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n
\n"; str +=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選擇字號:
超大
打印此頁面返回正文頁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pagelogo").innerHTML + '\n\n' + GetObj("lo_links").innerHTML.replace(/#000099/g,"#000000") + '\n
\n' + GetObj("artibodyTitle").innerHTML + '\n
\n' + '\n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n'; str +=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選擇字號:
超大
打印此頁面返回正文頁
\n
\n'; str += '
不支持Flash
財經縱橫

塔塔們:印度的頭象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7日 00:53 21世紀經濟報道

  華碧云

  2006年10月,印度塔塔鋼鐵公司欲以80.4億美元收購比其銷售額大4倍的英國科魯斯鋼鐵公司(Corus),消息一出, 轟動世界。雖然在巴西國民鋼鐵公司的競價阻擊下,目前未能如愿, 但印度跨國公司的抱負卻給世人留下深刻印象。

  據格蘭特桑頓公司的研究,2006年印度企業境外收購266宗,金額為153億美元,名列世界境外收購排行榜的第5位,僅次于西班牙、美國、德國和澳大利亞。印度企業的平均境外收購規模也從3年前每次1000萬美元上升到4200萬美元。同年印度的對外投資額也超過100億美元。

  

財政部長奇丹巴拉姆說,“雖然與世界標準相比,印度對外投資數額比較小,但我認為這僅是一個開端。”目前,印度已有36個工業家族年產值在10億美元以上,它們是印度跨國公司的主體。

  成長三階段

  印度跨國公司的發展與政府的政策扶持有密切關系。獨立后,印度經濟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私營企業的發展從受限制走向自由化和全球化。

  第一階段為半封閉半管制時期,發展自給自足經濟。由于經濟發展緩慢,外匯緊缺,政府限制企業以現金對外投資。直到上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能夠跨國經營的只有比爾拉、塔塔、馬法特拉爾等少數幾個大工業家族。

  艾迪泰雅·比爾拉依靠輸出成套設備和技術,在東南亞和西亞建立了14家合營企業,被人們認為是“敢于跳入深水掀起波浪的人”。但就整體而言,印度的對外投資規模很小,稱得上跨國公司的不過一兩家。大部分投資分布在東南亞和非洲,主要部門為紡織、人造纖維、造紙、機械、油脂和食品加工等,小部分投在歐、美的餐飲、旅店和汽車零件等行業。此后的十幾年中發展并不快。

  第二階段始自1991年的改革開放,印度經濟向自由化和全球化過渡。政府取消了生產許可證制度并鼓勵外國投資。1992-1993年度,國大黨政府允許有條件的企業在外國發行股票和債券;取消企業以現金對外直接投資的限制,規定無需批準的對外投資限額為200萬美元。此后,人民黨政府放寬現金投資限額到400萬美元。但這些松動都不能滿足企業全球化的需要。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15個國家1997年資金外流所作比較,印度在限制資金外流的國家中居第二位。

  在改革初期,雖然有一些企業開始跨國經營,但規模有限。到1995年底,印度的境外企業只有185家,投資額為22.2億盧比。大部分對外投資集中在石油開采和信息技術部門,少量投資于制藥。

  第三階段,經濟全球化加快!2000年外匯管理法》生效后,印度儲備銀行對境外投資限制大大放寬,允許印度公司對外股份投資和設立獨資分公司的投資額上限達1億美元。除銀行和地產外,允許跨行業投資,F政府允許企業在境外投資額超過企業凈財產的一倍;企業可以通過國內外金融機構融資。這些改革措施促進了企業跨國經營。

  隨著經濟,特別是知識經濟的高速發展。在信息技術、電信、石油化工、制藥、鋼鐵、汽車和零件等領域涌現出一批印度跨國企業。近幾年,商品類如汽車零件、能源、石油化工和鋼鐵的境外收購也成為熱點,反映出印度制造業在外國投資和新技術的帶動下日趨成熟。跨國經營的信心來自企業的工程技術訣竅、品牌和高超的管理水平。

