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報告展望全球經濟前景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26日 13:47 和訊網-《財經》雜志 | |||||||||
全球經濟依然處于平穩放緩的過程中,經濟失衡的風險仍然存在,出路在于主要經濟大國之間進行政策協調 【網絡版專稿/《財經》雜志記者 胡蛟】2006年1月25日,聯合國發布“2006年世界經濟形勢和展望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報告預計,全球經濟2006年增長速度約為3.3%,與2005年的3.2%大體相近,比2004年創記錄的4.0%增速有所下降。全球經濟依然處于平穩
各國經濟增長預測 根據報告的預測,大多數發達國家的經濟在2006年難有反彈。美國增長率將進一步減緩至3.1%,但仍然是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歐洲約為2.1%,日本為1.9%。 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和轉型經濟國家的經濟增長會高于世界平均水平。預計發展中國家平均增長5.6%,轉型經濟國家平均增長5.9%。中國和印度仍是增長最快的國家,預計2006年增速分別為8.3%和6.8%。其他東亞和南亞國家預計平均增長5%以上,拉美國家將平均增長3.9%,非洲增長高于5%。中國、印度及其他一些發展中國家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影響正日趨重要。 2006年,50個最不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率能維持在一二十年來的最高水平,達6.6%。但是,即便如此,很多最不發達國家人均收入的現有增長率仍然無法保證它們在2015實現貧困人口減半的“千年發展目標”。 全球經濟風險仍在 報告指出,雖然增長仍算平穩,但全球經濟也面對著一些風險。 首先,全球經濟失衡在2005年進一步惡化。美國的經常項目赤字繼續攀升,超過8000億美元,而歐洲、亞洲和石油出口國的順差相應增加。由此帶來的不斷增加的美國外債遲早會使外國投資者喪失信心,最終可能會導致美元大幅度下跌,引發無序調整。 對全球失衡產生的原因,報告認為并不是由于所謂“儲蓄過剩”。報告指出,全球的投資率在過去的多年一直呈下降趨勢,至2002年才略有回升,但仍然低于22%。除中國之外,許多順差國家的儲蓄-投資差額是由于投資率下降造成的。 但中國國家信息中心副主任祝寶良也指出,是全球產能過剩的狀況造成了投資率的低下;在投資率普遍下降和就業狀況不樂觀的情況下,許多順差國家的經濟仍能保持平穩增長,這只能說明技術進步,尤其是信息產業的技術擴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在上升,與中國雖然投資率居高不下,但技術進步貢獻率卻下降的粗放增長方式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其次,目前的石油產量已接近其短期生產負荷,如果發生較大的“供給沖擊”而使石油價格再度上揚,世界經濟增長將會受到很大影響。 祝寶良亦表示,油價上升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近年石油需求大幅上升,而之前產油國采取的“限產能保價”策略使得短期內難以擴大石油產量。隨著石油投資的加大,油價有可能在中期恢復到較為正常的水平上。 報告提到的第三種風險是房地產泡沫。不少國家房地產的許多指標都已達到歷史的高水平,而且投機的因素日趨明顯。房地產價格一旦回落必然會使整體經濟增長放緩,增加債務和銀行危機的風險。 最后,不能排除禽流感全球蔓延的風險。禽流感已經給一些國家帶來了重大的經濟損失和幾十人生命的損失。全球而言,防范禽流感全球蔓延的措施遠非完善。一旦蔓延,給世界經濟帶來的經濟損失將是巨大的。 出路在政策協調 報告認為,為減少全球經濟失衡帶來的無序調整的風險,主要經濟大國之間應該進行政策協調。 具體而言,這樣的調整需要采取政策,鼓勵逆差國家增加儲蓄,刺激順差國家增加投資或國內總需求。報告對各國的經濟政策建議是,美國應該鼓勵住戶部門的儲蓄并減少財政赤字;歐洲國家應該維持低利率以刺激消費需求,振興投資;日本的金融改革應該繼續,并加強財政政策對投資的激勵作用;大多數亞洲順差國家應該設法提高投資率,中國則應該提高大眾消費需求;石油出口國可以增加其社會消費支出,投資石油生產能力,以及增加使其經濟結構多樣化方面的投資。 報告提到,督導國際經濟政策協調的職責應該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承擔。不過祝寶良認為,由于IMF成員國的多樣性,協調經濟政策的難度相當大,而類似G20的機制也許會更為有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