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非洲面朝東方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1日 10:29 《經濟》雜志
第三屆“中非合作論壇”浩大聲勢的背后是中非之間熱切的相互訴求,中國在非洲的“崛起”對非洲未來的發展勢必產生深遠的影響 文/本刊記者 劉建輝 11月16日,Chief Nwadiora Nwasu在尼日利亞駐華使館辭別一個在使館工作的老朋友,準備乘坐下午的航班返回尼日利亞。他在北京已經停留了半個月,11月16號是他的簽證的最后一天。Chief是代表尼日利亞汽車貿易協會來參加11月3日—5日在北京召開的中非合作論壇的。論壇結束后,他并沒有急于回國,而是繼續留在中國尋找合作伙伴。 Chief第一次來北京,也是第一次到中國,他說,盡管他早就知道此次中非合作論壇的規格很高,也知道北京的高樓比他到過的任何一個歐洲城市的高樓都要多得多,但是當他親身經歷了這樣一個陣容豪華的會議并且看到了北京林立的高樓之后,還是感到震驚。更讓他感到震驚的是他所感受到的中國企業家的素質和對去非洲投資的興趣。他覺得一定會不枉此行。 中非合作論壇期間,在主論壇之外還有很多小型的論壇、會議,來自政府和企業界的人士借助這次機會探討了很多合作項目。據Chief講,像他這樣在論壇結束后仍然留在中國的非洲商人或者官員還有很多,他們很多都與中國企業開始了實質性接觸,所以在論壇結束后仍然留下來繼續洽談。中非合作論壇給了中非企業一個很好的接觸機會,Chief說,如果沒有這次如此大規模的論壇的話,他很難一下子接觸到這么多有意向到非洲去投資的中國企業。 Chief的感受在參會的非洲商人中間應該很具有代表性。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接待這么多的非洲客人。絕大多數非洲國家給外界留下的印象都是貧窮、落后、艾滋病與族裔沖突,但是此次中非合作論壇期間,非洲客人在中國受到非常高的禮遇,這讓Chief感到很自豪。 “最大的特點就是互補性” “與中國加強交往符合非洲國家的利益和需要。”尼日利亞非洲聯合銀行首席執行官托尼·依路米路在中非論壇期間說。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張燕生在中非合作論壇開幕的前幾天剛剛從非洲考察回來,他在接受《經濟》采訪時說,據他和非洲的一些政府官員和企業的接觸,非洲有很多總統、部長和企業家對此次論壇都非常重視,非常踴躍地要來參加此次論壇。 尼日利亞駐華大使喬納森·奧盧沃萊·科克爾(Jonathan O. Coker)在接受《經濟》專訪時說:“包括尼日利亞在內的大部分非洲國家,電力、通信以及交通等基礎設施還很不完善。中國這些年在這些方面的建設取得了令人驚嘆的成就,可以為非洲國家提供很多幫助。”此次中非論壇期間,中國和尼日利亞簽訂了83億美元的鐵路建設合同大單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托尼·依路米路說,我們這樣的國家的私營企業不僅需要自己國家的支持,也需要中國的幫助,“這就是我來這里的原因”。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非洲研究室主任徐偉忠告訴《經濟》,非洲很多國家目前確實比較重視和中國的關系。首先,他們希望學習中國的發展模式和經驗;其次,想搭上中國經濟發展的快車;第三,通過和中國的經濟合作實現合作伙伴的多元化,目前非洲的貿易伙伴主要是歐美國家,受到的控制過多;第四,他們希望能通過和中國的合作,為非洲爭取更有利的國際經濟環境。 張燕生認為,中非貿易最大的特點就是互補性。非洲的優勢在于能源資源、土地資源,這些都是中國缺乏的。非洲缺少人才,我們有大量的專業人才,非洲缺少游客,中國則擁有數量最多的潛在出國游客。非洲目前的經濟結構比較單一,大部分生活用品都需要進口,而和歐美比起來,中國的這類產品堪稱物美價廉,這對渴望提高生活水平的非洲人民來說是一種福音。 非洲國家目前比較希望能夠在農業、基礎設施、通信、醫療衛生等方面和中國開展合作。尼日利亞農業和農村發展部部長Bamidele Dada對中國成功解決了13億人口的糧食問題并且實現很多農產品的出口表示非常欽佩。尼日利亞駐華大使科克爾說,尼日利亞是非洲農業大國,但是在農產品加工方面還比較落后,他們希望能夠吸引中國的農產品加工企業到尼日利亞投資。 非洲對于中國來說也是越來越重要。在同非洲的合作中, 中國能得到一個增長中的市場,中國生產的中低檔產品在非洲有很好的增長潛力。中非貿易的發展對于緩解中國的貿易順差,增加非洲的發展資金都是很有幫助的。 非洲對中國企業來說是一個極具潛力的市場。時下正值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大潮,非洲的發展既是非洲自己的機遇,也是中國的機遇,所以此次中非合作論壇才能在中國政企兩界受到如此重視。 在張燕生看來,我們增加了太多歐洲人、美國人、日本人的福利,因為中國出口的物美價廉的產品大大減少了歐美的通脹壓力,讓這些國家的老百姓得到了真真切切的實惠。但到目前為止,由于中非貿易的發展嚴重不足,非洲的老百姓從中國物美價廉的產品中的受益還不多。 “我們需要更多的FDI” 不過,尼日利亞駐華大使科克爾告訴《經濟》,與中尼不斷攀高的貿易額比起來,尼日利亞更看重來自中國的直接投資。