  2001-2002年度印度批準境外投資905項,協議額為30.256億美元,實際投資額為9.749億美元。2002-2003年度批準1029項,協議額為14.703億美元, 實際投資8.4718億美元。近3年實際投資分別為15億美元、45億美元和75億美元。

  跨國先鋒

  上世紀80年代,在美國硅谷的印度人與祖國的聯系使印度企業捕捉到商機。由于信息技術主要靠智力,所需投資資金少而成為印度政府大力扶持的產業。印度軟件和服務得以在西方市場上捷足先登,并很快上升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軟件出口國。2006-2007年度印度信息產業產值(包括硬件)達478億美元,占GDP的5.4%,其中軟件和服務出口額達310億美元。

  大部分印度軟件公司創始人來自中產階級,他們以所受高等教育學到的技術知識或專業生涯作為智力資本,吸收國內外風險資金,通過不斷創新,走上跨國經營的道路。它們把在境外收購對口企業作為企業發展的捷徑。2006年印度企業在世界信息技術和相關服務部門的收購交易占印度境外收購交易總數的20%。印度學者Carol Upadhya稱他們是新 “跨國資產階級”。代表人物有阿齊姆·普雷姆吉(Azim Premji)、納拉亞納·穆爾薩(NR Narayana Murthy)、薩特亞姆計算機服務公司(Satyam Computer Services Ltd)董事長拉馬林加·拉賈(Ramalinga Raju)、HCL公司的董事長希夫·納達爾(Shiv Nadar)、電信企業家蘇尼爾·米塔爾(Sunil Mittal)等。上世紀90年代,他們就已經在世界上收購了一些中小信息技術和服務公司。雖然外國員工平均年薪為10萬美元,而印度員工平均年薪只有4萬美元,從近期看收購并無豐厚的利潤,但有助于他們今后的發展和應對激烈的國際競爭。

  阿齊姆·普雷姆吉被視為“印度的比爾·蓋茨”。2000年他是印度的首富,連續6年被列入《福布斯》10億美元以上富豪名冊,2006年以133 億美元財產,居世界信息技術富豪的第6位和印度富人的第3位。他擁有維普羅技術公司84%的股份。該公司是印度第三大軟件公司,其實力在于向客戶提供終端對終端的整套服務解決軟件、多種文化勞力和對業務流程質量的保證。它通過在國內外的164個服務中心、125個站和42個地區辦公室為客戶服務,在英美設立了全球指揮中心和網絡運營中心。

  該公司在收購在波士頓的Nervewire咨詢公司后停頓了兩年,但現在的收購節奏加快,自2005年12月至今,已收購6家公司:以4700萬美元收購澳大利亞的NewLogic,以2800萬美元收購美國的mPower,2006年2月以2000萬美元收購美國的cMango,5月收購美國的Quantech,6月以5250萬美元收購葡萄牙的Enabler Informatica和以4600萬美元收購芬蘭的Saraware。 維普羅技術公司把收購這些發展不快的小公司看成是“一串珍珠”。它們在被收購后推出維普羅的品牌產品,很快即實現了盈利。其首席戰略官Sudip Nandy說,“以往在境外收購的公司價值在2000萬美元到5500萬美元。現在我們準備收購1億美元到3億美元的公司。我們有信心對它們進行有效的整合和進行協作。有1家符合條件收購1家,有5家符合條件收購5家。” 可見其氣魄不凡。

  納拉亞納·穆爾薩創辦的信息系統技術公司(Infosys)在過去兩年收入翻番,市值達260億美元,列入納斯達克非金融類股票前100名內。該公司居印度軟件公司的第二位,在海外有30個辦事處和研發中心,雇用來自33個國家的550名專業人員。2005-2006年度的軟件和服務出口金額超過20億美元?偨浝鞸. Gopalakrishnan說,“現在打算進行更多的戰略收購,希望收購年收入在1億-2億美元的當地公司,以便更快地擴大市場或進入特定的行業。公司在美、英已有穩定的市場,將增加在德、法、拉丁美洲、日本、南非和中東立足點,在中國的研發中心將擴大到2000人。”

