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格拉明”在美國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1月12日 09:42 中國經營報
相關 意識到尤努斯小額信貸模式的成功,許多美國機構和企業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就開始嘗試“格拉明”信貸模式。 不過,由于經濟模式和社會文化的不同,“格拉明”信貸模式在美國的推廣并非一帆風順。 教訓:經濟模式不同 位于芝加哥的“女性獨立經營項目”是美國最早開始嘗試小額信貸模式的機構之一,成立于1986年。截至1995年,該機構向超過300家個人經營戶提供了近100萬美元貸款,并對大約5000名婦女提供商業咨詢。接受貸款者多為依靠社會福利的單身、低收入女性。 負責監督這個項目的瑪麗·霍夫頓說,雖然項目開展以來“發現了許多一年多賺數千美元的業務經營方式”,但小額信貸提供者卻還難以總結出一種系統的、可以維持自身經營的方式,同時可以幫助低收入的美國居民轉變為成功商業人士。 一些分析人士認為,這種情況主要歸因于美國和孟加拉國經濟模式的不同。孟加拉國是個有著長期自給自足經濟傳統的國家,居民通過自主經營維持生計。大米、紗布、陶瓷……專于哪一行,他們就會自動進入這一行業。 而在美國,超過90%的人都是“為別人打工”。那些低收入者如果希望通過自主經營改善生活,他們往往需要培訓、技術支持,更重要的是,獲得的小額信貸必須達到特定商業領域的準入門檻。 正是基于培訓成本高昂、貸款發放數量少,美國的小額貸款業務很少能維持收支平衡,而且只有少數幾家貸款發放者能夠擁有上百名客戶。 成功:調整信貸對象 不過,也不是所有“格拉明”信貸模式都在美國遭遇“水土不服”,位于麻薩諸塞州劍橋的小額信貸企業“運營資本”就是一個例外。 “運營資本”的創立者杰弗里·阿什此前在南美、非洲以及亞洲多國的小額信貸企業工作過,1990年創立了“運營資本”,專門向低收入者提供信貸、培訓等。 值得一提的是,阿什沒有完全照搬尤努斯的做法,而是把提供小額信貸的目標人群從“最低收入者”轉向“企業界低收入者”,即那些已經擁有工作、具有一定收入,但還是缺乏其他小額融資渠道的美國人。 從某種意義上說,阿什和尤努斯的做法仍然具有共通之處。那就是,并不盲目地把目標盯向窮人,并不是努力推動他們改變生活;而是從經濟規律的角度,“投資”那些具有企業家潛質的窮人,讓他們通過自己的能力主動改變生活。 創立5年后,“運營資本”共向1100多人發放了150萬美元小額貸款,額度從500美元到5000美元不等,還款率達到令人滿意的98%。此后,阿什開始計劃通過特許經營的方式把自己的運營模式推廣到其他美國城市,這樣他的運營成本得以降低;與此同時,阿什還尋找其他增加收益的方案,比如把信貸最高額度提至1萬美元、向加盟商收取費用等。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