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又思考了一下,補充說:“在世界銀行工作是直接幫助貧困人口,這比起當教師來說見效更迅速。當老師的時候,我教給學生的都是30年之后的社會基礎設施是什么樣子的,那需要30年的時間才能見到。還是現在的工作能更快地幫助低收入者。”
本報實習記者 朱軒彤 發自北京
世界銀行副行長傅蘭妮·李奧蒂爾2月底的中國之行日程排得滿滿的。她在三天之中需要參加五個與減貧相關的會議。多年來,她一直堅持不懈地推進著她的事業——“減少貧困”。
她喜歡別人直接稱呼她的名字傅蘭妮,而不是李奧蒂爾女士,甚至她中文簡歷上的名字也被翻譯為傅蘭妮女士。她看上去比她的實際年齡年輕。古銅色的皮膚、棕黃色的卷發發髻迷人。她還有極大的親和力。她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出門工作的時候,我常穿百褶裙。但是我實際喜歡的是紅色、灰色、藍色,只有在正式的工作場合,我才穿黑色。”
知識改變命運
傅蘭妮是目前世界銀行擔任最高職務的女性,主管世界銀行學院。世界銀行的宗旨之一就是減少世界貧困。因此,傅蘭妮的人生也因此緊密地與“減少貧困”聯系在一起,而在幼年時期,她的人生卻是與“貧困”聯系在一起的。
貧窮的坦桑尼亞是傅蘭妮的出生地。年幼的傅蘭妮家里沒有自來水,沒有電。她每年只有一雙鞋子穿,而她離最近的學校也有40英里的路程。
家庭的傳統讓傅蘭妮深深地體會到知識的重要性。即使條件再艱苦,她都堅持讀書。
傅蘭妮說:“我能做的只有努力學習,努力讀書。”后來她成為達累斯薩拉姆(注:坦桑尼亞一港口城市)大學機械系的一名教師。這只是改變她的命運的大事中的一件。
移居到美國是改變傅蘭妮命運的另一件大事。她在麻省理工學院獲得交通碩士學位和基礎設施體系博士學位,隨后執教于麻省理工學院的建筑研究與教育中心和城市規劃系。
1992年,她加入世界銀行,最初作為交通經濟學專家任職于世行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和南亞地區,之后擔任世行發展經濟學部研究員。1997年,她升任南亞基礎設施局局長,主要負責世界銀行的一些變革項目,包括與亞洲開發銀行合作為南亞提供基礎設施等。此后,她又在交通、水資源衛生、城市發展和能源等部門合并為基礎設施局后任局長。
傅蘭妮被公認為是一位發展中國家基礎設施戰略規劃方面的重要專家。她曾獲得一系列杰出成就獎,以表彰她在基礎設施領域表現出來的領導才能和戰略構想。她還擔任了《基礎設施體系》雜志副主編一職,并是多個基礎設施發展領域國際組織的成員。
世界銀行發現了傅蘭妮擔任技術專家的專長之外,還在與人打交道方面有著杰出的才能,因而授予她最佳經理獎。她后來升任世界銀行行長辦公室主任一職,負責全面監督、指導世行員工的工作以及協調行長辦公室與其他部門的工作。
在回答是更喜歡當老師教書育人,還是更喜歡在世界銀行做職業經理人的時候,傅蘭妮對記者說:“兩樣我都喜歡。教書是一生都喜歡的,因為可以和學生在一起,他們年輕,有活力,我能從他們身上得到很多想法。在世界銀行做職業經理人我也喜歡,因為在這里可以幫助這個世界減少貧困,這是很有意義、很偉大的事情。”
她又思考了一下,補充說:“在世界銀行工作是直接幫助貧困人口,這比起當教師來說見效更迅速。當老師的時候,我教給學生的都是30年之后的社會基礎設施是什么樣子的,那需要30年的時間才能見到。還是現在的工作能更快地幫助低收入者。”
