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吳明
日本在順利地度過了第二次石油危機之后,20世紀80年代進入了穩定增長的階段。無論在經濟規模還是在技術水平上,都已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
在80年代以前,日本總是通過引進模仿國外先進技術來發展本國的經濟。在80年代以
后,面對越來越激烈的國際競爭和日益加劇的貿易摩擦,日本人逐漸認識到,只靠引進國外技術,其經濟發展的步伐不會邁得很大,而且發展也不會持久。
這種“模仿技術”必將使其國際競爭力走向衰退。因此,日本政府在經濟發展戰略上進行了革命性的變革,決定由“貿易立國”戰略轉向“技術立國”戰略,特別強調“技術創新”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認為“技術創新”是經濟發展的原動力。自此,日本的技術創新活動變得異常活躍起來,頗具特點。這對正在實施“科教興國”的中國來說,有很多地方可以借鑒。
首先,政府在技術創新中起了重要作用。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戰略意義的政策措施,引導和扶持相關部門進行“技術創新”,使科技為經濟服務。政府在經費上對企業投入較少,但在政策上大力扶植民間研究開發。
政府制定法律,促進“創新中心”型科技園區的建立,同時明確企業技術創新的重點項目,改革研究開發機構,促進競爭并提高技術成果的轉化率。
其次,日本企業作為技術創新的主體,在研究開發費用中,企業投入的比重較大。技術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動力。企業為了搶占市場,謀求發展,除投入大量的費用進行研究開發外,還不惜花巨資大力吸收、引進科研人員并積極參與技術創新競爭。
70年代末期,特別是80年代以來,許多日本企業的研究開發活動都超出了其本身所處的產業范圍,進入到其他產業,有的甚至進入到與自己的主要產品沒有任何關聯的研究領域,使技術創新向多角化方向發展。
為增加研究開發的成功率,減少自己的風險,彌補自己技術的不全面性,日本有些企業共同出資,大力進行研究開發。合作方式也多種多樣,從企業間單純地交換技術信息,到企業籌集資本、人力,設立具體組織而進行的共同研究開發。
注重應用研究開發。日本企業的基礎研究總是依賴于引進,包括從國外引進和從政府研究機構引進,而自己則把重點放在直接商品化的應用研究和開發上。企業研究開發的目的在于開發新產品以形成未來的主力產品。大多數企業都開展多元化的企業活動,向新的領域滲透,不將重點放在加強基礎研究上。
從研究經費的投入結構來看,1996年,日本企業的研究經費總額為89,803億日元,其中用于基礎研究的只有6,600億日元,僅占研究經費總額的7.3%,而應用研究占21.2%,開發研究占71.5%。可見,日本企業重視應用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