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東京特約記者 馬玉安
利用臺灣企業在大陸的人脈關系化解經營風險
近年來,日本一直將中國視為“日本企業亞洲投資中心”。日本新近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2005年度,日本對華投資依然呈現上升的態勢。其中,不容忽視的一點是,日本企業
對華投資中大部分伴有臺灣企業的“影子”。即,日本企業以臺灣企業、在臺灣的日資子公司出資的形式展開的對華投資。日臺企業以日本企業的技術能力和品牌效應+臺灣企業的生產能力+中國的生產據點作為緊密合作的基石,從而實現經營資源方面的優勢互補。
日本企業為了實現利益的最大化,正在充分利用臺灣市場和臺灣企業。從局部市場分析看,臺灣市場通常是先于中國大陸市場。如果一種新的產品和服務能得到臺灣市場的認可,那么在大陸市場也一定會得以流行。基于這種判斷,日本企業以開發大陸市場為目的,而以臺灣市場為“測試市場”者居多。有資料表明,約有60%的在臺日資企業負有支持日本企業開拓中國大陸市場的任務,而且,其重點就是將臺灣作為“測試市場”,根據市場測試的結果策劃開拓中國大陸市場的戰略。
對于臺灣企業和日資子公司來說,日臺企業聯手可以形成合力,從而迅速地攻占中國大陸市場。在開拓中國大陸汽車市場方面,臺灣汽車產業在中國大陸的投資活動,其背后離不開日產、三菱、豐田等大型日本企業的有力支撐。
日本瑞穗綜合研究所亞洲調查部中國室主任研究員伊藤信悟說,目前,日本與臺灣的經濟關系發生了兩大明顯的變化。一是從垂直分工體制向水平分工體制的轉化;二是日本與臺灣之間的聯合取得了“外延性”的發展。日本企業與臺灣企業在臺灣以外的國家和地區建立合作關系的事例日益增多。日臺企業的聯手主要以電子、汽車、零部件關聯產業、食品和飲料產業為中心。從1989年到2006年2月底,日本企業以日臺聯手的形式,至少實施了321件對華投資,其中有190件是2000年以后實施的。
伊藤認為,出現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日本與臺灣有著長期的經濟交流,中國大陸作為投資地對于日本和臺灣的企業具有吸引力。而更為直接的原因是,臺灣企業對大陸投資的勢頭迅猛,臺灣企業在大陸生產和出口中所占的比重較大。與日本企業單獨投資中國大陸相比,與臺灣企業聯合或者利用日本企業在臺灣的子公司,就可以充分利用其在長期商務活動中與中國大陸企業所建立起來的“人脈”關系、客戶信息和現存的供給鏈。日本企業對華投資經營面臨著諸多政策方面的難題,希望得到臺灣企業和日本企業臺灣子公司的幫助,如人事勞務方面的管理、與地方政府的關系,以及處理海關、稅務、外幣管理、外資管制等方面的問題,臺灣企業和臺灣日資子公司可以擔當與中國企業和地方政府官員進行日常溝通的角色。上述經營資源的優越性是日本本土企業所不具有的,日本企業可以充分利用這種優越性擴大在中國的各項商務活動。
伊藤指出,日本企業與臺灣企業的聯合,表明與歐美企業相比,日本企業在人才任用方面存在著嚴重的缺陷,在人才的國際化方面行動過于遲緩。另外,日本企業是在充分考慮到投資中國大陸的風險性,才與臺灣企業進行聯合的,而隨著中國本地企業市場經濟化的進展,日臺間這種“經營資源上的優越性”就會明顯降低。日本企業必須在是繼續沿用日臺間的“經營資源上的優越性”,還是單獨開拓中國大陸市場方面做出更明確的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