生命中的關鍵詞
傅蘭妮的生活經歷決定了她最關注的事項包括教育、非洲婦女、科技發展和貧困國家的青少年。
為了工作,傅蘭妮不得不與家人住在不同的城市,她住在世界銀行總部華盛頓,而她的小家庭則住在蒙特利爾,要隔一段時間才能見一次她的兩個年幼的孩子。“當然,我的孩子們的生活質量和我小時候不能比較(指不再貧窮)。”
為此,傅蘭妮雖然希望有更多的時間陪伴孩子的成長。但是她對自己的工作選擇并不感到遺憾,因為減貧是她生命中的關鍵詞。
2001年12月起,傅蘭妮開始擔任主管世界銀行學院的副行長。活躍在149個國家的世界銀行學院在環境和自然資源、以減貧為目標的經濟政策、良政治理、監管、金融、人力開發等諸多領域提供培訓課程和政策咨詢,以支持世界銀行的學習和知識議程,同時也為世界銀行的工作人員提供技能開發培訓。
在世界銀行學院,知識的傳播,包括對偏遠地區貧困人口的知識傳播是一個關鍵議題。這也正是傅蘭妮一生中最關心的議題之一。她認為在世界銀行學院的工作非常吸引人,是一個需要有開創性的部門。她希望世界銀行學院能夠成為知識和學習的驅動力量。
發展中國家在教育方面,特別是終身教育方面做得還不夠好。在傅蘭妮的領導之下,世界銀行學院正在開展一系列相關項目,極大地推動了全球減貧工作的進展。
為中國減貧支招
傅蘭妮還是中國減貧問題專家。此前,她曾經十多次來到中國進行扶貧調研,參加扶貧會議。她可以用相當清楚標準的中文發音說出她曾經去過的中國地名。這顯示出她在語言方面的天賦,還顯示出她超人的記憶力。她能記住相當多的世界各國發展的數據,還能記住中國當地臨時接待人員的名字。
她在中國減貧方面擁有的豐富的一手資料讓她提出了獨特的見解。對于如何才能最有效地減貧,傅蘭妮提出的建議是“既要有一個高效的、遵守承諾的政府,還要有參與社會決策的人民”。
她認為中國在第一點上表現非常良好,中國政府在過去25年的減貧工作中做得相當出色。根據中國官方提供的數據表明,中國的貧困人口已經降低到了2400萬人,這相對于其他國家來說是巨大的成就。
“中國政府在減貧方面遵循了科學的方法和道路:先在一些地區進行前導試驗,再進行測量評估,看看這樣的項目究竟是否能為減貧帶來最大的好處,之后再選擇好的項目進行推廣,”她說,“這是非常值得其他國家學習的。”
但是在第二點上,中國需要加強,低收入者需要更多地參與對自身有影響的政策的制定,他們要有能力選擇對自身有影響的政策,要在決策過程中發出自己的聲音。低收入者更主動、更有創造力地參與經濟發展和社會生活對大規模減貧是非常重要的。
她說,應該讓更多的人民自己來選擇在他們的村子里要搞什么項目,以及怎么搞這些項目。在這方面,“他們可以學習其他國家自下而上推動減貧的經驗。”
在中國農村減貧問題上,她特別提出了建議。她認為中國政府建設新農村的想法是非常可取的,但是也要注意一些挑戰,其中包括:讓改革和經濟增長的成果到達邊遠地區和少數民族地區;讓勞動力市場能夠更有效地運轉,讓勞動力能夠更有效地流動;讓城市政府更有效地對待城市移民問題等。在這些問題上,中國可以分別學習厄瓜多爾、也門、菲律賓等國的經驗。
這些都與她提出的“共享增長”的概念相契合,即在經濟增長迅速的國家,要努力使全體人民都分享到增長的成果。
這只從貧困中飛出的“金鳳凰”將一直關注中國和世界各國的減貧事業,她會將抗擊貧困的事業進行到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