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印度特派記者 任彥
新德里巴薩特洛克商業區離記者站很近,其主干道上不到100米的距離內聚集了5家銀行,其中三家是外資銀行。在剛剛結束的2005年,以幾大國際金融巨頭為首的外資銀行紛紛在印度推出擴張計劃。
去年一年,匯豐銀行在印度投資1.5億美元,投資規模達到歷史之最;渣打銀行計劃每年在印度新開10到12家分支機構;而5年前由于不看好印度而選擇退出的德意志銀行,也在去年迫不及待地卷土重來,銀行負責人對記者說,印度決不是一個可以忽視的市場。
如今,不僅在新德里的街頭隨處可見外資銀行的身影,甚至在一些中小城市,也有不少外資銀行的廣告牌佇立在繁華地段。而隨著進入印度的外資銀行日益增多,不僅為當地帶來了很多就業機會,也給印度老百姓帶來了一些看得見的實惠,深得印度消費者的信賴。
首先是利率降低了。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印度銀行貸款利率都在20%以上。隨著外資銀行開始進入印度,利率逐年下降。據《印度經濟時報》報道,2003年6月14日起,印度銀行把基準利率下調到6%,達到30年來的最低水平。
其次是效率提高了。記者的一位印度朋友說:“原來在銀行開設新賬戶要準備很多文件,而且要等很長時間,一般需要2到3個星期。現在就用不著這樣了,因為如果本國的銀行手續繁雜,我們可以選擇效率更高的外國銀行。”
外資銀行之所以青睞印度,除了因為其7%—8%的經濟增長速度給這些銀行帶來很多機會外,也因為近年來,印度在外資進入金融領域方面采取了越來越寬松的政策。
印度政府去年曾兩次在政策上為外資銀行“松綁”。去年2月,印度中央銀行宣布,海外投資者最多可以擁有印度私營銀行部門74%的股份。去年5月,印度內閣決定取消私營銀行中外國投資者僅有10%投票權的限制。渣打銀行的一名經理對記者說:“這項改革極大地提高了外國投資者對印度的信心”。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外資銀行和印度本土銀行的業務范圍各有側重,既相互競爭,又共同發展。在權衡外資銀行進入印度這么多年來的得與失時,德里大學研究經濟的卡納教授告訴記者,外資銀行在開展信貸業務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促使印度的信貸資金流動更為合理,提高了資金的使用效率;同時外資銀行能夠運用復雜的金融衍生工具,在全球范圍內分散金融風險,從而促進印度金融業的穩定。當然,外資銀行在提供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方面有明顯的優勢,給印度本土銀行業帶來強大的競爭壓力。卡納教授說,面對外資銀行帶來的巨大挑戰,只要本國銀行積極應對,反而有助于提高競爭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