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對話磋商:解決全球經濟失衡的積極之道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8日 03:32 金時網·金融時報
記者 宋焱 成功解決全球經濟失衡問題的方案必須包括以下內容:諸多工業化國家和新興市場經濟國家之間更多的戰略合作;增強各國貨幣政策彈性;加快歐元區結構改革的步伐;在日本進一步加強企業和銀行業改革。 誰是全球經濟失衡的“始作俑者”?誰該為全球經濟失衡負責……近年來,伴隨著世界經濟的失衡與增長“共舞”,這樣的指責和爭論不絕于耳,且每每成為國家(地區)之間貿易摩擦的焦點。而隨著日前2007年國際貨幣與金融委員會春季部長級會議的召開,與會各方圍繞如何促進全球經濟失衡的有序調整進行積極對話磋商,上述情況正在發生改變。 “全球失衡的調整,需要各國加強溝通和協調,共同努力。”出席此次會議的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胡曉煉作出了這樣表示,她認為,全球失衡是長期形成的,形成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解決全球失衡應主要依靠各國采取結構調整和改革等措施。這些措施發揮作用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全球經濟失衡的調整也將需要較長的時間,不可能一蹴而就。 這樣的判斷是理性的。盡管日前央行公布的今年一季度金融運行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末,我國的外匯儲備余額已經突破1.2萬億美元,今年前3個月的外匯儲備增量超過1300億美元。種種跡象表明,我國經濟的外部失衡問題仍在加劇,其對流動性過剩和資產價格上漲形成的壓力仍將有增無減,但對于當前深受失衡問題困擾的中國政府而言,從種種關于失衡的“責任之爭”中掙脫出來,“正視”全球經濟失衡問題的癥結,為糾正失衡作出積極而具有實質性的努力,無疑是明智的。 有觀點認為,當前全球經濟失衡的“癥結”可以歸結為兩個方面:一方面,從貿易視角看,近年來國際分工和貿易格局的變化是國際貿易不平衡產生的重要原因;中國貿易順差的不斷擴大在很大程度上由這一原因所導致;另一方面,從儲蓄視角看,全球性的儲蓄投資失衡是全球經濟失衡的另一內在根源,中國及亞洲一些國家由于經濟體制、消費習慣和人口結構等原因有著非常高的儲蓄率,過多的儲蓄沒有全部轉化為投資,對應為貿易順差。 分析各種解決問題的路徑,有關專家認為,提高美國儲蓄率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但美國推行鼓勵私人儲蓄的政策本身也存在著不容忽視的風險。美國進出口彈性以及進出口占GDP比例的不對稱要求私人儲蓄增長必須達到相當大的規模,并且需要經歷較長時間,才能對經常項目赤字的改善產生作用。在此過程中,如果通過利率緊縮進行快速調整,任何改善財政狀況和顯著壓縮消費的措施組合都會增加美國經濟衰退的風險,并通過貿易、外匯和股票市場波及全球。 人們同時也寄希望于主要經濟大國之間能夠加強政策協調。成功解決全球經濟失衡問題的方案必須包括以下內容:諸多工業化國家和新興市場經濟國家之間更多的戰略合作;增強各國貨幣政策彈性;加快歐元區結構改革的步伐;在日本進一步加強企業和銀行業改革。 令人欣慰的是,越來越多的經濟體已經開始對上述問題作出積極響應,目前幾個主要經濟體已經開始意識到問題所在,并積極糾正失衡問題。為避免失衡帶來無序調整,基金組織于2004年提出了促進全球失衡有序調整的中期戰略。基金組織總裁拉托于2006年4月建議就全球失衡問題進行多邊磋商,作為執行中期戰略的又一舉措。隨后,美國、日本、歐元區、沙特阿拉伯和中國應基金組織的邀請參加了多邊磋商,各國已經就需要聯手緩解失衡的措施達成了更好的默契。 不可否認,從現實情況來看,由于儲蓄率不僅與利率水平有關,還涉及到一國的經濟和文化傳統,包括人口的年齡結構和勞動生產率水平,因此,調整儲蓄率,無論是美國提高儲蓄率,還是亞洲國家降低儲蓄率,都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 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各國能夠“正視”問題的癥結,并為糾正失衡作出積極努力,少一些相互指責,多一些對話合作,我們就能夠離全球經濟失衡問題的解決更近一步。我們更加希望,以基金組織多邊磋商為良好契機,有關經濟和金融領域的對話與合作機制將繼續延伸下去。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