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n';
//判斷articleBody是否加載完畢
if(! GetObj("artibody")){
return;
}
article = '
\n'
+ GetObj("artibody").innerHTML;
if(article.indexOf(strAdBegin)!=-1){
str +=article.substr(0,article.indexOf(strAdBegin));
strTmp=article.substr(article.indexOf(strAdEnd)+strAdEnd.length, article.length);
}else{
strTmp=article
}
str +=strTmp
//str=str.replace(/>\r/g,">");
//str=str.replace(/>\n/g,">");
str += '\n 文章來源:'+window.location.href+'<\/div><\/div>\n';
str += '\n |
此頁面為打印預覽頁 | 選擇字號: |
|
|
|
為爭奪蒙古礦產開發權 日本惡意離間中蒙關系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04日 13:29 國際先驅導報
為爭奪蒙古國的礦產開發權,日本正在千方百計拉攏蒙古,并利用媒體詆毀中蒙關系 國際先驅導報駐烏蘭巴托記者 郝利鋒 報道 近年來,日本政府對外開發援助日趨減少,但對蒙援助卻在增加。8月10日,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將訪問蒙古國,與蒙古國簽署繼續援助協議。 據統計,蒙古國和日本于1996年建立全面伙伴關系后,日本已連續10年成為蒙古國的最大援助國。日本平均每年對蒙援助1億美元,其中3000萬至3500萬美元為無償援助,另有約1000萬美元為技術合作援助。僅日本政府援蒙的“草根計劃”一項,2005年共資助了20多個項目,投入近200萬美元。 專家分析,日本正在爭取蒙古國支持其向政治大國邁進,并希望從蒙古國礦產資源開發中分得一杯羹。但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在蒙古國的一些做法已經超出了兩國關系的范疇,有些做法甚至直指中國。 爭奪蒙古礦產開發權 位于中國和俄羅斯之間的蒙古國,礦產資源種類眾多、儲量豐富,已探明的有80多種礦產和6000多個礦點,主要有煤、銅、鐵、銀、鉬、鋅、金礦等。據蒙專家預計,蒙古煤炭總貯量約500億噸,鐵礦石總儲量超過15億噸,金礦總儲量約為3100噸。 據了解,中國企業主要投資在鐵、鉛、鋅、煤炭、黃金、石灰石、石油等礦藏,投資企業有30多家,其中石油領域被兩家中資企業包攬。日本企業主要集中在黃金開采業,投資額度不大,但日本已開始努力爭取參與蒙古最大的塔溫陶拉蓋煤田項目,與中國企業競爭開發權。 蒙古國在發展與中國和俄羅斯經貿合作的同時,把美國、日本等國家的實際經濟利益引入國內,使這些國家的企業參與蒙古國礦產資源開發,蒙古國則從中獲利。 日本媒體惡意報道 日本不僅爭奪蒙古國礦產開發權,還利用媒體妄談蒙日、蒙中關系。日本共同社7月底報道說,蒙古國總理恩赫包勒德今年3月訪問日本時,“邀請日本助蒙古國礦產開發一臂之力”。這實際是在夸大渲染蒙日關系,因為蒙古國礦產資源開發并不缺乏投資者,日本投資者也不具備最有利的條件。專家分析,蒙古國的礦產資源開發無論是開采還是運輸,都需要具有運距短、技術適應性強、勞動成本低優勢的中國企業支持。 日本《讀賣新聞》7月27日報道稱,許多蒙古人襲擊中國在蒙賓館、飯店等設施,迫使這些實體不敢再用漢字招牌,如今“漢字招牌逐步在烏蘭巴托消失”。實際情況是,這些人是蒙古國的一些青年流氓,他們受到了個別極端民族主義分子的利用。同時,烏蘭巴托漢字招牌也沒有減少,中資餐館、賓館仍十分紅火。 文章還借用蒙古人的話說,“中國人搶走了蒙古國人的工作”。事實上,在當地,蒙古國的公司甚至是日本的公司都喜歡用中國工人。中國工人的吃苦耐勞和守紀律,是他們所看重的。 中蒙關系一如既往 中國與蒙古國于1949年建交,最近10年來,兩國關系發展迅速。中國已分別連續6年和8年成為蒙古國的第一大貿易伙伴國和第一大投資國。根據蒙方統計,貿易額和投資額分別達到6.6億美元和4.8億美元。 目前,中資500多家企業已成為蒙古工業的生力軍,主要涉足紡織服裝、建筑、建材、畜產品加工、服務業和礦產資源開發等領域,直接提供就業崗位5萬多個。特別是一些大的“正規企業”落足蒙古國市場,中國有色金屬建設股份公司在蒙古蘇赫巴托省與蒙方合資建設的圖木爾廷敖包鋅礦,于去年8月28日舉行竣工投產典禮,蒙古國總統還親自出席并給予高度評價。另外,神華、魯能等大型國有企業在蒙古國投資開發的大型煤礦項目,均已有了相當進展。 值得一提的是,活躍的民間經貿為拓展中蒙經貿注入強勁動力。品種豐富、價格低廉的中國商品更適合蒙古老百姓的消費水平。據了解,目前蒙古人的吃、穿、住、用等方面的“中國貨”比比皆是,不少蒙古商人進貨已不滿足于二連浩特等口岸,還深入到河北、北京、深圳等地去“扛包”。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