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龍星黯淡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10日 11:09 《財經》雜志
公司高管被韓國檢方通緝,三年前收購韓匯銀行的交易可能被判無效 □ 本刊記者 何華峰 本刊特約作者 程芳/文 龍星基金(Lone Star)在韓國越來越陷入困境。 經過近九個月的不懈調查,12月7日,韓國檢察機關發表聲明,稱已找到龍星非法收購韓匯銀行的證據。檢方指龍星違反相關法規和程序,勾結銀行及政府高官,低估銀行財政狀況,最后以低于市價收購了韓匯銀行。 檢方已決定對四名涉案人提出起訴:韓匯銀行前總裁李江云,副總裁Lee Dal Yong,現代海事與火災保險公司總裁Ha Jong-sun,以及財經部金融政策局前局長扁洋浩。檢察官Chae Dong Wook表示,檢察機關會向韓國審計監察院匯報詳情,后者最終將就韓匯銀行收購交易是否有效作出決定。 消息一出,龍星基金董事長約翰格雷肯(John Grayken)立即發表聲明予以反駁,稱韓國檢察機關根本沒拿出任何新證據,只是在重復老掉牙的陰謀論。 毫無疑問,這家美國著名的私人股權投資基金遇到了大麻煩。此前的11月15日,韓國最高檢察院向龍星副董事長埃利斯肖特(Ellis Short)和法務總監麥克湯姆森(Michael Thomson)發出逮捕令。由于韓、美兩國簽有引渡協議,他們將被引渡到韓國受審。 對于龍星這一全球最成功的私募股權投資基金來說,韓國會是它的滑鐵盧嗎? 行賄嫌疑 2003年7月,在一次秘密會議中,韓匯銀行被認為處于破產邊緣,惟一的出路是賣給龍星。那次會議有十余人參加,包括時任韓匯銀行總裁的李江云、韓國金融監管委員會的代表,以及龍星駐韓國首席代表Yoo Hae-won等人。 會后,龍星出資12億美元成為韓匯銀行的大股東。之后短短兩年內,韓匯銀行迅速扭虧為盈。今年3月,龍星決定將韓匯銀行股權賣給韓國國民銀行,預料可從中獲得46億美元的收益。 但韓國十余名國會議員突然發難,翻起舊賬,指責韓匯銀行前管理層故意夸大銀行的財務惡化程度,將銀行以低于市場的價格出售給龍星,并暗指龍星是背后操縱者。韓國國會提請檢察機關介入調查(參見《財經》2006年第7期“龍星遇襲”)。 今年6月19日,韓國國家審計監察院經過三個月的調查,出具了一份長達100頁的報告。報告稱,截至2003年12月末,韓匯銀行資本充足率在8.49%-9.4%,超過了國際清算銀行規定的8%的標準,因而財務狀況健康。韓匯銀行前管理層和有關政府官員將壞賬數額夸大了數百億韓元,刻意低估資本充足率,稱其只有6.16%。這一錯誤,令龍星得以低價收購了韓匯銀行,令出售方損失了226億韓元(約合2410萬美元)。 這份報告稱,沒有發現龍星在此過程中有過錯。但此后,韓國檢察機關將調查重心放在龍星是否有行賄行為,以影響韓匯銀行和政府官員的決策。如果龍星行賄罪名成立,根據韓國民法,將可取消龍星收購韓匯銀行的合同。 此后檢察機關對20多人進行了調查,調查進展對龍星越來越不利: 前韓匯銀行總裁李江云于11月6日被批準逮捕。他在韓匯銀行出售后,得到了數目“不正常”的咨詢費,此外還涉嫌挪用超過10億韓元的公司資金。 “通過與龍星合作收購韓匯銀行,李江云在2003年11月至2005年1月間收受了15.8億韓元的回報。”韓國最高檢察院在12月7日的聲明中稱。聲明還稱李江云伙同扁洋浩與龍星勾結,低估銀行財政狀況,使龍星低價得手。 11月16日, Ha Jong-sun被批捕。Ha Jong-sun是2003年韓匯銀行出售時,受雇于龍星的律師之一。他涉嫌從龍星收到20億韓元,作為回扣支付給扁洋浩。Ha Jong-sun和扁洋浩是高中和大學的校友。Ha Jong-sun還涉嫌向韓國最高檢察院中央搜查部部長樸勇洙行賄105萬美元。 至于扁洋浩,則除了收取前述回扣,還涉嫌讓韓匯銀行向他管轄的一個基金投資400億韓元。但韓國最高檢察院對扁洋浩的逮捕申請曾兩次遭到法院拒絕。 對于指控,龍星堅決否認有不當行為。龍星董事長約翰格雷肯在今年5月的一次演講中,批評韓國人“記性不好”,忘記了2003年韓匯銀行所處的嚴峻形勢。 他說,當時韓匯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實際只有4.4%,遠低于國際標準。韓匯銀行的兩大股東——合計持股65%的德國商業銀行和韓國進出口銀行不肯增資,當時惟有龍星愿意提供7.5億美元資本金。 格雷肯還表示,德國商業銀行在韓匯銀行投資了8億美元,是持股33%的第一大股東,并在董事會中占據多席。