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爾開展中德和諧外交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27日 17:10 財經時報 | |||||||||
面對導師科爾和老對頭施羅德留下的德中關系外交遺產,“鐵娘子”默克爾是“蕭規曹隨”還是“另起爐灶”?在她先后出訪所有歐洲大國與俄羅斯之后,這已成為歐亞大陸地緣關系的最大謎題。 5月21日,德國歷史上的首位女總理終于在她上任后第一次踏上了中國的土地。在兩天的時間里,19個協議的簽署、總理獎學金的設立、與中國老太太在菖蒲河公園聊天,默克爾
經貿:先輩留下的王牌 自大力提攜默克爾的科爾開始,中德關系一直發展順利,而經貿無疑是對華關系的“王牌”。這從中國滿街跑的“桑塔納”、人們手中的西門子手機和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上海磁懸浮列車可見一斑。 2005年中德貿易額達到632億美元,約占中國與歐盟貿易總額的三分之一。中國已上升為德國第4大“供應商”和第11大出口“顧客”。截止到去年8月,德國在華直接投資項目累計4516個,實際投入金額110億美元。 面臨經濟低增長、失業率居高不下的窘境,精明的默克爾當然不會丟掉前任的這張“王牌”。此次訪華,她帶了一個由德國各大企業集團代表組成的龐大經濟代表團。 中德雙方這次簽署了19份雙邊合作文件,涉及金額達數十億元。據了解,西門子與中國兩大手機運營商移 動、聯通簽訂移 動設備采購框架協議,協議金額共計逾14億元人民幣。 據外電報道,在默克爾訪問期間,還有兩個航母級項目的談判——德國最大的化工公司BASF擴建南京分廠,德國西門子和克虜伯公司與中方就上海-杭州磁懸浮項目的合作,也已臨近尾聲。 正因為如此,默克爾5月23日下午乘坐上海磁懸浮列車前往浦東機場,以一個象征性姿態告別了中國,也為中德經貿進一步合作埋下了伏筆。 新牌:和諧與平衡 當默克爾還在野時,反對派曾諷刺施羅德訪華不過扮演著一個“推銷員”的角色。如今,上臺執政的“鐵娘子”矢志要走出施羅德的陰影。 也許知道中國政府提出了建設“和諧社會”的口號,默克爾的助手總結出發展對華關系的要旨:平等地與中國發展“和諧”(rapport)關系,追求平衡的德中關系。 啟程赴中國之前,德國政府委托洪堡基金會將中國納入“總理獎學金”計劃,邀請35歲以下的中國各行業年輕領導人才赴德深造。這個不尋常的舉措表明,默克爾的視野已經超越經貿。 在北京,默克爾的首次公開亮相,竟然是在紫禁城邊的菖蒲河公園。一些歐洲媒體評論說,默克爾與同樣便裝的中國總理溫家寶交流球技,這向外界表明,北京與柏林之間可以建立更親密的、更放松的關系。而與北京老太太李建美的閑聊,更傳遞這樣一個信息:中德要進一步加強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翻牌:德國需要中國 默克爾上臺后,明顯提高了德國在國際舞臺上的外交主動性。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伊核問題。施羅德時代,在英、法、德三家中,英法在該問題上更主動一些。默克爾上臺后,德國立刻反客為主,在今年2月代表歐盟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理事會上提交把伊核問題向安理會報告的草案,并且積極與五常一道展開了“六方會談”,使之儼然成為解決伊核的新模式。 據外電報道,默克爾此次訪華取得的一個外交成果就是:中德兩國領導人均認為伊朗不應擁有核武器,伊核問題應該通過外交途徑解決。 但默克爾的眼光不僅局限在伊核問題上,雄心勃勃的她還想在外交上“打一個翻身仗”。因此,上任以來,默克爾政府注重與大國的平衡關系。中國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一個正在崛起的力量,正是德國乃至歐盟必須倚重的對象。 中國與歐盟在很多問題上有“共同語言”:均支持國際事務中的多邊主義,提倡通過外交途徑解決分歧。因此,中歐攜手合作對彼此都有利。默克爾此行呼吁中國在國際事務中要“承擔責任”,就意有所指。 2008年上半年,德國將是歐盟輪值主席國,正是默克爾實現外交抱負的大好時機。德國屆時能否開創德國及歐盟外交的新氣象,與中國的關系可謂至關重要。 因此,中國是默克爾上任后訪問的首個亞洲大國,也是在德國世界杯之前的最后一個出訪國。 據了解,默克爾仍執意要將原本定于7月的訪華提前至5月。而且,與前任不同的是,此次默克爾并沒有順訪日、韓、印等亞洲大國,凸顯其對中國的重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