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007年中國可能超越美國 成日本第一大貿易伙伴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9日 06:32 中國青年報
日本數碼類產品對華出口翻番,但中國農產品對日出口大幅減少 本報記者 王沖 2006年中日貿易額繼續呈增長態勢,突破2000億美元大關,達到了創紀錄的2112.9551億美元。據預測,2007年中國有可能成為日本第一大貿易伙伴。然而,在雙邊貿易保持增長的同時,日本對華投資卻出現下降。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北京代表處副所長真家陽一告訴記者,從2006年日本貿易總額中貿易對象國所占份額來看,美國為第一位,占17.4%,與第二位的中國(17.2%)之間的差距縮小至0.2個百分點。2007年中國很有可能超越美國,成為日本第一大貿易伙伴。 日本數碼類產品對華出口翻番 在國際市場上,日本的照相機、攝像機一直占據優勢,在對華出口中也扮演著重要角色。日本貿易振興機構提供的數據顯示,由于中國國內經濟景氣旺盛,以國內富裕階層為中心,對日本產品的需求也趨旺盛。日本產高檔數碼相機及家用攝像機這類影像存儲和播放機器的對華出口都出現了快速增長,同比增長102.9%。此外,中國對日本產高檔轎車的消費需求也很旺盛,日本轎車對華出口同比增長達到15.9%。 在這些優勢產業的帶動下,日本2006年對華出口增長15.6%,比起2005年8.8%的增長率幾乎翻了一倍。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的解釋是,在以歐美為主的世界市場需求擴大和產品多功能化的背景下,電子零部件、汽車及汽車相關零配件和構件等商品對華出口增加。生產高附加值產品并向中國出口的日本企業,越發顯得舉足輕重。另外,日本的零部件、有色金屬類產品、塑料在中國的銷路也不錯。 日本對華貿易大幅增長的同時,中國對日出口卻放緩了增長速度。2006年中國對日出口增長8.5%,遠遠低于2005年15.8%的增幅。“這主要是因為日本國內對音像產品和辦公機器的需求減少,日本實施肯定列表制度后,中國的農產品出口受到影響。”真家陽一說。 目前,日本國內對音響、電視等產品的需求同比減少5.8%,對辦公機器的需求同比增長僅為2.0%,這成為中國對日出口增速放緩的主要原因;其次,中國對出口日本的部分商品采取了優先供應國內的政策,受此影響,煤炭出口同比減少18.8%,鋼鐵出口同比減少6.7%。 中國農產品對日出口大幅減少 另外值得關注的是,受肯定列表制度的影響,中國對日農產品出口大幅減少。 肯定列表制度是日本為加強食品中農業化學品殘留管理而制定的一項新制度。該制度要求:食品中農業化學品含量不得超過最大殘留限量標準;對于未制定最大殘留限量標準的農業化學品,其在食品中的含量不得超過“一律標準”,即0.01毫克/公斤。該制度涉及所有農業化學品的管理,范圍之廣、標準之嚴堪稱前所未有。其殘留限量新標準中僅“暫定標準”就有5萬多項,涉及農業化學品700多項,而“一律標準”更是涵蓋了“暫定標準”之外的其他所有農業化學品和農產品。我國目前的限量標準僅涉及農業化學品200余種,限量指標不到3000條,差距非常明顯。目前,中國制定的許多標準與日本的標準無法對應,而能夠對應的標準中,日本有25%的標準嚴于我國標準。 受此影響,2006年全年中國食品對日出口僅增長1.8%,新鮮蔬菜的出口呈大幅下降態勢,其中生蘑菇對日出口減少27%,豌豆出口減少34%。自該制度實施至2006年11月末的半年時間里,日本方面以殘存農藥超標判定不合格的進口食品達264件,其中中國的食品最多,為87件。 據統計,2006年日本新鮮蔬菜的進口減少了14%。關于數量減少的原因,日本農業相關人士指出:“受到暖冬的影響,日本蔬菜豐產,日本國內市場行情低迷,所以沒有必要從中國進口蔬菜。”零售相關人士則表示:“由于消費者對食品安全意識提高,所以對國產蔬菜需求增加。”由此可見,日本進口商對中國產新鮮蔬菜的態度變得慎重起來了。 日本對華投資大幅度減少 在貿易額連年持續增長的同時,2006年日本對華投資卻呈下降態勢。 中國商務部的統計數據顯示,在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下,2006年日本對華投資項目數和金額都出現下降,項目數為2590個,減少20.77%;實際投入金額45.98億美元,減少29.6%,而同期中國引進外資整體則增長4.47%。截至2006年年底,日本對華投資累計項目數為37714個,實際投入金額579.7億美元。日本是我國第二大外資來源,僅次于香港地區。 在對華投資減少的同時,日本對越南和印度的投資卻呈現上升態勢。對印度的投資從298億日元(約3億美元)增長到598億日元(約6億美元)。對此,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北京代表處副所長真家陽一表示,對華投資減少,是因為日本三大汽車廠商已經在2002年完成了投資,進入生產階段。“投資減少,是因為該做的都做完了,比如說,三大汽車廠商在廣州的投資下降了42.9%”。 “日本企業到越南、印度投資,并不是完全放棄中國市場,而是分散風險的做法。今后對華投資仍值得期待,中國在亞洲的地位無可替代。”他說。 另外,真家陽一還告訴記者,中國從日本引進技術的數量非常大。2006年,中歐技術貿易增長4.5%,達86.6億美元;中日技術貿易增長36.1%,達到52.4億美元;中美技術貿易增長24.4%,達42.3億美元。“歐盟由多國組成,作為單一國家,日本是中國技術引進的第一大國。”他說。 不過,日本貿易振興機構提供的資料里,有一句話耐人尋味:日本企業技術實力的可持續發展將成為今后日中貿易增長的關鍵所在。用真家陽一的話說,日本產品的更新換代會影響到中日貿易,“資本、勞動力、技術是經濟增長的要素,日本唯一可做的是技術創新,對日本來說,關鍵在于技術”。 在日本方面看來,在從模擬向數字技術的演變中,日本企業在關鍵零部件市場繼續保持著很高的競爭力,這直接帶來了貿易的擴大。但是,有日本企業擔心,依賴于把零部件集中起來組裝成最終產品的數碼產品的做法是比較危險的,即當日本技術革新速度減緩時,很容易被中國大陸和臺灣以及韓國的企業所趕超。 中日貿易擴大有四點理由 “中日經濟關系非常緊密,雖然有些問題,但沒有大的貿易摩擦,呈堅定發展的勢頭。”真家陽一對記者表示。他說,日本期待溫家寶總理4月11日至13日對日本的訪問進一步改善中日關系,促進雙方的經濟交往。 日本貿易振興機構的研究報告認為,日本與中國貿易擴大有4點理由: 第一,世界經濟呈現增長,中國向世界市場供應的產品增加。對此,日本對中國的關鍵零部件的出口不斷增加。 第二,中國國內對日本產品的需求旺盛,汽車及數碼家電產品等出口穩步增長。 第三,企業內部國際分工及生產工序間分工進一步取得進展。由于價格及性能的原因,生產基地的割據狀態進一步推進,因此不得不從日本進口在中國當地難以采購的半導體等電子零部件、汽車相關零配件及構件等高附加值產品,造成日本出口增加。另外,預計從中國進口普通用品增加。 第四,隨著微軟新視窗VISTA產品的推出,可以期待帶動商用電腦置換高潮,因此預計辦公機器(電腦)的進口將會增加。 本報北京4月8日電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