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財經縱橫

乍得政府驅逐美國公司 非洲石油糾紛扯上中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1日 12:00 環球時報

  ●本報駐美國、埃及特派記者 李文云 黃培昭●本報特約記者 陸蓉●本報記者 李虹

  非洲的石油新興國家乍得星期天(8月27日)突然向世界石油界的大佬——美國雪佛龍-德士古公司(簡稱雪佛龍公司)以及馬來西亞的一家石油公司發出驅逐令。本來從涉及的國家來看,這一事件只是乍得政府與美國等外國石油公司之間的爭執,但美英等西方媒體報道此事時卻不約而同地硬把中國也扯了進去。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稱,乍得政府此舉真正目的是為中國石油公司的進入創造條件,很可能是為中國石油公司進入乍得“預留座位”。西方媒體借分析人士之口說,如果這種猜測成為現實,那將成為整個非洲地區地緣政治關系的一次巨大演變。

  西方媒體稱乍得為中國石油公司“預留座位”

  乍得政府的這一決定立即震驚了西方石油工業圈,引起了西方媒體,特別是美國媒體的關注。美聯社、路透社、《華盛頓郵報》、英國廣播公司等西方各大媒體在第一時間報道了這條消息。

  據報道,乍得總統代比勒令雪佛龍公司和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離境的原因有二:一是乍得政府要求這兩家公司遵守乍得的有關稅收規章,但這兩家公司無動于衷。據乍得國家電臺日前播出的新聞稱,代比總統在解釋其決定的原因時表示:“這兩家公司曾與乍得政府簽訂了有關石油開采的合作協議,但并沒有履行協議中定期繳納稅金的相關條款,因此乍得政府決定勒令它們離境。”據報道,當年曾負責與外國石油公司談判的乍得現任和前任石油部長都被總統代比解職。

  二是乍得計劃成立一個自己的國家石油公司。代比在講話中還表示,乍得作為非洲最新的石油生產國,正籌備成立一個國家石油公司,將收回由這兩家公司控制的油田。據報道,目前乍得所有的石油生產都由外國公司控制,其中美國的埃克森-美孚公司(簡稱美孚公司)占40%,雪佛龍占25%,馬來西亞國家石油公司占35%。

  明眼人一看便知,這是乍得政府為獲得對本國資源自主權而采取的一項強硬措施,然而西方媒體在報道時,卻把“中國因素”加了進來。

  英國廣播公司報道稱,代比政府驅逐兩家外國石油公司的決定,對全球石油業造成震撼。許多觀察家都認為,代比政府驅逐這兩家外國石油公司的真正原因,是要為中國石油企業的參與留下空間。由于石油貿易及“內部叛軍”因素,乍得在本月初宣布與臺灣“斷交”,轉而與中國復交。英國廣播公司還稱,“如果上述論斷成立,則意味著非洲在該地區的地緣政治關系將發生劇烈轉變,由西方勢力占主導地位轉為中國勢力左右大局”。

  美聯社報道稱,這兩個公司被驅逐后,乍得很可能尋求中國的幫助。中國在非洲也很活躍,也在琢磨那里的石油、金屬等資源。前不久,乍得剛與臺灣斷絕了“外交關系”,而與中國恢復了邦交,這個行動有助于乍得把石油賣給“能源饑渴”的中國。該報道還特別強調,目前中國已經是安哥拉石油的最大出口地,蘇丹也在向中國出口石油。

  美國廣播公司也認為,為了尋找海外石油資源,中國近期在非洲積極展開外交活動,而乍得在本月初與中國復交,就是想將原油賣給中國大陸。《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以及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等媒體也相繼以類似的觀點報道了此事。

  西方石油公司在乍得3年就賺了50億美元

  但西方媒體的渲染很難讓人信服。新加坡《聯合早報》就認為,乍得此舉顯然只是為了加強對石油生產的控制權。有分析家認為,乍得此舉是希望能在乍得石油工業剛開始發展的時候,為自己找到一個更有利的立足點。事實上,就連西方媒體也不得不承認,乍得政府與西方石油公司關于石油收益問題的紛爭已經持續了好幾個月,遠在乍中復交前。今年初,乍得就警告,如果再不從美國石油財團處收到應得的石油收益,它們就將停止石油生產。

  “美國之音”報道稱,乍得政府對石油收益分配一直心存不滿。乍得總統代比曾表示,“乍得必須參與石油生產,控制其財富,發展和參與輸油管的建設。”他補充說:“在不到3年的時間里,美孚和雪佛龍等組成的聯營公司在乍得就賺了約50億美元,而乍得只得到區區5.88億美元。” 據報道,每出口一桶原油,作為產油國的乍得僅能從中得到12.5%的收入。

