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查詢:

多哈回合談判艱難進展紀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29日 23:23 21世紀經濟報道

  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政治問題

  ——多哈回合談判艱難進展紀實

  文/益言

  WTO從1995年成立時起,就把啟動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進一步完善多邊貿易體制作為重要使命。經過各方的不懈努力,2001年11月在卡塔爾多哈舉行的第四次WTO部長級會議決定正式啟動新一輪多邊貿易談判,即“多哈回合”,并計劃在2005年1月1日前結束。與以往的多邊談判相比,多哈回合包括的議題范圍最廣,參加的成員也最多。

  一波三折的多哈談判

  多哈回合旨在建立更加自由的多邊貿易體制,這雖然可以為各成員發展國際貿易帶來明顯的好處,但由于涉及到各方利益的進退取舍,談判始終十分艱難。多哈回合啟動以來,談判進程一波三折。

  ——達成“多哈框架協議”

  第一階段(2001年11月至2005年1月):初步確立發達成員對農業補貼進行實質性削減,發展中成員降低工業品進口關稅、進一步開放非農產品市場準入的基本原則。

  自多哈回合啟動以來,盡管各方進行了多次磋商,但一直未取得實質性進展。各方將希望寄于2003年9月在墨西哥坎昆舉行的WTO第五次部長級會議。這次會議原計劃就主要談判范疇確立談判形式框架和開展新議題談判,借此開展第二階段的多哈發展議程談判。

  盡管經濟全球化迅速發展,但普遍認為發展中國家(尤其是非洲最不發達國家)受益很少,貿易相對額和絕對額都呈下降趨勢,因此,以“20國協調小組”(G20,以巴西、印度、中國為主要成員)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希望借多哈回合之機,要求發達國家取消農業出口補貼,減少國內支持,并給予發展中國家特殊和差別待遇,以改善不平衡的貿易競爭環境。但美國與歐盟卻分別提出將勞工標準和環境標準作為多哈回合的新議題,因而無法與發展中國家達成一致意見,導致在坎昆舉行的WTO第五次部長級會議無果而終,使2005年前如期結束談判成為泡影,也是WTO自成立8年來無果而終的第二次部長級會議,給世界經濟帶來非常消極的影響。

  此后,經WTO和各成員的共同努力,各方于2004年8月1日就多邊回合談判達成框架協議,即“多哈框架協議”,確定了發達成員取消所有形式的農業出口補貼、對扭曲農業貿易的國內支持進行實質性削減,發展中成員降低工業品的進口關稅和其它壁壘、進一步開放非農產品市場的原則。

  雖然多哈框架協議只設定指導原則和基本內容,不包含具體的減讓數字,但協議對發展中成員利益的保護力度明顯加強,多哈回合也重回正常軌道。

  ——分歧嚴重,難以妥協

  第二階段(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多次小型部長級會議一度推動談判進展,但各方分歧嚴重,難以妥協

  多哈談判在框架協議達成后恢復了勢頭,多次小型部長級會議推動了多哈回合的進展。2005年1月底,主要成員部長出席了在瑞士達沃斯舉行的WTO小型部長級會議,會議發出明確信號,希望在2006年結束多哈談判,并確定WTO第六次部長級會議于2005年12月在中國香港舉行。

  2005年3月,在肯尼亞召開的小型部長級會議上,廣大貧窮國家紛紛呼吁富裕國家采取具體措施削減農產品補貼。巴西要求美國削減對棉花補貼的呼吁引起了廣大貧窮國家的共鳴。

  2005年5月4日,WTO30多個主要成員在巴黎舉行的小型部長級會議上就農產品關稅由從量稅(如稅額為每噸500美元)等非從價稅轉換成按照價格百分比表示的從價稅(如稅額為產品價格的20%)達成協議。由于農業談判中提出的關稅削減公式是針對從價稅而言,非從價稅只有轉換成從價稅后才可以按照公式進行減讓,因此農產品非從價稅向從價稅轉換問題的解決,不僅意味著農業談判打破僵局闖過第一關,進而進入關稅削減的實質性談判階段,同時也為重啟陷于停滯的工業制成品和服務業等領域的談判開辟了道路。

  但此后在大連、蘇黎士、日內瓦舉行的一系列小型部長級會議卻都未能就農業補貼、關稅削減和非農業產品市場準入等關鍵問題達成一致意見。因此,WTO不得不調整了香港部長級會議的原定目標,不再堅持就主要議題達成全面協議,而是希望達成一些早期收獲,如給予最不發達國家免關稅、免配額的待遇以及下一步談判的時間表等。

  2005年12月13-18日,WTO第六次部長級會議在中國香港舉行。會議通過了《部長宣言》,盡管各方達成了初步協議,但在削減農業補貼、降低非農產品關稅等關鍵領域,談判仍未取得關鍵性進展。

  ——陷入困境,進入“休眠”

  第三階段(2006年6月--):多哈回合談判不斷陷入困境,最終被迫進入“休眠期”。

  2006年6月22日,WTO公布了多哈回合談判中最為關鍵的問題,即農業和非農產品市場準入問題的協議草案,主要包括削減農業補貼和農產品進口關稅及降低工業品進口關稅3個主要部分,旨在就關稅和補貼的削減模式達成協議。根據2005年12月香港部長級會議確定的目標,WTO成員應在2006年4月30日前就相關模式達成協議,但由于談判進程緩慢,這一目標未能實現。此后,在WTO總干事拉米的敦促下,各成員又確定了2006年6月底達成協議的最后期限。

  2006年6月29日,約60名WTO成員的貿易和農業部長出席了在瑞士日內瓦召開的小型部長級會議,就協議草案進行進一步談判。但各方堅持先前立場互不相讓,談判再次破裂,致使6月底前達成協議的計劃又一次成為泡影。

  2006年7月以來,為挽救陷于僵局的多哈回合,各方進行了不懈的努力。WTO總干事拉米指出,多哈回合無法達成協議已經不是技術問題,而是政治問題,并希望各國首腦能夠考慮多哈回合失敗可能帶來的政治風險。在7月中旬于圣彼得堡舉行的八國集團首腦峰會上,與會各國領導人確定將多哈回合談判達成基本一致的期限再延期一個月,即將原定在7月底達成共識的談判延期到8月中旬,陷入死局的多哈回合貿易談判突然又出現一絲轉機。7月17日,美國、歐盟、巴西、印度、日本、澳大利亞(G6)等主要談判成員的貿易談判代表在日內瓦舉行了緊急的小型部長級會議,但會議未取得任何實質性進展。7月23-24日,G6談判代表在日內瓦再次就多哈回合關鍵的農業和非農產品市場準入、國內支持等問題進行部長級磋商,由于缺乏政治意愿,各方立場分歧巨大且難以妥協,談判再次破裂。拉米認為,談判的主要障礙是農業問題。美國提出的削減農業國內補貼的建議與歐盟提出的削減農產品進口關稅的建議等無法滿足對方要求,這是談判破裂的主要原因。

  7月24日,拉米主持召開了貿易談判委員會非正式會議,正式建議全面中止已持續近5年的多哈回合貿易談判,并表示不為恢復談判設定任何時間表。這意味著多哈回合貿易談判完全陷入困境,被迫進入“休眠期”。拉米稱,談判被迫中止對所有成員都是一個失敗,這使多邊貿易體制受損,發展中國家失去發展經濟和減少貧困的良機,對世界經濟將產生負面影響,保護主義也會趁機抬頭。拉米建議在談判中止期間,各方認真反思談判立場,待時機成熟時再考慮恢復談判。

  (本文作者單位系中國

人民銀行國際司)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