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財經縱橫

東亞峰會找到了可做的事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20日 01:30 財經時報

  本報記者 梁強

  代表全球近一半人口和五分之一貿易額的16個國家的首腦,第二次圍坐在了一起。

  能源等功能性領域的合作得到本次東亞峰會的重視,這釋放出一個清晰的信息,東亞區域合作將繼續在不同框架下,尋求多層次、多結構的務實性合作。

  由此,在被稱為東方“最接近天堂”的旅游勝地宿務,東亞共同體實現了從夢想到落地的關鍵性一步。

  比五國能源會議更務實

  本次峰會最大的一個亮點,是簽署了有關東亞能源安全的《宿務宣言》。中國駐菲使館的一位人士《財經時報》透露,宣言是以中國的建議為主要藍本,內容包括:確保東亞地區的能源安全;通過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擴大可再生能源體系以減少對常規能源的依賴;建立更具競爭力的國際能源市場等。

  相比于剛剛結束的五大能源消費國北京會議,《宿務宣言》顯然更加務實。中國社科院亞太所所長張蘊嶺在接受《財經時報》專訪時指出,宣言秉承了能源消費國協調合作、加強能源安全保障的精神,但其重點在于為未來做準備,開發新能源供給,協調節能技術。

  張蘊嶺認為,相比于一些媒體提出的“東亞能源消費國共同體”的設想,這才是東亞能源合作最可能實現的領域。張是10+3經濟部長領導人會議直接隸屬的聯合專家組組長,由他最早倡議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已經變成了現實。

  告別空談

  張蘊嶺告訴《財經時報》,從《宿務宣言》及峰會的聯合聲明來看,本次會議釋放出的清晰信息是:東亞區域合作將繼續在不同框架下,尋求多層次、多結構的務實性合作。東亞峰會也從戰略問題落實到功能性的領域;能源、教育、反恐、防止禽流感、旅游等共同關注的議題得到重視,說明峰會領導人對于有分工、有協調的務實發展的方式予以認可,因為這樣才能使東亞峰會有內容,而不是一個“空談俱樂部”。

  但張蘊嶺同時認為,東亞在相當長時間內,不會走向統一的共同體。由于地區大國之間的利益訴求和戰略目標的差異,在選擇什么樣的發展道路,什么樣的區域合作機制以及什么樣的發展目標這些大的問題上仍充滿了爭論。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不能在這些大方向上達成共識,不能明確具體目標,那就一定要走功能性、領域性合作的道路。在具體的發展過程中找到整合點,找到可做的事,而不是空談,或糾纏于對主導權的爭奪。

  爭相搭車

  1月14日,中國總理溫家寶和東盟領導人出席了《中國—東盟服務貿易協議》簽字儀式,這是中國和東盟在2004年簽訂《貨物貿易協定》以來,第二次簽訂有關經濟貿易的雙邊協議。

  溫家寶和東盟10國領導人都對協議予以高度贊揚,并表示將爭取于2010年如期建成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

  2005年7月正式啟動了中國―東盟自貿區全面降稅進程后,雙方貿易合作進入了全面深入發展的新階段。中國和東盟去年的雙邊貿易額超過1600億美元,比2005年增加了23%,是1991年的16倍多。目前,中國已成為東盟的第四大貿易伙伴。

  即將成形的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是世界上由發展中國家組成的最大的自由貿易區,將涵蓋18億人口,總GDP超過兩萬億美元。

  急于在亞洲擴展貿易的日本、韓國和印度在本次峰會上也分別與東盟舉行了雙邊會議。

  東盟-印度領導人峰會宣布,東盟支持印度與東盟簽署自由貿易協議。韓國在今年5月已經和東盟簽署了《貨物貿易協定》,雙方的自由貿易區可望在2014年建立。日本則采取發達國家一貫的策略,先與東盟內部各主要經濟體進行雙邊FTA談判,預計明年將開始與整個東盟的FTA談判。

  另外,在本次峰會前舉行的東盟國家領導人會議上,東盟正式達成協議,在成員國間下調關稅,力爭在2015年前提前建成東盟自由貿易區。

  亞洲國家建立自由貿易區的努力,充分體現出它們力圖在世貿組織之外推進自由貿易的決心。

  根據世界銀行統計,2005年環太平洋自由貿易區內的貿易額差不多占了全球總額的一半。如果東盟與中日韓,以及印度和大洋洲地區合為一體,將成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經濟圈,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東亞共同體:夢想10+?

  作為東亞共同體設想的提出者,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最初只是想建立一個東亞地區的聯合,以抗衡美國在這一地區的經濟影響。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之后,東盟邀請三個地區經濟強國中日韓作為主要對話伙伴,從此形成了10+3機制。

  但是,在東亞峰會的醞釀過程中,一些成員國建議將澳大利亞,新西蘭和印度也包括進去。這三個國家的親美立場在本地區眾所周知。

  因此,當2005年12月首屆東亞峰會終于在吉隆坡舉行時,首倡者馬哈蒂爾卻對會議嚴辭批評,指責峰會變質,質疑其為什么不接受位于東亞的俄羅斯和朝鮮,反而接受大洋洲的澳新作為成員國。再加上當時的中日關系、日本與中、印不同的立場,都使得建立東亞共同體的夢想充滿了陰影。

  在東亞區域自由貿易協定如火如荼地發展起來后,有學者又提出,如果東亞峰會把重點放到討論貿易上的話,它最后的結果會不會為建立一個東亞經濟共同體提供一個框架,甚至最終照搬歐盟的模式,成為東亞共同體的前身呢?

  對此,新加坡南洋理工學院國防與戰略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唐世平認為,任何朝這個目標的努力都將是非常緩慢的,因為東亞缺少歐盟成員國那種互信,在經濟上也是強弱分明,不像歐盟國家那樣相對平均。

  《財經時報》了解到,張蘊嶺領導13個國家的職能部門于去年9月就已經完成了東亞自由貿易區可行性研究報告,并且在此次宿務峰會上正式提交各國領導人討論。由于張蘊嶺的關系,這項報告也被稱為“中國方案”,其實質是以10+3為主,逐漸擴大到其它國家實現東亞自由貿易區。

  但日本已經提出了與“中國方案”截然相反的“全面經濟伙伴協定”(CEPA),該方案意味著東亞峰會的16個成員國之間同時展開FTA談判,因此也被稱為“10+6”渠道。

  對于何種方案更適合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張蘊嶺不愿多談,他用了這樣一句話來形容東亞當前的自由貿易談判,“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最終將是10加幾?張蘊嶺認為,“相信將由時間決定。”

  鏈接:10+?

  10+1:東盟10國+中國

  10+3:東盟10國+中國、日本、韓國

  10+6:東盟10國+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新西蘭、印度

  東盟10國,包括印尼、馬來西亞、泰國、新加坡、文萊、菲律賓、越南、老撾、柬埔寨、緬甸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