須引進更多外來移民以協助實現預定的經濟增長目標。”黃根成說。 為此,新加坡正在大力引進人才。盡管全球人才競爭在加劇,但在外國人眼中,這個花園國家依舊是個適合定居的地方。從2001年至2005年,每年平均有3.87萬人成為新加坡永久居民,8300人成為新公民。 為了及早扭轉生育率下降的趨勢,政府推出眾多針對特定年齡層的生育獎勵,包括鼓勵雇主減輕對員工的工作壓力,以有利于員工婚戀和生育。政府為此在2004年8月設立1000萬新元的“工作與生活平衡發展基金”(Work-Life Works),為企業實施這項“工作與生活和諧計劃”提供津貼。 當局還從2001年起發放嬰兒花紅。6年來已撥出4.2億新元(約合21億元人民幣)資助13.3萬名新生嬰兒的父母,同時把2.7億新元(約合13.5億元人民幣)打到了8.9萬名兒童的培育賬戶上。 這些政策都讓目前身在中國的劉京動心。他正準備動身回新加坡工作,并打算申請成為永久居民。 劉京還保留著那本SDU寄來的紅筆記本,憧憬著在新加坡娶妻生子。“那邊工作壓力大一點,但收入比較好,而且也急需人過去。”他說。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