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內地公司深耕香港市場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03日 13:31 經濟觀察報
本報記者 申興 香港報道 數千家內地企業把香港當作開拓國際市場的演練場。 11月28日,蒙牛副總裁孫先紅在國際品牌亞洲論壇上表示,“我們的牛奶在香港市場常溫奶的占有率達到58%,連續兩年被香港惠康超市評為十大受歡迎品牌,我們有信心占領香港,走向世界。” 蒙牛只是一個代表,包括聯想、同仁堂、用友軟件在內的大量內地企業都在港取得了不凡的業績,為國際化進程打下堅實基礎。 來自香港投資推廣署的數據顯示,獲商務部審批赴港投資企業連續兩年保持了50%以上的高速增長。 國家商務部近期統計顯示,經批準或備案的內地來港投資企業2610家,投資額達到71億美元。 香港投資推廣署在接受本報采訪時透露,2003年當年只有73家內地企業來港投資,金額2.66億美元,2004年時160家企業,2005年度則增加到253家。“這個勢頭會繼續。”香港投資推廣署助理署長李淑箐表示。 “這是個趨勢”,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劉佩瓊表示,“而且這些過來的企業都比較理性,他們考慮的是投資回報。” 香港理工大學亞洲品牌管理中心總監陸定光表示,“以前的企業來港主要是希望利用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上市融資。”他介紹,有一家國內啤酒企業,上市前不計成本以內地的售價進入香港的酒樓茶肆,上市之后立即停售。這樣的“形象工程”屢見不鮮。 “現在,這些內地企業除了融資外,還在真正耕耘香港市場。”陸定光說。 事實上,今年陸續來港上市的交通銀行、中國銀行和工商銀行,都加大了在港的布點和營銷力度,并謀劃收購一些國外銀行。 曾連續擔任香港總商會會長9年之久的翁以登先生認為,香港的定位就是可以幫助國外的公司進入國內,也可以幫助國內的公司走出去。 他介紹,CEPA實施以來,零關稅吸引了相當一批以保健品和醫藥為主的中小企業來港生產加工,再往國內外銷售。 北京同仁堂則在港投入1.5億港幣,在香港科技園購入面積11700平方米的工業用地,建起香港最大的中藥制造廠房。該公司總經理丁永玲表示,“香港的國際認同更高,若要出口到其他國家,在香港生產的中成藥較易獲得批準。” 事實上,目前有大量的國內企業排隊等待到香港投資。劉佩瓊介紹,“國內企業來香港經營,并不容易。需要得到如外匯管理局、商務部等國內有關政府部門的審批。”她表示,將在全國人大提交議案,逐步解決具體的困難。 發展總部經濟 對于香港高昂的地價和人力成本,在很多來港的內地企業眼中都不是大問題。 “蒙牛進入香港,實際是利用這個平臺進入東南亞市場。目前我們在東南亞的業績非常好。”孫先紅介紹。 用友軟件董事長王文京則表示,“用友計劃在3年內,成為亞洲最大的軟件供應商。因此在國際企業云集的香港設立公司,將有助于推廣公司業務。對于進一步打入國際市場,香港也是一個理想的起點。” 針對國內一些大的企業完全可以直接在歐美大展拳腳的觀點,陸定光認為,國內企業應當重視香港作為測試市場的意義,把香港市場作為能否進軍國際的試金石。 他介紹,諾基亞等手機巨頭,都會將最新的機型在香港測試,看市場和消費者的反應再決定是否推廣。這樣的做法對內地企業來說具有借鑒意義,如小肥羊、譚魚頭近年登陸香港大獲成功,下一步去國外開店就會比較容易。 事實上,香港政府也在積極為國內企業來港提供便利。如香港投資推廣署繼在廣州和北京開設辦事處后,今年又在成都和上海開設了投資推廣辦事處。 在極力招徠國內企業赴港經營的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會長洪克協眼里,香港理所當然應成為國內企業走向世界的總部。他提到,在“十一五”規劃和2010年中國與東盟十國結成自由貿易區的大趨勢下,內地將有更多的企業期望來港發展。 “總部經濟的規模愈大,香港金融中心的地位也將更加鞏固,經濟將更加繁榮。”洪克協說。 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