  一批正在上升的中上等信息技術公司也積極在境外投資,以獲得新技術和擴大新的服務領域。HCL技術公司兼并德意志(Deutsche)銀行的金融信息服務就是為了進入這一領域。i-flex、Polaris兩家公司也積極地在世界尋找收購對象以適應銀行客戶擴大的需要。2006年11月,Hexaware 技術公司以3430萬美元收購美國一家測試咨詢公司FocusFrame。由于這次收購, 預計在3年內Hexaware的測試服務總收入將達1億美元。它計劃將FocusFrame在墨西哥的研發中心變成它的全球交付中心。

  2004年以前,印度只有蘭伯西藥業公司一家跨國經營,到2005-2006年度已發展到18家。它們的子公司大都是在全球經營方式下建立起來的,收購投資額達15億美元(6900億盧比)。它們也在美國、歐洲、巴西、俄羅斯和中國直接投資設立工廠。2006年藥品、醫療和生物技術占境外收購案的10.4%,居第二位。

  從開展業務地理分布統計,蘭伯西藥業公司仍是印度最大的制藥企業。其子公司遍布全球25個國家,其中在美國有5 家公司,其余在加拿大、巴西、秘魯、中國、泰國、南非、葡萄牙、荷蘭等國。2006年它兼并了南非的Be-Lab、比利時的Ethimed NV、羅馬尼亞的Therapi、德國GSK的非專利藥品公司和西班牙GSK Mundogen 非專利藥品公司,收購金額達4億美元。最近該公司著眼于在國外收購生物技術公司。總經理Malvinder Mohan Singh說,“我們之所以要在生物藥品領域立足,是因為預期生物藥品最終將取代化學藥品。2007年前,我們將在這一領域獲得戰略地位?紤]到世界市場發展很快,加強生物藥品研發對本公司具有完美的意義”。

  瑞迪實驗室有限公司在10個國家有投資,居第二位。2006年,它以6.43億美元收購德國的Betapharma公司,以2.63億美元收購了Docpharma公司,引起人們的關注。2005年該公司還以5900萬美元收購了羅氏制藥公司(Roche)在墨西哥的API公司。

  在《福布斯》雜志所列亞洲200家10億美元以下最佳公司中,印度有23家。巴拉特鍛造公司是其中之一:它希望通過境外并購到2008年成為世界最大的汽車零件制造商。去年12月它兼并了中國第一汽車公司的一個處。在兼并FAW鍛造公司后,它的汽車零件生產能力達60萬噸,僅次于德國Thyssen Krupp零件公司,而居世界第二位。過去兩年中, 公司在4個國家中進行了6次收購,F在世界重要市場,如北美、歐洲、中國都有它的據點。

  大財團:以安巴尼與塔塔為例

  安巴尼(Ambani)財團在上世紀 90年代完成了產業結構調整,發展戰略從以國內市場為主轉向積極拓展國外市場。創始人迪魯巴伊·安巴尼一生充滿傳奇色彩,使財團像火箭般地騰飛,在印度財團中奪冠。他于2002年7月6日去世,生前在化纖、石油化工、石油提煉、石油開采、電信、電力、金融服務、對外貿易、生命科學等領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2005年他的兩個兒子穆克希( Mukesh)與安尼爾(Anil)分家,根據上市公司市場資本化計算,穆克希擁有3家上市公司:信實工業公司(Reliance Industries)、印度石油化工公司(IRPL) 和信實工業基礎設施公司(Reliance Industrial Infrastructure Ltd)。2006年10月15日市值共計20400億盧比,穩居印度財團第一位。個人凈財產為7400億盧比。安尼爾擁有4家上市公司:信實通信(Reliance Communications), 信實資金(Reliance CapitaL),信實天然資源( Reliance Natural Resources Ltd) 和信實能源(Reliance Energy),同日市值共計10850億盧比,居印度財團第5位。其凈財產為6500億盧比。以個人財富排列,兄、弟居印度富人第一、二位。

