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際財經 > 正文
 

勞動力價格提高不代表競爭力下降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24日 14:11 環球時報

  有人稱,中國的制造業出現勞動力短缺,成本壓力日益上升,正嚴重威脅制造業的競爭力。這些說法近年來已成老生常談。今年春季又冒出了一些新版本,像早前一樣,它們肯定是夸大其詞。

  在緊鄰香港的繁榮經濟特區深圳,政府部門提出將最低工資標準提高23%,就被認為是一個報警信號。事實上,這是成功的標志,而不是問題。深圳的最低工資標準歷來是全國
最高的,自1992年來多次以兩位數年增長率上升。該地區認為,要保持快速經濟增長,就必須繼續吸引勞動力。若當地工業出現嚴重困難,就會要求凍結工資,而不是接受工資上調這一現實。

  工資上調之所以能夠承受,是因為10多年來全國生產率增長與名義工資增幅大體相符。當然,不斷上升的成本會擠壓勞動密集型產品(如T恤衫)制造商的利潤。但這既自然又理想。工業化本來就應該是從基礎產品向更高級的產品不斷轉移。

  中國飆升的出口的構成變化,表明它在這方面十分成功。1993年,

紡織品和服裝占中國出口總額的28%,去年則占9%,同時機械和電氣產品的比例增至原來的3倍,占出口總額的56%。而且,發生這些變化時,中國在世界服裝市場的份額仍在不斷增加。盡管中國遠非亞洲工資最低的生產國,但它的工業仍可能保持強勁。原因之一是中國擁有其他優勢,如對客戶的敏銳響應和能夠快速將產品推向市場,使它的出口總成本保持著
競爭力

  其次,隨著深圳不再適宜生產T恤衫和其他低利潤產品,這些產品的生產既可能轉移至國外,也很可能轉移到中國的其他地區。中國有3億剩余勞動力,許多在內陸省份,那里工資成本非常低。隨著農村基礎設施和通信的改善,他們會攬下較富裕的沿海省份不愿再干的活。利用這一龐大勞動力資源的最大制約是技能短缺,尤其是管理和技術專家的短缺,這是中國企業面臨的普遍問題。但一旦企業培訓了合格員工,這個問題就不存在了。

  某些外國人士可能會從中國競爭力減弱的說法中得到些安慰。但他們犯了雙重錯誤,不僅因為這些說法基本上沒有根據,而且中國工人通過更高生產率得到更高工資,能讓自己過上更好的生活,并從世界其他地方購買更多商品和服務。這對大家來說都是好消息。▲

  (摘自4月20日《金融時報》社評,原題:中國工資上調≠競爭力下降)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