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動蕩成為拉美吸引外資不力的背后原因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18日 10:07 21世紀經濟報道 | |||||||||
本報評論員 劉 晗 4月12日,聯合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ECLAC)公布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2005年進入拉美國家的外國直接投資總額約為616億美元,與2004年相較增長甚微,僅為0.1%,這大大落后于去年世界29%的總體增幅。
實際上,新世紀以來的拉美經濟一直很不景氣,ECLAC把1997年之后的拉美經濟稱之為“失去的五年”。特別是2002年左右,受到阿根廷金融危機影響,拉美吸引的外資總額驟減,直到2003年以后才得到好轉,2004年達到了金融危機以前的水平,而正當人們展望拉美經濟的全面復蘇之時,2005年的數據卻潑了一瓢冷水。 ECLAC認為該局面的原因一是激烈的國際競爭,二則是拉美一些國家政局不穩,缺乏強有力的相關措施給投資者予以保證,導致投資者興趣銳減。 對于投資者來說,穩定的投資環境是為重要的,實際上,拉美一些地區犯罪率高居不下、社會治安惡化等因素讓投資者變得更審慎。而這些社會問題背后,則是深刻的社會不公,拉美的自由化改革誠然在一定時期促進了經濟總量的增長,但其貧富懸殊也隨著蛋糕的做大而日益嚴重。底層民眾由于政府無力進行社會保障和福利制度的建設而無法分享經濟增長成果,鋌而走險的現象層出不窮。可以說,拉美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外向型經濟、自由化改革本身帶來的貧富分化導致了社會問題叢生,而叢生的社會問題又惡化了投資環境,最終阻礙了自由市場和經濟改革的進程。 特別的是,2005-2006年度是拉美國家的所謂“大選年”,從去年11月開始,各個國家都開始了換屆大選。但由于拉美政治一直未能奠定一種現代性的穩定秩序,所以政府更迭本身有時候意味著政治結構的大規模變動,甚至使得國家的根本政策導向進行重大調整。在此多變之秋,外資更不敢貿然下注。 在拉美新自由主義經濟改革的邏輯中,淡化政府、推進自由市場(包括商品市場和資本市場)乃是主導理念。但近幾年來的情況卻顯示,在一個基本的政治秩序未能完全奠定的地區,無限夸大自由市場的作用,弱化政府角色,恰恰是局面混亂、社會不公以及隨之而來的投資環境惡化的根本原因。換言之,要徹底解決投資環境的問題,需要的是強有力的政府,它一方面保證國家的基本秩序,另一方面通過政府的力量平衡國內矛盾,推進社會和諧和福利政策,從根本上遏制犯罪、暴力等社會問題,從而使得外部投資、經濟增長以及財富分配進入一個良性循環。 此外,ECLAC還指出,外國投資給該地區帶來了雙重效果:一方面,是促進了拉美的工業現代化、加強了各部門的市場競爭以及服務和基礎設施的改善;但另一方面,工業技術轉讓方面卻十分有限,并且外資對于該地區的人力資本以及本地企業的發展促進甚少。 必須承認的是,單純指望外商來促進拉美地區的技術進步以及整個經濟結構的改善,是不甚實際的。實際上,這些也正是政府的責任。誠然,外資對于這些領域的進步是一個巨大的促進,但根本性的變革和改善動力,卻來自拉美各國政府本身,因此,萬不可把接生婆當成了產婦。 這樣看來,由外資吸引不足反映出的拉美經濟問題的背后,乃是政治的動蕩。可以說,這本身可以促使拉美各國對于新自由主義改革的一個反思。多年來,“大市場,小政府”的口號一直主宰著拉美改革的主導精神,但現在看來,從保證投資環境、促進社會和諧乃至增進整個國家經濟的原生性動力(技術以及人力資源)而言,尋求政治穩定、加強政府的作用都是必不可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