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不支持Flash
新浪財經

熱點對話:美國次貸危機余波未了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0日 06:56 人民網-人民日報

  本報編輯 王芳 本報記者 王如君 馬小寧 中國國際經濟關系學會研究員 譚雅玲

  

    圖為9月14日眾多儲戶在英國倫敦東南部諾森羅克銀行的一家營業廳外排隊等候取款。

  新華社/法新

  編輯:1個多月過去了,美國次貸危機依然余波未了:由于美國次級住房抵押貸款出現短期融資困難,英國連日來發生銀行擠兌風波;為防止因次級債引發的信貸危機進一步惡化,避免可能的經濟衰退,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不得不于9月18日做出自2003年6月以來首次降息的決定,大幅下調聯邦基金利率0.5個百分點。請先談談英國方面的情況。

  王如君(本報駐英國記者):英國的銀行擠兌風波是從9月14日開始的。當天,150萬儲戶紛紛涌向諾森羅克銀行的70多家分支機構要求提款,僅僅3天就取現20多億英鎊(1英鎊約合2美元),最多的一天創下了取款逾10億英鎊的紀錄,諾森羅克的網站也因網上取款太多一度陷入癱瘓。

  諾森羅克是一家抵押信貸銀行,主要業務不是存款。其旗下資產價值1130億英鎊,儲戶存款240億英鎊,按理說,儲戶提走20億英鎊也不該“嚇破了膽”。但問題是此次危機帶來一環套一環的麻煩。上個月,諾森羅克遇到了兩大難題:一是原本許諾15%的盈利沒有兌現,二是維持現有和新抵押貸款所需注資的30億英鎊始終沒有著落。有關消息一傳出,儲戶自然恐慌。

  諾森羅克原本是從其他金融機構借貸,然后再轉借給需要貸款買房子的人。如今萬千儲戶一窩蜂地擠兌,直接造成現款周轉難不說,更讓人擔心的是銀行形象大打折扣,其他金融機構唯恐躲之不及,哪還有膽量繼續融資。敏感的股市也迅速做出反應,諾森羅克股價17日狂跌30%以上,因此而受牽連的銀行不止一家,整個倫敦股市出現危險苗頭。萬般無奈下,英格蘭銀行同意注資援手,18日聲明將注資44億英鎊為信貸市場減壓。英國政府最終也于17日出面擔保。如此多方緊急救市,擠兌風潮才出現好轉。

  編輯:目前來看,諾森羅克總算是暫時“緩了一口氣”,整個英國信貸市場以及金融系統面臨的危機似乎正在消退。銀行客戶、股民是吃了顆定心丸,但由此引起的風浪并沒有全面平息。

  王如君:有分析認為,諾森羅克想咸魚翻身并不容易,也許最后逃不脫被吞并的命運。另外,英格蘭銀行、金融服務局、英國財政部三方聯手“滅火”是成功了,但也開了個不好的先例。其上一次為金融機構融資是1970年,這回是在其1997年獲得獨立決定利率權后的第一次。為效益不佳的銀行注資,長遠看對英國金融市場健康并不十分有利。

  此次危機造成的負面效應并不小。安永

會計師事務所就認為,受信貸緊縮的影響,英國明后年的經濟增長可能要降低1個百分點。有的專家說得更玄:目前,英國尤其是倫敦的房市過火,金融機構一味追逐利潤而不顧后果地信貸,造成大量壞賬不說,房市泡沫一旦崩裂,那就不只是金融界出問題,而是英國整體經濟有麻煩。

  編輯:諾森羅克銀行擠兌風波的發生超出了市場預期。但據報道,英國并不是受美國次貸危機牽連最為嚴重的國家,德國的金融機構受打擊更沉重,一些歐洲國家的銀行已開始擔心下一個遭殃的是自己。您認為,全球迄今為止的次級債問題會否引發更大的骨牌效應?

