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巨頭頻頻叩門征信市場渴望成長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7月05日 09:34 金時網·金融時報 | |||||||||
FN記者 陳宜萍 在北京工作的李先生向銀行申請辦理信用卡,有關資料上報后,半個多月才接到通知,已審批通過可以辦卡。而李先生在美國工作的弟弟申請信用卡,當天就得到答復。實際上,如果在美國網上申請信用卡,最短的只有五分鐘就能答復。與發達國家差距如此之大,背后的真正原因便是我國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的不完善。
“對多數中國普通消費者來說仍顯陌生的征信制度,在發達國家已走過了150年的發展歷程。譬如美國,成立受政府制約與規范的消費者信用局。由一些部門或企業、個人聯合組成,搜集各方面信息,銀行、個人都利用信用等級評估為己所用。每個月有超過20億條信息加入這些信用局檔案。作為美國的征信機構,消費者信用局依法收集并出售消費者信用活動信息。”益百利中國首代趙海華在接受本報獨家專訪時,如此對記者表述。 從2004年12月開始,中國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已經在北京、深圳、重慶等7城市的獨資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和城市商業銀行間聯網試運行,力爭在今年底實現全國所有商業銀行聯網。據了解,由央行組織商業銀行建設的全國統一個人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是各商業銀行的信用數據信息共享平臺。主要采集和保存個人在商業銀行的借還款、信用卡、擔保以及相關身份識別等信用信息,數據庫向商業銀行提供個人信用信息聯網查詢服務。 央行信用數據庫的建成,為中國經濟的健康運行以及銀行業風險業務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信息支持。日前,人行營業管理部對北京地區16家中資商業銀行使用個人征信系統的情況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顯示,北京地區個人征信系統自啟用以來,充分發揮其信貸風險控制作用,受到各商業銀行的普遍歡迎,個人征信系統對商業銀行優化信貸風險管理發揮了積極作用。各行同時希望進一步提高信息的及時性和完整性。 我國個人征信服務市場無疑是非常誘人的,市場前景十分廣闊。于是,近年來,一些國際征信巨頭紛紛搶在市場開放前登陸,“跑馬圈地”。2004年12月,美國三大信用局之一的益百利正式在中國設立了首家辦事機構——上海辦事處。而隨著益百利在華投資戰略的正式啟動,包括鄧白氏、全聯在內的全球四大征信機構已悉數進駐中國。 與外資公司相比,國內征信公司起步不過十幾年,無論在資金實力、技術水平上仍顯得十分稚嫩。相對不完善的征信體系,近年來越來越難以滿足金融機構和普通消費者日漸增長的需求。據了解,現在全國約有200家征信機構在開展工作,特別是企業征信市場已經形成競爭格局。隨著法律、法規的進一步完善,市場的資源整合是必然趨勢。如益百利這樣年銷售額高達數十億美元的老牌機構,不僅有著150年的征信閱歷,而且在國際征信業具有的良好口碑和可靠品質。考慮到中國征信市場的水平和特點,益百利并未套用其在發達國家的征信做法,它重點在中國發展兩塊業務。一是消費信用局。目前,益百利在這一領域當前的重點是與各級金融機構分享經驗、產品與策略,幫助建立起一個保護信息的法律框架。二是信貸風險管理方案,即向中國的銀行和信用公司提供有效方案,使其能做出更好的借貸決定。 益百利認為兩大領域將成為中國征信市場發展最快的部分。 第一大市場無疑是信用卡市場。國際VISA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約有560萬個VISA信用卡持有人,預計2010年將達到5000萬。而第二大市場是汽車信貸。統計數據顯示,在中國的私家車中有30%是使用了汽車信貸購買的。預計在今后的三到四年里中國每年的汽車信貸合同將會由現在的60萬個很快增長到150萬個,年平均增長率近40%。 在益百利眼中,中國極具增長潛力的市場分別是個人購房貸款以及零售融資。后者盡管目前規模很小,但是將來很可能是中國消費者各種信貸當中增長最快的一個類型。隨著中國市場的改革和開放,許多跨國大企業都會進軍到中國市場,向中國的消費者提供零售信貸。 對于近來國際征信巨頭紛紛進軍中國的形勢,國內業界人士表達了較為一致的看法。國際經驗表明,經濟越發達,公眾對征信制度的渴求也越強烈。雖然國內經濟持續飛速發展,但一個不容回避的現實是:中國征信制度還處在幼年期。有關數據顯示,盡管國內征信市場開始步入快車道,但由于我國征信公司起步不過十幾年,全國大小征信公司200多家,規模普遍很小,專業化程度不高,離完善的征信服務還有相當大的差距。一方面是社會公眾對征信服務的渴求,另一方面是本土企業尚未成熟。這一落差形成了絕好的機遇,這正是國際征信巨頭前來“淘金”的重要原因。但是,由于中國征信市場處在發展幼年期,因此不論是國內企業還是國外企業,在中國的征信市場上都將同時面臨機遇和挑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