  實際上,西方石油公司賺的遠不止這些。2004年10月,乍得政府曾指責負責開采乍得多巴油田的美國等石油公司不顧乍得國家利益,低價向某些特定的國際市場出售乍得原油,使乍得蒙受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據乍得總統府發表的公報說,自2003年乍得正式生產石油以來,由美孚、雪佛龍等聯合組成的石油聯營公司曾以平均每桶18美元的價格向某些特定的市場出售了5000萬桶原油,而當時的國際原油平均價格已超過30美元。

  據報道,即使到現在,盡管世界原油價格已攀升到每桶70多美元,但乍得的石油價格仍被該石油聯營公司控制在25美元左右。乍得政府對這種“掠奪行為”表示不滿。

  通過世界銀行加強對乍得控制

  乍得國土面積為128.4萬平方公里,人口945萬人,位于非洲撒哈拉沙漠南緣,是一個較貧困的內陸國家。上個世紀70年代以來,乍得陸續發現多處石油資源。據報道,從目前來看,乍得僅多巴盆地一處的已探明石油儲量就為10億桶。盡管這一數字并不驚人,但乍得近幾年的已探明石油儲量增長率均高達10%以上,因此,西方許多石油公司認為,該國大部分石油資源仍處于未勘探開發的狀態,實際石油儲量可能是已探明儲量的幾倍。另外,和中東、南美、中亞等傳統石油產區相比,非洲采油成本總體較低,平均每桶成本僅為3.73美元左右。和每桶約70美元的國際油價相比,如此高的利潤當然讓西方石油公司舍不得離開乍得這塊新興石油寶地。

  為了控制乍得,美孚、雪佛龍等公司與世界銀行合作,投資興建了一條通往沿海國家喀麥隆的石油管道,作為乍得這個內陸國的唯一石油出海口。同時世界銀行與乍得政府還簽署了條件苛刻的協定,要求乍得政府用于政府開支的費用不得高于石油收入的30%。法國《費加羅報》認為,在對乍得石油的較量中,盡管有多個國家參與其中,但掌握乍得石油命脈仍是美國。如今由美國國防部前副部長沃爾福威茨領導的世界銀行是乍得石油的主要出資方,而實際上背后的控制者是美國公司。據報道,為了使乍得在這場石油糾紛中軟化立場,世界銀行今年1月凍結了乍得政府的1.25億美元的原油收入,另外還把1.24億美元的金融援助也砍掉了。

  英國倫敦的《市場觀察報》認為,乍得政府的行為實際上是世界主要產油國日益加強對本國石油資源控制之大趨勢的縮影。在國際油價持續攀升且居高不下的今天,不僅僅是俄羅斯、委內瑞拉等傳統產油國家加強了國家對石油公司的控制,大力減少外國以及私人石油公司的比重,就連非洲許多國家也開始紛紛追繳外國石油公司的欠稅,并且加強對各自石油的控制。《蘇丹論壇報》報道稱,代比此舉并非沖動之舉。代比打出愛國牌,批評外國公司掠奪乍得的資源,這將在乍得國內贏得支持,逼迫這兩家公司與乍得簽訂新的協議,以便乍得獲得更多利益。

  美國擬組建非洲戰區司令部

  國際上許多分析認為,西方國家在非洲的石油開采上往往只要回報,不想付出,加上非洲國家的一些內部因素,致使石油不但沒有成為非洲致富的資源,反而成了動亂的源頭。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研究所非洲研究室副主任姚桂梅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眾所周知,歷史上西方列強就對非洲國家實行殖民統治、掠奪非洲資源,而且這種掠奪到今天也沒有停止過。只不過是披上了一層好看的外衣,但其掠奪的實質一點也沒有改變。比如在安哥拉,某西方石油公司僅向當地政府付了1.11億美元的“補償金”,而它在最近10年從該國獲得的石油收入卻高達45億美元。非洲很多國家石油資源豐富,但它們使用的汽油卻要依靠外國公司的進口。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一位專家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西方國家之所以在非洲能源問題上扯上中國,原因有幾個方面:首先,這里有直接的經濟利益的考慮。長期以來,西方國家認為非洲屬于它們的勢力范圍,它們利用壟斷地位獲取了超額利潤,不愿讓其他國家染指。因此,對于中國與非洲的石油合作,西方極力在輿論上加以貶損,企圖以此來“捍衛”自己的利益。據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報告,目前非洲石油在美國石油進口中的比例已經從幾年前的7%上升到16%,預測到2015年這一比重將至少達到25%。這足以證明西方國家因為看重非洲資源而看重非洲的心態日益凸顯出來。

  這位專家認為,西方如此做還有戰略利益方面的考慮。西方對非洲與中國的關系不斷加強始終表示疑慮,對中國這個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的發展更是擔心,它們害怕自己在非洲推行的所謂的民主會因此沒了市場。美國《時代》雜志8月24日援引五角大樓消息稱,美國國防部正準備組建非洲戰區司令部,美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已經在對這一決策做最后的考慮。美國下一步動作值得關注。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1,21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