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
掘金印度的三個建議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1月04日 23:41 贏周刊
□贏周刊記者 黃婉華 親自調研 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親自到印度調研,是中國企業掘金印度首先要做好的功課。這是印度問題專家,中國駐印度前大使周剛對中國企業在印度投資的六點建議的第一點。 正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周剛以其20多年的外交經驗判斷,印度商人發展海外貿易的時間比很多中國企業還要早,而且印度政府對有關行業領域的保護政策,因此中國企業在印度尋找到合適的投資機會將比東南亞的一些國家投資還要艱難。 印度也是貿易保護主義傾向比較嚴重的國家,僅1993年到2006年的十幾年間,印度在對中國的反傾銷立案92起,印度至今還沒有承認中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周剛認為,兩國間的政治互信仍舊無法滿足雙邊貿易的需要,印度甚至會對中國企業的一些業務有所限制,比如對中港公司在加爾各答承包港口建設、華為公司在班加爾增加投資。簽證問題也會困擾中國的企業和員工。 兩國的歷史原因,也造成對西亞國家投資的緩慢。今年11月20日~23日,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對印度進行國事訪問,這也是十年來中國國家主席首次訪問印度,加強雙邊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胡錦濤的訪問,帶動兩地的政治互信。2010年兩國將有400億美元的合作目標,并簽訂投資貿易保護協定,這是一個加快兩國經貿往來的信號,精明的中國商人已經嗅到背后的商機。 先讓自己成“精” 至于能否到當地投資辦加工廠,周剛則建議,一定要實地考察并比較。印度每個州都還有州法律,而且當地的勞工保護要比國內開展得早。這也是為什么中國多數城市還在以低廉勞工吸引投資的時候,新德里等城市已經致力于以創新為跨國公司盈利。 在印度,一個中產階級可以每年將3000美元用于消費,一個普通公司的中層管理人員月薪在9000~1萬元人民幣 。但年收入不超過800美元的家庭也不在少數。 消費能力懸殊,在這樣的地方淘金,首先要讓自己“成精”。印度也是一個文明悠久的國家,文化上有很多潛規則,中國人是很難悟出來的。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讓當地人管理當地的生意。 嘉里大通的副總裁鄧青怡在接受采訪期間,她兩次談到收賬問題,看來她對印度企業的信用還是心有余悸。有的時候,收賬難并不因為這個印度企業沒有錢,而是他們就是不能爽快地按照合約把錢拿出來,如果追過去打官司,最后也得不償失。因此,鄧青怡認為在跟印度人談判的時候一定要把合同簽訂詳細,盡可能的落實細節。 選好投資領域 正如溫熙所講,中國企業在印度市場的商業行為,還是摸著石頭過河。印度和中國的經貿往來在未來將有親密接觸是必然的。 在一些行業領域內,印度對外商投資的最高限額已經得到了極大的自由化,比如電信業(74%)、保險業(26%)、銀行業(74%)、采礦業74%、航空業49%。而印度已經連續4年達到GDP增長8%,其中制造業和服務業對GDP的增長貢獻達到80%,但是外貿市場占到GDP 的35%這個比率在近年還有所下降。 此外,印度對食品和日常用品行業需求空間巨大,相關的消費品也在增長,印度商務參贊文少杰表示,政府將食品加工行業列為優先發展行業,而這個領域的投資額將不少于280億美元。現在在印度投資服裝、鞋業等日常消費品行業市場潛力巨大,而這正是中國企業的強項。因此,印度市場不乏商機。 據了解,中國商人在印度的主要投資領域包括家電、輕工和機械加工等,在采訪結束的時候,一個印度商人拿出他的手機,記者仔細一看,手機上打著華為的LOGO。他翹起一只大拇指,用印度口音的英語,指著自己的手機,連說GOOD。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