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際財經 > 正文
 

美聯儲陷入彷徨時期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6月02日 13:41 金時網·金融時報

  本周三,美聯儲公布5月10日議息會議紀要。令人意外的是,基于通脹擔憂,美聯儲政策制定者甚至曾經考慮打破每次加息25個基點的節奏,改為上調聯邦基金利率50個基點,這在過去6年美聯儲的議息會議上尚屬首次。雖然最終美聯儲并沒有作出出人意料的加息決策,這一插曲卻值得關注。種種跡象表明,美聯儲已經陷入自兩年起開始加息以來最彷徨的時刻。

  紀要表明,美聯儲官員在5月會議上討論了從保持4.5%的利率不變到加息50個基點的各種選擇方案。之所以會出現這樣多的選擇方案,原因就在于美聯儲官員認為美聯儲此前的連續15次加息以及能源價格高漲可能觸發更大范圍通脹的事實很有可能會導致美國經濟增速放緩。最終聯儲官員們沒有改變加息25個基點的決策,因為“這一決策對于防范通脹上揚和促進可持續經濟擴張是十分適當的”。不過,考慮到未來的通脹前景可能會更加糟糕,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及其同事認為,繼續上調利率的大門是敞開的。

  美聯儲認為,目前經濟中存在著各種各樣加大通脹上行風險的因素,包括

能源價格的上揚,商品價格的走高以及美元的趨弱走勢。弱美元將提高美國進口商品的價格,從而給美國的制造商提供更多理由上調自身產品的價格。4月末,國際
原油期貨
價格創下每桶75美元以上的歷史紀錄,汽油價格亦應聲上揚,美國部分地區汽油價格達到了每加侖3美元。上周的數據顯示,美國和新消費者價格指數在截止于4月份的一年中上揚了2.1%,高出伯南克及部分美聯儲理事認同的1%到2%的合理通脹區間。紀要中稱,眼下的通脹壓力似乎超過了美聯儲公開市場委員會在3月會議上曾經預料的程度。另外,美聯儲仍然預計美國經濟增長行將趨緩。據其預測,在今年第一季度創下5.3%的兩年半最快年率擴張速度后,美國經濟增速可能會從此前幾個季度的平均水平開始放緩。不過,聯儲官員強調這種放緩將是一個溫和而逐漸的過程,有助于扼制通脹壓力。紀要發布以后,投資者對于美聯儲在6月29日繼續加息的預期有所增強。5月10日,交易員對繼續加息概率的預測為40%,周三這一數字爬升到了72%。美國股市則先抑后揚,最終收盤時,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上漲73.88點。

  面對通脹風險上揚和經濟增長放緩,顯然美聯儲官員對于未來貨幣政策的走勢還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紀要中稱,公開市場委員會成員們對于未來是否需要以及需要何種程度的貨幣收緊措施尚不確定。在這種背景之下,美聯儲6月議息會議充滿懸念。自5月會議結束以后,美聯儲在這一問題上的措辭始終模棱兩可:有可能再升息以抵抗通脹風險,也可能在經濟增長趨緩的情況下暫停已持續兩年的加息周期。對此,市場上也看法不一。一些經濟學家認為遏制通脹是美聯儲的最主要使命,眼下的通脹形勢又十分嚴峻,因此連續第17次加息的可能很大;其他人則認為美聯儲不會貿然作出激進決策,畢竟加息效果存在一定滯后,暫停加息可以給美聯儲提供一個喘息的機會。不過,大多數人都認同的一點是,美聯儲的加息周期在今年內一定會宣告結束。ArgusRe-- search的經濟學家理查德·亞麥隆指出,如果美聯儲官員5月會議上討論過升息50個基點,那表明通脹形勢已經令部分公開市場委員會成員感到不安。不過,不論是在伯南克領導之下,還是在格林斯潘領導之下,選擇以上調利率50個基點作為加息周期的結束,這對于美聯儲來說并非不同尋常。

  另外紀要顯示,美聯儲政策制定者認為美國多年高熱的

房地產市場正在降溫,這在那些價格一度飛漲的高端住房中體現尤為明顯。目前美國投機建房的趨勢正在消退,不過聯儲官員認為待售房屋的庫存將繼續增加。牽涉到風險抵押貸款的問題,雖然房市放緩可能會給某些家庭帶來財務困難,不過從總體來看,大多數家庭財務狀況可保持良好。

  值得關注的一點是,紀要同時顯示伯南克已經成立了一個以美聯儲理事科恩為首的專家組,專門研究美聯儲與華爾街溝通信息的正確方法。不久前,伯南克因為與媒體記者不恰當的閑談導致了金融市場的動蕩,并因此陷入始料不及的尷尬。應該說,自2月1日上任以來,伯南克在與金融市場打交道的過程中起步的確算不上順利。周三早些時候,美聯儲紐約分行行長蓋納表示,目前央行對于未來的貨幣政策不能提供更確定的路線圖。雖然美聯儲的貨幣政策制定者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已經陷入了“彷徨狀態”,在這種情況下,美聯儲在向外界傳遞信息時必須小心謹慎,一方面保持美聯儲與通脹作戰的可信度,另一方面也要為自己留下足夠的決策余地。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