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他信者表示:“我們不反對外國人在泰國投資,但我們反對外國投資者利用泰國名義持股人的法律漏洞,擁有泰國的國家戰略資產。”
本報特約記者 郭繼光 發自新加坡
盡管在泰國遭民眾示威反對,但新加坡淡馬錫控股公司(下稱“淡馬錫”)董事經理易
華仁(S.Iswaran)近日表示,收購泰國西那瓦集團剩余股權的交易,預料可在本月14日完成。
新加坡公司卷入泰政治風潮
今年1月下旬,泰國首相他信家族控股的西那瓦集團(ShinCorp)與淡馬錫達成協議,以738億泰銖(約合18.8億美元)的價格將西那瓦集團49.6%的控股權出售給淡馬錫。這樁泰國有史以來涉及外資最大的企業并購案引起廣泛爭議。反對派紛紛指責這項交易涉及避稅、局內人交易和隱瞞資產等。
于是,進入2月以來,由民主黨、大眾黨、泰國黨等3個反對黨組成的泰國“人民民主聯盟”每周舉行示威游行,指責他信貪污及濫用權力,要求他信下臺。
迫于壓力,2月25日,他信宣布解散國會下議院,提前舉行大選。不過,反對派宣布聯合抵制參加4月2日的大選,繼續號召大規模的示威游行。
反對派并且把此項交易上訴到泰國憲法法院。不過,憲法法院拒絕調查此案,泰國交易所委員會只表示他信的兒子輕微觸犯了公開法,并在本月10日向他罰款15.3萬美元。
面對反對派要求他下臺的呼聲,他信多次否認做錯任何事,但同意就反對派的所有指控,委任中立人士進行獨立調查。
由于上周是淡馬錫法定購股提議的最后時間,再次引發泰國大規模的示威浪潮。而且反他信運動的目標,已轉而針對新加坡。幾千名泰國示威者游行到新加坡大使館,要求取消這項交易。示威者高喊:“泰國不賣!新加坡不應該與他信勾結來掠奪泰國!”示威者甚至揚言若不取消這項交易,他們將發動抵制新加坡產品與服務的運動。
泰國外交事務委員會主席蓋薩(Kraisak)也致函新加坡總理李顯龍,要求新加坡政府徹查收購西那瓦集團的交易是否有不正當之處,并向兩國人民澄清任何的誤解,以免影響泰新兩國的關系。
不過,新加坡大使館在發給示威者代表的回函中說,西那瓦-淡馬錫的交易,是私營企業的交易,純屬商業交易,不是政府對政府的交易。新加坡政府沒有過問淡馬錫控股的業務與運作,淡馬錫控股的董事部與管理層自行作出決定。新加坡公司在泰國經商,必須遵守泰國的法律。
民族主義對抗外國收購
一年前,他信在大選中獲得壓倒性的勝利而蟬聯執政。但是現在他卻面臨著越來越多的示威游行。
實際上,在他信2001年成為首相時,他和妻子已經依法自愿賣掉他們在西那瓦集團的股份。他信放棄了他在集團的職位并且把股份賣給了親屬:長女20.15%,長子15.29%,妻弟13.29%。
西那瓦與淡馬錫的交易僅僅是他信政府被指責許多事情的其中一項。同時,他信還被指責腐敗,金融管理不善,恐嚇媒體和破壞監督政府的獨立機構等。
不過,西那瓦集團擁有泰國多個重要行業公司的股份,其中包括泰國最大的電信、移動通信業務公司和泰國衛星通信公司。對泰國人來說,這些都是敏感和戰略性的行業。示威領導人羅沙納就表示:“我們不反對外國人在泰國投資,但我們反對外國投資者利用泰國名義持股人的法律漏洞,擁有泰國的國家戰略資產。”
對熟悉泰國政治文化的分析家來說,排外情緒在素有“微笑國度”之譽的泰國爆發毫不奇怪。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后,在泰國中產階級中間爆發了大規模的排外情緒。外國人(主要是西方人)被認為是造成泰國經濟危機的主要原因。“無辜的泰國人成了貪婪的外國商人的犧牲品”的論調彌漫于當地的電臺和報紙。
上世紀70年代初期,泰國極端民族主義的目標是日本人。當時的大學生由于不滿與日本的貿易逆差和日本在當地經濟的主導力量,號召抵制日貨,并圍攻日本人擁有的商店等。而這次,碰巧泰國國內發生政治危機,加上西那瓦集團與他信家族的聯系,于是,新加坡成了泰國人感情宣泄的“不幸目標”。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信當年也是排外情緒的積極倡導者。1998年,他創立了民族主義色彩的“泰愛泰”黨,并且依靠民族主義口號獲得了2001年的大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