實際上中非之間400多億美元的貿易額中,如果排除石油的話,中國則一直處于順差地位。非洲大多數國家的工業產品都無法和中國的產品競爭,因此他們希望中國能夠增加在非洲的直接投資,而不僅僅是將產品出口到非洲。一位非洲國家的駐華大使曾經告訴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非洲研究室主任徐偉忠,他們國家外交部對他進行業績考核的一項重要標準就是他能從中國吸引到多少投資。這樣的情況越來越普遍,可見非洲對吸引中國投資的渴望。 科克爾大使介紹,尼日利亞為了吸引外商投資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他們的政府已經在盡最大努力改善基礎設施,為外商投資創造便利條件。 不過目前在非洲進行直接投資的中國企業基本上都是大型國企,私營企業的投資所占的份額還非常小。張燕生在非洲調研的時候,非洲方面表示,中國和非洲的合作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具體做法還可以更完善,比如說在雙方經濟合作項目的選擇上,應該多一些市場選擇的力量在里面,而不能過多地依賴政府,應該是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在企業方面,應該更多地選擇民營企業,而不應該僅僅是國有企業或者一些和政府部門有直接關系的企業。張燕生說,由于長期的殖民統治,非洲人的觀念受西方的影響比較大,有一些國家已經是比較市場化了,因此他們還是希望在雙方的合作中多一些市場的力量,少一些政府的直接干預和過深的參與。 徐偉忠在接受《經濟》采訪時說,未來5—8年將是中國私營部門對非洲投資的深入發展期。主要有幾個原因:,一,中國企業經過前幾年在非洲的經商活動,已經對非洲有了一定的了解;二,從事中非貿易的商人越來越多,來自商業流通領域的利潤越來越低,迫使他們要增加在非洲的直接投資;三,非洲的經濟有了一定的起色,總體政局相對穩定(53個非洲國家中只有5個國內還不穩定),因此更多的非洲國家將經濟建設擺到最重要的位置;四:能源資源等原材料價格上漲,非洲從中受益,因此非洲有了一定的資金可以和中國進行合資;另外,最近幾年其他國家和國際組織對非洲的援助越來越多,這也增加了非洲國家的發展資金。 “中國人更有耐心” 中非關系的升溫在西方引起了一波“酸評”,尤其是非洲的傳統貿易伙伴此時更是泛起一陣陣酸意。 在中非合作論壇開幕的當天,美國國務院的網站上發表了一篇題為《中國貿易“海嘯”席卷非洲》的文章。文章的開頭說,中非貿易占到了非洲對外貿易總額的6.8%,已經超過了對美國的貿易份額(5.8%)。然后文章接著說大部分非洲企業在選擇上市時,首選還是約翰內斯堡或者倫敦證交所,因此認購者也基本上都是西方的投資者,來自中國投資者的股權認購還非常少。言下之意是,非洲企業增長產生的收益大部分還是落到了西方投資者的口袋里。 前美國駐安哥拉大使在文中指出,雖然美國在非洲的投資和貿易額也很可觀,但是“中國人顯然更有耐心和毅力”。美國國際貿易咨詢公司斯考克羅夫特集團(Scowcroft Group)創建人之一,前負責非洲事務的助理國務卿坎斯特納(Walter Kansteiner) 說:“中國人在簽訂購買協議和簽署長期合同方面越來越有效率。”不久前,他們在剛果南部購買了一個有很大挖掘潛力的銅礦。“在我們購買到開采權后還不到48小時,我就接到了一個中國金屬貿易商打來的電話,想要與我們簽訂購買銅的協議。我不得不對他解釋說,‘其實現在還沒有礦──也許再過5至7年,才能產銅’,而他說,‘5到7年沒問題,我們現在就可以開始談’。” 坎斯特納說,中國人已變得“非常急迫,非常專注。他們想成為第一個采取行動的人;他們想做成交易。” “安哥拉模式” 與西方企業比起來,中國企業在非洲還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新來的”。在中國人進入非洲之前,西方國家已經在那里統治了幾百年,但是自從大部分非洲國家獨立以后,他們卻把非洲拋在了腦后。世界銀行行長沃爾福威茨上任后第一次出訪就去了非洲,他說非洲在過去的二三十年中成為了一個“被遺忘的大陸”。 這不僅是一位國際組織負責人的感嘆,也是很多西方國家政府和企業的感嘆。他們認為中國在非洲的“崛起”與他們將非洲遺忘有直接關系,因為中國在這一時期并沒有跟隨著西方國家一起把非洲遺忘。 以安哥拉為例,張燕生介紹,西方社會對安哥拉戰后重建的援助都附加了很多條件,致使安哥拉無法獲得啟動資金,而中國沒有這樣做。中國給安哥拉兩期共40億美元的貸款,在安哥拉沒有抵押品和償還能力的情況下,雙方約定用未來開采出來的石油償付,用這樣的方法使安哥拉的戰后重建得以啟動。這就是中國援助非洲的“安哥拉模式”。目前,安哥拉已經是中國在非洲最大的貿易伙伴,這與“安哥拉模式”的實施密切相關。 “安哥拉模式”成為中國援助非洲的一個范本,中國在非洲的貿易伙伴中,很多都是這種模式的受益者。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國際組織和西方社會也開始重視非洲的發展。但是徐偉忠說,目前西方國家對非洲的援助大多仍然是“授之以魚”,而不是“授之以漁”。他們并沒有給非洲更優惠的貿易條件和國際待遇,更不用說在農產品貿易上西方國家遲遲不肯對非洲讓步。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