  譚雅玲:目前來看,其嚴重程度和未來趨勢依然不清晰。擠兌風潮不是英國整體銀行體系出現問題,而是因信息不明朗以及心理恐慌引起的。英國政府出面及時緩解有利于社會心理穩定和市場平穩,英國股市暴跌的短期現象隨即發生逆轉。因此,對于英國一家銀行風波引起的恐慌不必過慮,英國和歐洲主要國家未來的金融穩定將會繼續。但是,次級債包括與

房地產價格連接的負面影響將難以在短期內排除或解決,還需要較長時間的觀察。全球金融監管體系的危機防范將引起關注和重視,對信用風險仍不可掉以輕心。

  編輯:美聯儲這次降息早在意料之中,但調整的幅度超乎市場預期,頗有點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不同凡響的味道。請問,促使其這樣做的深層原因是什么?

  馬小寧(本報駐美國記者):自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并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動蕩以來,華爾街的投資銀行一直呼吁聯儲降息以緩解全球信用、信心風險和投資者的恐慌情緒。但伯南克領導下的聯儲一度表現得異常冷靜。8月31日,伯南克在聯邦儲備銀行年度研討會上首次公開表示,為防止次貸風波沖擊整體經濟,將會在“必要的情況下采取更多行動”。這就給了市場一種暗示,如果接下來經濟數據較差的話,聯儲很可能沿用格林斯潘模式,以降息救市。果不其然,9月公布的美國經濟整體數據不盡如人意。疲弱的經濟數據加重了市場對抵押貸款市場問題正擴散至更廣闊經濟領域的擔憂。美聯儲被“逼”到了不得不降息的地步。

  在降息己成定局的情況下,聯儲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降多少而不至引發通貨膨脹的風險。此前,多數經濟學家認為,降低25個基點比較理想,既符合聯儲一貫穩健的風格,不致引發通脹,也為未來進一步降息預留了空間。然而,聯儲最終的決定顯然令人意外,此間媒體大都稱這是一個“大膽”的舉動。美聯儲在聲明中解釋其決定時說,“自委員會上一次會議以來,金融市場的發展增加了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降息目的是“為了預防市場動蕩對更大范圍經濟產生的負面影響,并推動經濟適度增長”。

  譚雅玲:美聯儲主席伯南克作為理論實力派一向以理性分析預期和觀點透明化而聞名,他較為堅持設定通脹目標為利率政策的方針,一貫傾向于推動經濟增長的貨幣政策,反對大幅調升利率,這或許是其抉擇降息政策的基礎因素。

  但是當前美國經濟處于通脹預期高漲與經濟增長穩定之中,伯南克原來所堅持的觀念或理論面臨特殊的環境。尤其是從美國經濟實際發展的外部環境看,經濟全球化和貨幣區域化已經影響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取向,伯南克所堅持設立的明確通脹目標作為指導利率政策的方向已經脫離全球的現實,單純注重國內單一問題,而忽略外部環境因素是促成此舉的主因。

  編輯:對這次降息,美國各方有何反應?

  馬小寧:市場的反應是雙重的。降息消息公布的當天,美元對歐元的比價創歷史新低;紐約股市全線上揚,其中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創造了5年來最大的單日升幅,上升了335.97點,約2.5%;與此同時,國際資源類商品中的石油和黃金價格也躍上新高,顯示出人們對通脹的擔心。市場的這一反應也和美聯儲的聲明相吻合:盡管放棄了通脹是首要關切的判斷,但仍將密切監控通脹形勢。

  輿論的反應也不一。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副所長、高級研究員亞當·保森指出,美聯儲上一次降息50個基點,是在“9·11”后的2002年11月。此番二度大動作,表明美聯儲對美國經濟前景的擔憂比人們想象的要大,它傳遞出一個信號,即美聯儲打算采取任何可能的措施避免經濟衰退。但據保森分析,降息并不能挽救房市頹勢,只可能降低房市低迷對整體經濟的影響程度。聯儲降息后,商業銀行相應降低了優質客戶的優惠貸款利率,對那些包括陷于次貸危機中的普通消費者而言,降息仍無法提升其信用質量,效應并不明顯。保森不排除未來數月聯儲根據需要繼續降息的可能。

