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亞
紐約市市長邁克爾·布隆伯格和參議員查爾斯·舒默日前公布了委托顧問公司麥肯錫撰寫的調查報告。該份報告中特別指出,中國工商銀行(1398.HK)2006年在中國內地和香港成功完成新股集資是一次里程碑式的事件,它反映中國內地企業的大型集資已不需要在西方的證券交易所進行。
“全球新股上市活動正遠離紐約。”該報告的字里行間明顯透露出紐約政界對A股市場崛起及香港股市繁榮對紐約證券交易所帶來沖擊的擔憂。報告認為,新股上市帶來的包銷費用雖然并不算多,但這是一連串連續收入的開始,新股上市后會給交易所帶來龐大的經常性收入,包括二級市場的交易費用、日后配股再集資及相關的衍生工具業務。
報告研究發現,10億美元以上的新股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的比例大幅下滑,相反中國香港吸納大量內地的公司上市,成為最有吸引力的新股市場。以往中國的大型國有企業新股均會選擇紐約作為上市地之一,包括中國移動、中國人壽這樣的行業龍頭均在美國發行了預托憑證。其中中國人壽2004年在香港和紐約上市更是當年全球最大的新股IPO。
報告還提醒,大型集資活動,已從紐約轉至其他地方,其中香港、上海的融資能力已經大大增強,以往巨型新股都選擇在紐約上市,但2005年及2006年間,8只最大融資規模新股當中,有5只來自中國,全部在中國香港集資,其中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在上海及香港順利實現了其新股上市計劃。
“來自中國內地的新股使得亞洲證券市場得以吸引更多的投資者,亞洲也因此增加了競爭力,同時也讓紐約證券市場的吸引力面臨壓力。”該報告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