  穆克希在石油和天然氣勘探、開采、煉油、石油化工、化纖、儲存、零售、碼頭、特區建設各個環節都有很強的實力,創造了印度私營企業在國外開采石油和天然氣的歷史。在石油價格狂漲的形勢下,資產在兩年內就翻了一番。信實工業公司是印度最大的私營公司,在古吉拉特邦的賈姆拉格爾(Jamnagar)的石油化工企業生產能力為年產3300萬噸,位居世界前列。它在孟加拉灣擁有兩個大天然氣田,2008年6月投產后,日產預計為8800萬立方米,相當于45萬桶石油當量。摩根士丹利公司估計該氣田資產價值為99億美元。另外,在奧里薩邦有6處發現天然氣,藏量為8.2萬億立方英尺,2009年可向加爾各答輸氣。

  信實工業公司更大的目標是從國外獲取石油和天然氣來源:它在也門深海第九區有20%的開采權,最近又獲得該國陸上34地塊和37地塊的勘探權。它還在阿曼的一個深海區進行勘探,并尋求從卡塔爾、伊朗、沙特阿拉伯、非洲、拉丁美洲和澳大利亞獲得勘探和開采的機會。目前, 該公司計劃收購蘇格蘭的北海石油公司。

  安尼爾的電信、電力、金融公司均處于行業領先地位,每天服務的客戶有5000萬人。信實通訊公司擁有8.8萬公里光纜,連接全國115個城市。它以2.11億美元收購法國電信公司(FLAG Telecom),擁有國際海底光纜65000公里,連接美國、歐洲、中東和東南亞 。它的三條寬帶網絡:一條從印度經尼泊爾至中國,一條通過海底電纜連接亞洲和美國,一條延長Falcon電纜從馬爾代夫至東非,三條線價值10億美元。信實資金公司計劃收購瑞士一家外匯貿易公司Travelmate Services (India) Pvt Ltd.

  塔塔是印度最老的財團,但充滿活力。它擁有96家公司,員工20萬余人。2005年總收入為219億美元,市值492億美元,以塔塔鋼鐵公司(Tata Iron and Steel Company Limited)、塔塔汽車公司(Tata Motors)和塔塔咨詢服務公司(Tata Consultancy Services Limited)為三大支柱。經營范圍涵蓋原材料、機械(包括汽車、機械產品和機械服務)、能源、化工、消費品、計算機、電信和服務(包括旅館和房地產、金融、海外活動和其它業務)。各公司統一使用的“塔塔品牌”早已打響世界。

  在世界鋼鐵大王英籍印度人L.N.米塔爾以343億美元收購阿賽洛公司后,塔塔采取了鞏固鋼鐵公司控制權的措施。在境外收購大鋼鐵公司是措施之一。首腦拉坦·塔塔試圖把塔塔鋼廠的世界最低成本競爭優勢和科魯斯鋼廠的高附加值產品以及它在汽車、建筑及包裝鋼材市場的強大地位相結合,創造大鋼廠的垂直整合。即使這次收購失敗,其境外收購戰略不會改變。

  近幾年來,塔塔財團各公司境外收購活動頻繁:

  1.塔塔鋼鐵公司,印度最大的私營鋼鐵公司,目前年產鋼480萬噸,到2010年生產能力將擴大到1000萬噸。在中國、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越南、菲律賓和澳大利亞收購鋼廠,在斯里蘭卡收購鋼絲廠。其中收購額較大的是:2004年8月以4.86億美元收購新加坡的Natsteel公司,2005年12月以4.04億美元收購馬來西亞世紀鋼鐵公司(Millennium Steel)。

  2.塔塔咨詢服務公司,印度最大的軟件服務公司,在低成本國家如中國、巴西和烏拉圭建立了開發中心。2005年10月收購悉尼的FNS,11月以2300萬美元收購智利外包公司Comicorn。它的下屬公司VSNL 于2005年7月以2.39億美元收購Teleglobe International,以1.5億美元收購Tyco Global Network。 2006年塔塔咨詢服務公司以1.05億瑞士法郎(約合8030萬美元)收購瑞士軟件服務公司TKS-Teknsoft。這家公司在歐洲經營狀況良好。

