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價漲 昔日兄弟欲反目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5月13日 15:46 中國經營報 | |||||||||
作者:桂楠 來源:中國經營報 隨著油價不斷刷新歷史紀錄,一直以來就因能源漲價爭吵不休的兩大行業——石油公司、汽車公司——之間的矛盾開始升溫、升級。 2005年500強中利潤最高的?松梨(Exxon Mobil Corp.)石油公司近日不斷遭到
“窘迫”并非沒有預期? 到底是誰該為美國一直以來的石油過度依賴負責?美國汽車企業面臨著被日系汽車超越的窘境?汽車公司近幾十年來真的沒有提高自身的燃油經濟性嗎?沒有為新能源開發、新技術應用投入大量研究嗎?答案是否定的。 上世紀70年代的石油危機迫使依靠石油的美國、日本、歐洲汽車制造商動用大量資金開發燃料電池,但隨著石油價格的回落,緊迫感隨即淡漠,所以氫能源技術發展很緩慢。到20世紀中期,能產生足夠能量開動汽車的燃料電池的體積和重量都過大,不適合安裝在汽車上。 上世紀80年代,梅塞德斯和德國汽車公司目光長遠,不僅在歐洲而且也在美國看到了高效能燃料和替代石油燃料的市場前景。上世紀80年代以來,這家公司開始試驗氫氣燃燒的內燃機。與此同時,戴姆勒看到了當時美國巴拉德公司的燃料電池改進得非常迅速時,該公司立刻決定制造燃料電池汽車,1996年戴姆勒奔馳公司推出了NECAR二號。這是一輛由兩個25千瓦燃料電池驅動的普通樣式的小型面包車。NECAR二號可以乘坐六人,最高時速70英里,加一次燃料可行駛150英里!渡虡I周刊》評價,“戴姆勒以驚人的一舉就將比賽加速到了完美的燃料電池級別。汽車制造業中的其他對手必須突然為自己的燃料電池研究加速了,否則就會被甩到灰塵暴土之中了”。 上世紀90年代早期,燃料電池技術突飛猛進,許多汽車公司都制定了這種汽車技術的大膽計劃。有分析家認為,到2010年,燃料電池汽車產量將達100萬臺,年銷售額突破100億美元。然而,汽車公司的心情確實矛盾,戴姆勒·克萊斯勒一邊擁護燃料電池,一邊卻將重點放在銷售巨型貨車和SUV上,從而形成新的示范艦隊。2001年,氫氣泡沫破碎。汽車制造公司對以前燃料電池的革命的預測較前謹慎許多。盡管幾乎所有大型汽車公司在2003年之前都推出了燃料電池示范車型,但是他們卻把幾年前承諾的大批量生產計劃大幅度推遲了。2003年豐田公司只租借給了加利福尼亞政府機構20輛樣車。而許諾在2004年推出4萬輛燃料電池汽車的戴姆勒·克萊斯勒卻只能生產出20輛左右的小型測試汽車。 “難兄難弟” 的“各懷心思” 汽車和石油作為互補性的產品,可謂“難兄難弟”,但是在新能源的開發上,各方卻是“各懷心思”。 實際上,汽車公司的心情也很復雜。一方面他們積極投巨資倡導新能源汽車研發,另一方面美國汽車制造商和大型汽車工會卻又說服國會不要去提高燃料效能標準。為什么呢?因為任何要求提高燃料效能的規章制度都會對日本汽車制造有利,因為日本的汽車燃料效能已經比美國高,從而會使美國公司失去更多市場份額,使更多汽車業工人失業。 世界上利潤最高的?松梨(Exxon Mobil Corp.)石油公司在上世紀90年代末期一直批評燃料電池。實際上,這些公司的目的是為了保護他們在傳統的能源資產和體系中所投入的數萬億美元。另一方面,石油公司確實被改裝現有的修配站和銷售氫氣可能花費的巨資給嚇住了。 對于大型汽車公司來說,產品油耗、新能源技術利用已經迫在眉睫。美國兩大汽車巨頭之一的通用汽車在低成本的混合動力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進行研發。在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和政府的合作重點就是發展加氫站基礎設施建設,這樣可以使本來由石油公司所做的事情轉變為汽車公司的作為。通用汽車公司仍沒有放棄燃料電池汽車的研究,通用汽車認為未來使燃料電池技術的成本有可能下降到接近于現有內燃機技術成本的可能性,但混合動力技術在近期還達不到這樣的目標,因為它實際上具有兩套動力系統。如果能夠獲得技術突破,相關基礎設施改善,降低成本實現規模化生產,使其可以與現有內燃機技術在成本方面相抗衡,那么燃料電池汽車的前景是相當美好的。 日本對能源的稀缺要求其汽車工業從起步時期就認定節能方向,到如今反倒成就了豐田汽車在能源危機中相對的主動地位。作為法國第一大汽車集團的標致-雪鐵龍集團近期也推出多款小型節能型汽車,并將這些車作為主打車型,雪鐵龍汽車公司不久前推出了設計緊湊、耗油量小的C1、C2、C3和C4型轎車,獲得了市場的廣泛好評。根據配置不同,這些車的售價從七八千歐元至兩萬歐元不等,符合法國普通民眾的購買力標準。 石油公司和汽車公司的爭論仍在繼續,如何能夠在這種爭論中取得多贏才應是大家的共同目標,而不是零和游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