  但也有一些美國經濟學家認為,聯儲的決定是“過度反應”,這是為了平息市場恐慌,過早地放棄對通脹的警惕。迄今所有的宏觀數據都是中性的,除房市不景氣外,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跡象并不明顯。全球經濟前景比2001年美國科技股泡沫后格林斯潘做出降息決定時要好得多,美國出口比去年上升14%。用《紐約時報》的話說,與其說美國經濟是世界經濟增長的引擎,不如說全球經濟現在成為美國經濟增長的引擎。

  編輯:這一“先發制人”的對應措施將對美國經濟產生什么影響?目前,對美國經濟是否已經達到不景氣或衰退的邊緣,爭論似乎很大。應如何看這個問題?

  譚雅玲:未來結果將會超出美聯儲的預期,反向運行的不利因素和環境將很可能出現。從美國經濟現實及其發展前景看,將更加不利于美國經濟未來的持續穩定,甚至有可能加大其衰退幾率。尤其是在金融市場逐漸消化了此次降息的結果之后,未來市場將面臨更大恐慌。

  從今年以來的一系列數據看,美國經濟存在波折,短期指標變化有所擴大,但作為主流指標的制造業、消費信心、生產力水平、失業率、服務業、貿易、財政等許多數據依然顯示著基本穩定,短期指標上下變化并非預示長期變量,尤其是一些經濟結構壓力在化解和緩解之中。比較突出的是國際金融市場一直炒作的美國雙赤字問題,已經在8月份的數據中得到明顯改善。這些并不值得美聯儲急匆匆降息。降息只能說明美國經濟已出現問題,或表明次級債的問題更加嚴重,反而會引起市場更大的投機性,導致已有的經濟改善前功盡棄。

  由于次級債問題已經導致美國經濟氛圍悲觀,降低聯邦基金利率似成為刺激經濟增長的必要之舉,但如果這樣的結果事與愿違,降息將會進一步導致美元走軟,繼續推高未來通貨膨脹,以及引發投資外流,直接傷害美元投資信心,導致美國經濟結構矛盾再度擴大。當前美國經濟的真正問題不是流動性不足,而是信心危機過度,這是一些特定市場領域的資金流動受限產生的信心恐慌所致。

  美聯儲這次降息的目的十分值得關注,未來全球金融動蕩乃至危機的可能性將會擴大。自2006年以來,伴隨美國經濟、利率與匯率焦點的爭論,全球金融市場價格波折起伏已十分突出,金融風險壓力上升明顯,流動性過剩背景下的金融狀況超出歷史任何時期,愈加難以把握和判斷。此時,美聯儲過激的降息措施是否出于其政策本意,以及是否包含政策搭配,特別是個人意志因素,是值得思考和觀察的,美聯儲順從財政部的戰略設計之疑不可排除。

  美國全球霸權的主旨并非單一目標,這種策略或許涵蓋了更廣泛的應對目標。應該承認,次級債引發的全球波動主力在于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的穩定和利好依舊,因此,或許美國有更為長遠的設計,而最終受到沖擊的是發展中國家,因為,在經濟、市場、規模、效率、周期等許多方面,發展中國家的問題多于發達國家。而且,發達國家的政策、策略轉變必將引起全球投資和資金流向的變化,或者刺激對沖投機的“反攻”,這也是值得警惕和防范的。最終回收市場風險后收益的將是美國,因為其經濟板塊的影響、機構規模數量以及產品市場的強大主導,都使其有力量和能力實施這種組合戰略和對策。

  此外,還應看到,美聯儲降息勢必加大對中國

人民幣升值的壓力,阻礙乃至有所沖擊中國金融改革循序漸進的方針與目標,我們要有憂患意識,應對舉措必須提前思考和規劃。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營銷百家談>> ·城市發現之旅有獎活動 ·企業管理利器 ·新浪郵箱暢通無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