  3.塔塔汽車公司,印度最大的商用汽車公司。2004年它以1.2億美元收購韓國大宇公司(Daewoo Motors)的重型商用車廠,2005年又在西班牙一家巴士制造和設計公司(Hispano Carrocera S.A)中獲得21%的股份,該公司占西班牙巴士市場的25%,還向其它國家出口。另外,塔塔汽車零件公司(Tata Auto Comp (TACO))兼并了德國Wundsch Weidinger汽車零件公司。

  4.塔塔茶葉公司,在2000年以187億盧比收購英國的Tetley茶葉公司,2005年10月以3200萬美元收購英國Good Earth Corp。2006年8月,以6.77億美元收購美國Glaceau (Energy Brands)。它還通過子公司Tetley買下南非茶葉公司Joekels33%的股份。子公司塔塔咖啡公司在2006年6月以2.2億美元收購在美國的8點鐘咖啡公司(Eight'O clock coffee company)。

  5.塔塔化學公司在2005年12月以50.8億盧比購得英國Brunner Mond 集團63%的股份,以16.6億盧比收購摩洛哥Indo-Maroc Phosphore公司。

  6.塔塔技術公司于2005年10月以9100萬美元收購英國INCAT International公司。

  拉坦·塔塔在回答《紐約時報》記者采訪時說,“財團的下一步是向更遠的地區,向非洲、東亞和拉美發展,現在看好越南、印度尼西亞、南非、巴西、阿根廷和烏拉圭。我們將創造塔塔在這些市場存在的感覺,因為塔塔品牌產品早已適應它們的需要!

  跨國經營前景

  早在實行經濟改革之初,印度工業聯合會就提出,印度僅有一個塔塔和一個比爾拉是不夠的,到2000年印度要有100家跨國公司。這個目標雖未達到,但印度跨國公司的發展已在世界上產生巨大影響。它們正在帶動印度經濟向前發展,并被視為印度經濟崛起的積極因素。

  與中國相比,印度經濟開放度比中國低,但印度私營企業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卻超過中國企業。這是因為,印度政府對企業的支持主要反映在政策變化及時,并不干涉企業自主經營。印度私營大企業比國營企業在體制上更適應自由競爭機制。它們的決策果斷,運營靈活。為了成為世界級的企業,很多企業不惜重金聘請歐美專家為企業設計未來和改善企業管理。另一方面,印度企業籌資渠道主要靠股票市場,業績好,吸收股民資金越多,形成了良性循環。而中國的

證券市場長期低迷,直到最近才有轉機。

  此外,同中國或巴西的企業相比,印度企業在跨國經營方面有著獨特的優勢。這種優勢除了體現在印度和歐美國家在語言、文化方面接近外,還同印度精英遍布歐美企業有關。歐洲和北美分別占印度境外收購的42%和24%足以說明這一背景。

  印度跨國公司的行業分布是不平衡的,在軟件、制藥等科技含量比較高的新經濟領域跨國企業比較多。除因外資流入多外,也由于它們重視創新和研究開發,因而具有較強的

競爭力。傳統制造業因為吸收外國直接投資比較少,發展緩慢,有競爭力的印度跨國公司比較少。

  總體上印度制造企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低于中國。印度政府已經看到問題所在,提出重振制造業的口號,印度也要成為“世界制造基地”?梢灶A期隨著未來印度制造業的發展還將涌現更多的跨國企業。

  無疑,剛剛起步的印度跨國公司與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在實力上有很大的差距,有的還主要依靠世界大跨國公司分包合同而發展,有其脆弱的一面。但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印度又有人才優勢,它們將沿著跨國經營的道路走下去。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充分利用國際和國內兩個市場,增加財富。

  (作者系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研究員)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