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新浪財經

瑞銀亞太區CEO談中國戰略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6日 15:58 《財經》雜志網絡版

  “對于惟一的機會,你很難評估它的價值”

  【網絡版專稿/《財經》雜志記者 于寧 陳慧穎】日前,瑞銀證券和中信、中金共同承銷了中石油A股上市,這是瑞銀證券成立近一年來獲得的最大一單。

  2005年9月28日,瑞銀集團重組北京證券的方案獲得國務院批復,從而使瑞銀證券成為中國首家擁有全牌照的合資證券公司。2006年底瑞銀證券宣布正式成立,今年5月投入運營,不過其投行業務的迅猛增長已引起業內關注。據悉,瑞銀證券手中還有中國鐵路工程、招商證券、太平洋保險的A股發行等大單。

  據悉,目前瑞銀證券的內部架構是“一個隊伍、三個平臺”。所謂“一個隊伍”就是瑞銀證券北京、香港業務都屬于中國團隊,“三個平臺”則是指無論A股、H股還是海外上市,都可以由瑞銀證券依托瑞銀集團進行操作。

  這一架構的構建倚賴于當時瑞銀證券抓住機會重組北京證券成功,瑞銀集團亞太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譚信樂(Roy Tapner)日前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坦承,在北京證券的重組上,“瑞銀集團的運氣確實非常好”。

  全牌照由來

  瑞銀證券是在承接了原北京證券的優質資產和業務資格的基礎上組建的,總股本為15億元。當時瑞銀集團出資17億元,獲得20%股份(其中14億元最終為原北京證券的不良資產買單),以北京市國有資產經營公司為代表的原北京證券股東占33%的股份,中國建銀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建銀投資)、國家開發投資公司、中糧集團分別持有14%的股份,國際金融公司(IFC)持有5%的股份。瑞銀集團在新組建的瑞銀證券中派出董事長,在董事會的11個席位中占據四席,并控制管理權。

  譚信樂在談到獲得牌照的過程時表示,“我們和北京市政府、北京證券商討時,遇到了一個非常好的時機,時運是促成這宗交易的重要原因之一。”當時亞洲的證券行業已經低迷了兩年多的時間,而且看不到轉暖和改善的跡象,中國很多證券公司出現財務困難,市場出現整體回暖的難度很大。“他們在商討重組時還有些猶豫,因為這意味著是一次測試。但當時對中國證券業的進一步改革正在執行中,國務院決定按照引入外資對風險類證券公司的重組進行嘗試。我們恰好像把種子撒在肥沃的土壤里,我們在合適的時間成為合適人選,非常幸運。”

  對于瑞銀證券獲得全牌照,外資同行曾提出兩個質疑,一是傳聞瑞銀向中方股東承諾固定回報,以換取實際控制權;二是瑞銀同意獲得20%股權,大大增加了其他外資獲得49%甚至51%股權的談判難度。

  瑞銀認為這一傳聞是不實的。對此,譚信樂表示:“瑞銀證券的股東(包括北京國翔、中國建銀投資、國家開發投資公司、中糧集團及國際金融公司),肯于投資是基于同一個信念,就是希望公司獲得成功。”

  而對于外資獲得合資券商51%股權的可能性,譚信樂認為:“我們是有可能獲得較高股權,但可能還要再等較長時間,不過這時間窗口現在已關閉。我對現在的安排很滿意,我們已建立了一個架構,能解決潛在的管理問題。”

  瑞銀集團對于瑞銀證券的17億元出資中,有14億元是為原北京證券的風險埋單,在2005年時,這一門檻費一度被認為過于高昂。對此譚信樂稱,“對于惟一的機會,你很難評估它的價值。而且對于瑞銀這樣一個國際機構,這也不是一個很高的價格。因為這個機會是很獨特的,是真正意義上的實驗,意味著我們在風險控制、投資銀行和股票交易各個方面的專業知識都被移植到中國市場來。”

  全牌照對于瑞銀集團的中國戰略是不可或缺的。“我們的戰略是要確保不同的業務同時在同一個市場推出。我們有投資銀行、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業務,這三者是互補的。如果只能開展某一項業務,成本高而且收入有限。同時開展這些業務對我們來講更有商業合理性。” 譚信樂稱。

  重組獲批之后,瑞銀決定將北京證券27家營業部中的21家營業部賣給招商證券,只保留了6家營業部,這一做法與中信證券等本土券商擴張網點的方向截然相反,而牛市中經紀業務給中資券商帶來的豐厚利潤令人咋舌。

  對于出售營業部,譚信樂表示并不后悔,“我們的業務不需要營業部,我們的專長不是零售業務。盡管現在做零售可以更快地賺錢,但五年后我們就會后悔,我們需要符合我們的長期戰略。”

  管理權隱憂

  在金融領域,由于外資受到入股比例限制,董事會和管理權的安排成為一個敏感的話題。近年來花旗集團重組廣東發展銀行、瑞銀集團重組北京證券均采取了擁有20%股權和100%管理權的先例。在股權和管理權不匹配的情況下如何維持股東間的平衡,如何使得外資股東主動投入資源并獲得相應回報,至今還存在著不少爭議。花旗與廣發行的合作中不時傳來的不諧之音,令人們看到了這一結構帶來的潛在風險。

  對于瑞銀證券股東結構的安排,譚信樂對《財經·金融實務》解釋稱,“當時尋找合作伙伴很不容易。我們的出發點是,如果我們只有20%的股份,最好能夠找到互相了解、理念一致的合作伙伴,我們十分幸運找到了這樣的合作伙伴共同作為瑞銀證券的股東。”業內人士認為,其它股東都不是金融機構,所以希望瑞銀來管理和運營。”

  “如果我們足夠堅持,很有可能會獲得控股權,但這樣操作會讓中方的許多推動者失望,所以我們聽從了北京市的建議。”譚信樂稱,當時中方表示,給予外資控股權是重大的政策突破,因此可以找到替代的辦法,使得外方獲得管理公司的權限,而不必控股。“最后我們相信,可以通過管理權獲得我們想要取得的東西,而這種管理權是實實在在的,并非勾心斗角”。

  對于中方而言,批準高盛、瑞銀進入中國,本身是一種創造性的試驗,希望借此尋找提高中國整個證券行業素質,而瑞銀和其它公司面對的同一個挑戰,就是怎樣吸引最優秀的人才到合資券商來參與管理。“如果瑞銀證券是由我們不了解或不信任的人來管理,人才便不會加入公司。管理權之所以成為談判的核心問題,不是我們想控制所有的事情,而是要設計一種結構讓最好的人投入到合資券商里來并能使公司取得成功。”

  最終這一結構即是,瑞銀證券由瑞銀集團管理,這包括培訓、管理、對客戶的選擇等等。“我們擁有對瑞銀證券的管理權,對于這一點我非常確定。”

  在設計公司結構的同時,瑞銀證券對于原北京證券的員工做了比較徹底的處置:一是跟隨出售的營業部轉入招商證券;二是轉到處置北京證券不良資產的

資產管理公司;三是留在公司總部和剩下的六家營業部中。這在客觀上消除了來自公司內部的阻力。

  對于如何平衡股東之間的訴求,譚信樂表示,“在董事會討論的時候,我們并不在意投資規模、時間,但我們對在中國做生意的方式很在意,力圖保持專業和低調。事實上如果我們做得太超前,就會引來各方面的阻力。所以重要的是要做得慢和正確,通過時間來增加價值,這樣可以獲得各方面的支持。”-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營銷百家談>> ·城市發現之旅有獎活動 ·企業郵箱換新顏 ·郵箱大獎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