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時報駐印度特約記者 傅 晨
5月12日,中國貿易促進會與印度工業聯合會在新德里共同勾畫出“2015年前雙邊貿易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的宏偉藍圖,在過去五年時間里,兩國年度貿易額已經從35億美元迅速增加到180億美元。然而和欣欣向榮的雙邊貿易發展勢頭相比,中印兩國間的投資卻依然顯得冷清:有數據表明,到2005年6月止,中國企業在印度投資只有2633萬美元。在審批手續
、投資調查甚至是人員簽證等問題上,印度政府對于來自中國的投資似乎永遠是顧慮重重,中國企業在印度的日子一直不好過。
華為、和黃相繼中招
早在兩年前,華為印度公司便向印度外國投資促進委員會提交了投資建廠的申請,按照計劃,華為將初始投資1億美元,在印度南部城市班加羅爾建立電信設備生產基地以供應印度本地市場。然而事情的發展卻顯得一波三折:去年7月,印度國家安全委員會和軍方部門以“影響國家安全”為由,拒絕批準華為在印度投資辦廠的請求,并宣布于同年9月再重新做出審批決定。然而一直到今年4月印度國家安全委員會再次舉行會議,華為投資建廠的計劃離付諸實施依然遙遙無期。
同樣受到投資限制的還有香港和記黃埔公司。2005年,和黃在參與印度孟買和金奈兩個城市的集裝箱碼頭開發建設項目投標時,遭遇印度軍方和情報部門的無端猜忌和阻撓,理由竟然同樣是“影響國家安全”。直到目前,和記黃埔公司也未能得到印度國家安全委員會所做出的參與競標許可。而其他在印度投資的中國企業當中,中興通訊印度公司整個建廠申請拖延了兩年多的時間才最終獲得審批。一些正在前來印度考察投資項目的企業負責人更是滿腹牢騷地向記者報怨:他們連一個商務簽證都難以申請到,到印度投資更像是個難以企及的夢想。
猜忌心理依然存在
在政府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的背景下,印度為何卻總認為中國企業的投資“影響國家安全”?印度一位不愿公開姓名的學者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認為,中印相互隔閡了近四十年,一些舊有體系未能及時做出相應的改變、政府部門依然對中國持猜忌心理,是印度謹慎對待中國投資的根本原因。
據印度《商業標準報》透露,印度政府目前依然對來自中國企業的投資進行嚴格審查。所有項目都要經過極為繁瑣復雜的漫長審批過程,特別是針對投資方的投資意圖和背景進行反復調查,最終才由印度內政部做出是否能夠通過安全審查的決定。而對于其他國家,只有投資項目“涉及最核心最敏感的國家部門時才會進行審批”。有消息稱,印度規定像中國企業這樣必須要進行安全審批的國家只有6個,其中包括巴基斯坦、孟加拉國等所謂的“敵對國家”。
專家呼吁“坦誠相待”
中國企業在印度的艱難生存狀況也引起了當地媒體及企業團體的重視。印度知名專欄作家英迪拉吉特•巴蘇在《亞洲時報》上發表評論表示,華為是否有中國政府背景的問題根本不重要,“印度電信管理委員會前官員普拉薩德曾多次表示,印度從來沒有允許過外國公司管理或維護本國的電信網,而電信設備也是通過各種各樣的渠道來成套進口,并由本國工程師來進行性能及安全性驗收,因此華為向印度提供電信設備不可能給國家安全帶來威脅。”
一些熟悉中國企業運作程序的專家學者也紛紛呼吁,印度政府應該盡快摒棄一些不合時宜的舊有規定,對中國企業“平等相待、坦誠相待”,以盡快加大吸引外資力度,推動國家經濟快速增長。而據印度媒體報道,印度駐華大使蘇里寧也曾于日前表示,考慮到“中國企業感覺到在印投資受到許多阻力”,使館“將積極進行努力,以便為他們提供一個寬松的投資環境”。
4月25日,《商業標準報》發表了一篇題為“中國企業將不再被過濾”的文章,稱政府正在積極考慮一項建議,以便使中國企業能夠和其他國家一樣“享有同樣待遇”,而無需再遭歧視。文章稱,在那些完全放開外資限制的領域,中國企業在印投資也有望可以像美英等國企業一樣,進入自動審批程序而無需漫長的等待過程。人們希望,這一切能盡早成為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