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歐盟專家認為中國在應對貿易摩擦方面日漸成熟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0日 15:01 新華網
新華網布魯塞爾9月10日電 (記者 尚軍) 從2005年的紡織品貿易爭端到2006年的皮鞋反傾銷案,中國與歐盟近些年來的貿易關系似乎總在不平靜中前行。一方面是雙邊貿易額的迅速擴大,另一方面卻是中國出口產品屢屢在歐盟遭遇限制,但每次雙方都能化干戈為玉帛,避免了“貿易戰”的發生。 對此,專門從事歐盟與亞洲關系研究的智囊機構“歐洲亞洲研究所”前秘書長戴維·福凱近日在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認為,這反映出中國在避免和應對貿易摩擦方面日漸成熟。 今年以來,中歐貿易關系相對平穩,“火藥味”淡了不少。截至目前,歐盟還沒有對中國產品發起過一起新的反傾銷調查,這與往年頻繁對中國揮舞反傾銷“大棒”的局面形成鮮明對比,也印證了福凱對中國在應對中歐貿易摩擦方面的積極評價。 福凱說,他至今仍對兩年前的中歐紡織品貿易爭端記憶猶新,這不僅是因為當年的爭端曾經引起廣泛關注,中國遭遇到來自歐盟和美國的“兩面夾擊”,而且中歐雙方對爭端的處理很值得稱道。 福凱認為,從中歐雙方2005年成功解決爭端的經驗來看,新一輪紡織品貿易爭端完全可以避免。在今年6月舉行的第22屆中歐經貿混委會會議上,歐盟方面已經明確表示將如期取消配額限制。福凱說,這是中國在應對貿易摩擦方面日益成熟的另一個重要表現,那就是通過對話和磋商預防爭端發生。 迄今,中國與歐盟已在貿易、財政、金融、競爭政策等多個領域建立起了對話機制,雙方之間的經貿混委會和聯委會就有20余個。在這些對話機制下,中歐高層官員間互訪不斷。今年以來,已有至少5名歐盟委員會委員訪華,本月初又有兩名委員即將訪問中國,包括中國商務部長薄熙來在內的多名中國部長級官員則訪問了歐盟。這些對話和互訪有助于雙方進一步了解對方的訴求。 福凱認為,通過與中國的幾輪“較量”,歐盟已經開始反思,認識到對中國挑起貿易爭端往往得不償失。以紡織品為例,中國并非配額的唯一受害者,因為中國出口的紡織品大多是貼牌、定牌生產,中國只賺取不到10%的加工費。歐盟貿易委員曼德爾森認為,歐盟應該重新審視自己的反傾銷政策,區分不公平貿易行為和正常競爭行為,避免傷及從事跨國生產和經營的歐盟企業。而歐盟出口之所以能夠保持每年約8%的增長率,正是因為得益于新興市場需求的擴大。 福凱認為,在避免和解決貿易爭端方面,中國表現出了一種顧全大局、負責任的態度,而隨著中歐貿易規模不斷擴大,摩擦和爭端增多實屬正常。 在處理對歐盟和美國的貿易順差問題上,中國政府多次明確表示,中國并不追求貿易順差,中國希望與貿易伙伴共同努力,在發展中解決貿易不平衡問題,實現互利共贏。 目前,中國商品在一些國家和地區遭遇“質量風波”,再度引起關注。福凱認為,中國政府發布確鑿數據證明中國的商品絕大部分是合格的和安全的,非常具有說服力。與此同時,中國政府也承認的確存在少數“害群之馬”,并愿意與其他國家協作,進一步提高產品質量,這種積極務實的態度必定有助于事件的圓滿解決。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