假如龍星的出價不合理,德國商業銀行不可能置之不理。 在12月7日檢察機關的報告出臺后,格雷肯繼續反擊說,如果不是龍星投資,政府對韓匯銀行的撥備要求,肯定會使其資本充足率低于4.4%,到那時,韓國政府將不得不用納稅人的錢來緊急援助。 他在聲明中稱,事實上,在龍星投資前,韓國金融監管委員會一直都承認韓匯銀行資本充足率遠低于規定標準。他還表示,龍星在收購時所付的價格遠遠高于市場估價。 操縱股價? 對龍星而言,禍不單行的是,今年4月,在韓國檢察機關的要求下,金融監管委員會開始調查一樁股價操縱案:韓匯銀行在收購韓匯信用服務公司時,是否與龍星共同操縱了這家信用卡公司的股價。 韓匯信用服務公司(下稱韓匯信用)成立于1988年,原本是一家獨立的上市公司。2003年,韓國的信用卡公司紛紛陷入危機,韓匯信用也未能幸免,后由韓匯銀行出手將它收購。 2003年11月,股市曾兩度傳言,韓匯信用因為壞賬大增,將會縮股,消息引起股市恐慌。在短短兩周內,韓匯信用的股價大跌65%。但事后,傳說中的縮股并未發生。巧合的是,正是在這段股價大跌期間,韓匯銀行出資收購了韓匯信用,先是從一家機構大股東手中購買,繼而又從散戶手中買進一部分股票。檢察機關據此懷疑,韓匯信用的縮股傳言,可能正是由韓匯銀行或者龍星制造的,以打壓股價,便于低價收購。 美國Andrews Kurth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卡梅洛戈迪安(Carmelo Gordian)在接受《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韓國檢察機關追究股票購買方的責任是“非常不同尋常的”,因為所有的收購人都希望以較低價格購進股票,但以什么價格賣出最有利,公司管理層會作出自己的判斷。他表示很難相信在收購股票上,龍星會對出售方的管理層施加影響。 經過五個月的調查,韓國金融監管委員會認為韓匯銀行存在操縱股價的可能性。9月27日,金融監管委員會決定將此案移交給韓國最高檢察院,作進一步調查。 在一篇發給媒體的新聞稿中,龍星董事長約翰格雷肯反駁稱,這種指控完全是子虛烏有。他說,當時韓匯信用處于破產邊緣,縮股在市場預料之中,而且,龍星控股的韓匯銀行介入韓匯信用,部分正是出于韓國銀行監管當局的壓力。 政治因素 11月15日,經法院批準,韓國最高檢察院向龍星副董事長埃利斯肖特、法務總監麥克湯姆森發出逮捕令,指控兩人參與合謀操縱韓匯信用的股價。龍星駐韓國首席代表Yoo Hae-won也因同樣罪名被檢察機關監控,不準離開韓國。此舉使得在韓國的外國投資者一片嘩然。 11月,龍星接連發表了多份聲明,強烈譴責韓國檢察機關的做法。董事長約翰格雷肯堅稱,韓國檢方的做法完全是“出于政治原因”,是想“從反外資的情緒中漁利”。 11月22日,《金融時報》引述一些外國企業高管的話,批評韓國檢方的調查是源于國內的政治壓力。韓國最高檢察院則針鋒相對地反駁稱,展開調查是因為“法律和原則”。 美國律師卡梅洛戈迪安告訴《財經》記者,龍星收購韓匯銀行是一筆很大的交易,買賣雙方都是精于算計之人,而且大部分交易都在私下進行,所以,很難說民族情緒是促使韓國檢察機關調查此案的主要動機。 今年3月以來,龍星在堅持自已清白的同時,也試圖做出很多讓步,以減少來自韓國國內的政治壓力。比如,龍星決定補交Star Tower辦公大樓的稅款和罰金共計253億韓元(折合2660萬美元)。2001年,龍星買入位于首爾的Star Tower辦公大樓,并于2005年末將其出售獲利。韓國稅務機關要求對利得課稅,計1400億韓元。但龍星一直拒交,理由是龍星的投資主體注冊在比利時,根據韓國與比利時的稅收安排,無需交稅。正是這個爭端,令龍星給韓國公眾留下了“逃稅者”的印象。 同時,龍星也不再堅持出售韓匯銀行無需繳交利得稅。為表明誠意,龍星甚至表示,將在韓國本地銀行預存7000億韓元,備交稅之用。 今年4月,龍星還仿效新橋資本的做法,向韓國國內社會發展基金捐贈1000億韓元——2005年1月,新橋資本出售韓一銀行,從中獲利超過10億美元,新橋向韓國社會捐獻了2000萬美元,而后全身而退。 但這些措施似乎并未取得成效,韓國的國會議員甚至將龍星的捐款看做是脫身的“詭計”。因為檢察機關的調查尚未結束,今年11月,龍星與韓國國民銀行終止了出售韓匯銀行的協議。 龍星董事長格雷肯說,當前的重點是了結韓國檢察機關“毫無根據的指控”,因此暫無重新出售韓匯銀行的打算。 - 更多精彩內容請見《財經》雜志網站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