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銅價波動基本無貨幣屬性 金本位難演復辟童話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4月08日 18:48 財經時報 | |||||||||
銀銅價的波動基本沒有貨幣屬性,其本質上只是金價波動的聯動。但黃金的物理屬性注定黃金與貨幣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金價上漲的背后是黃金貨幣職能的彰顯 □ 程實 盡管弗蘭克·鮑姆在1900年的童話巨作《綠野仙蹤》早已家喻戶曉,每個讀者也沒有
19世紀末美國經濟深陷通縮泥沼,一場圍繞著是否回歸金銀復本位制的全國性大討論在1896年的總統大選中進入白熱化階段,而鮑姆本人正是銀幣自由鑄造的忠實支持者,他用陶麗絲銀鞋跟的巨大魔力影射了自己的經濟主張。 這段淵源讓“陶麗絲的鞋跟”變成了貨幣制度的一個有趣代名詞。 “金”光再現 20世紀30年代以前,陶麗絲的鞋跟一直閃爍著貴金屬的燦爛光芒:16世紀以后,銀本位制大為盛行;16世紀到18世紀,金銀復本位制取而代之;18世紀之后金本位制繼而成為主流。 但在“大蕭條”之后,金本位制逐漸被信用貨幣制度所取代,陶麗絲的鞋跟變成了樸實無華的“紙制品”。在暗淡了幾十年后,人們似乎又從中隱約看到了久違的金屬光澤。 2006年3月31日,國際現貨黃金價格收盤報每盎司583.65美元,在最近的10個月內漲幅高達約40%。與此同時,金屬銅以及白銀金屬均也在一周內創下歷史天價。 金屬市場的突然爆發出財富效應,吸引著投資者重新眷顧這個20年來“被人遺忘的角落”。山雨欲來之際,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紛至沓來,一種觀點認為,金銀銅的價格飆升純粹屬于一種資源性商品的價格波動;而另一種觀點則認為,這隱約暗示著貴金屬貨幣時代的悄然回歸。 顯然,銀銅價的波動很大程度上具有投機性質,基本沒有貨幣屬性,其本質上只是金價波動的聯動。但金價的波動卻更為復雜。 1976年牙買加體系宣布了“黃金非貨幣化”,但黃金貨幣職能的日漸式微并沒有徹底抹去黃金天然具有的貨幣屬性。馬克思曾云:“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黃金的物理屬性注定黃金與貨幣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金價上漲的背后是黃金貨幣職能的彰顯。 “金邊”紙券 雖然金價飆升很大程度上與工業用金需求激增有關,但在通貨膨脹初露端倪與地緣政治危機曾出不窮的背景之下,保值與儲藏需求大漲也構成了金價走高的源源動力。 正如弗里德曼所說:“通貨膨脹的危險,在于它總是以悄無聲息的方式毀滅一國的貨幣基礎”。能源沖擊下的通貨膨脹以一種風卷殘云的姿態侵吞著資產所有者的財富,毫不留情地向貨幣持有人征收了一筆“莫須有”的鑄幣稅,這種通貨膨脹引發的價格風險立刻刺激了投資者的“避險”需求,使其將目光更多的集中在“保值佳品”黃金上。 巴爾扎克筆下的守財奴格朗臺也經常唏噓:“只有金子是唯一可以信賴的朋友”。從規避金融風險的角度來看,守財奴的話也不無道理。 國際金融市場的最大風險,就是“政治風險”。國際政局不穩對于投資者而言,甚至可能帶來血本無歸的悲劇。資本總是在政治動蕩時期選擇最安全的“避難所”——黃金。恐怖主義侵襲之下的國際政局不穩促進了國際資本向黃金市場的游動,黃金價格因此在眾星捧月之中迅速青云直上。 黃金貨幣屬性的再次彰顯,讓陶麗絲的鞋跟顯露出些許黃金光芒,但金本位時代畢竟黃鶴已去。金價飆升僅僅意味著黃金價值儲藏的貨幣屬性不容忽視,從這個意義上說,陶麗絲的鞋跟最多只能算是“鑲了點金邊的紙制品”。 僅僅是回“光”返照 接下來一個更為現實的問題就是:鑲了金邊的陶麗絲鞋跟能否給外匯儲備優化帶來更多光芒?實際上,貴金屬高價的成因已經給這個問題提供了答案。 貴金屬近期價格的波動主要源于美元貶值帶來的“硬貨幣”短缺、歐元波動帶來的替代選擇減少、利率提高帶來的機會成本降低、通脹抬頭帶來的保值需求膨脹、以及投機活動帶來的放大效用增強。 這種多重因素推動下的價格上漲的持續性、安全性、穩定性都難以保障。外匯儲備在本質上是一個國家貨幣當局持有的、可以隨時使用的可兌換貨幣資產,用于應付國際收支失衡和維持匯率穩定,其管理目標是追求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的“帕雷托最優”。 提高外匯儲備的含“金”量也許對于增強盈利性、保持流動性不無裨益,但國際貴金屬市場極大的不確定性,使得提高外匯儲備含“金”量對于外匯儲備的風險加成作用不容忽視。 無論如何,貴金屬市場的近期升溫并不是金屬本位幣制回歸的先兆,也不意味著外匯儲備優化需要大幅增加貴金屬持有。作為一種復雜國際政治局勢,世界經濟背景和全球金融市場中的短暫貨幣現象,貴金屬一時間的光芒四射并不具有陶麗絲鞋跟般的童話魔力。 (作者為復旦大學國際金融系博士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