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經過四個多月的考察和篩選,俄羅斯首批六個經濟特區最終所在地終于浮出水面。從2005年7月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俄聯邦經濟特區法》以來,俄羅斯各聯邦主體就掀起了一股爭相申請建立經濟特區的熱潮。
★文/顧列銘
從1990年起,俄羅斯借鑒其他國家,特別是中國建立經濟特區的經驗,創建了一批自由經濟區。但10多年來,絕大多數自由經濟區仍處于紙上談兵的階段。部分經濟區因運作不規范,成了偷稅漏稅的天堂。到2000年底,俄羅斯政府已將大部分自由經濟區撤銷,僅存加里寧格勒和馬加丹兩個自由經濟區。
而截至2005年6月底,俄羅斯十幾年來累計吸引外資只有908億美元,還不及中國近兩年來的數額。外資流入不足已經成為阻礙俄羅斯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
在這種情況下,特區漸漸取代了“扶不上墻”的自由經濟區。
47個地區鬧枝頭
俄羅斯政府計劃在2006年建立10至12個經濟特區,地點將通過公開競標確定。經濟特區內將實行優惠的稅收和海關政策,廠商5年內免交土地稅和不動產稅,而且進口國外商品免征進口稅,出口俄羅斯產品免征出口稅。
《經濟特區法》一經頒布,立即在俄羅斯各聯邦主體中掀起了爭相申請建立經濟特區的熱潮。
據俄聯邦經濟發展與貿易部部長格列夫介紹,《經濟特區法》頒布后共收到43個地區政府遞交的72份申請,由各界代表組成兩個評選委員會對其進行了評估,最終確定了兩個工業加工特區和四個技術推廣特區。兩個工業加工特區是以生產家用電器和家具為主的利佩茨克州及以生產汽車零部件和石化產品為主的韃靼斯坦共和國葉拉布加市。技術推廣型經濟特區包括莫斯科市管轄的衛星城“綠城”(發展微電子業)、隸屬莫斯科科州的杜布納市(發展核物理技術)、圣彼得堡市(發展信息技術)以及托木斯克市(發展新材料技術)。
特區評選委員會負責人表示,首批經濟特區的共同特點是現有的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礎設施相對完備,大多設在經濟本已相對發達的地區。首批6個經濟特區中,除托木斯克市位于西伯利亞東部外,其余5個均位于俄歐洲部分,特區的設立對這些城市的經濟發展而言可謂錦上添花。
為什么要搞經濟特區
俄羅斯之所以全力推動經濟特區建設,有以下戰略考慮:
首先,全力確保俄羅斯國內生產總值到2010年實現GDP比2000年翻一番。但是2005年上半年的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5.4%,與翻番所需的年均7.2%的增長速度仍有差距。雖然很多俄羅斯官員和學者都對實現這一目標持悲觀態度,但分析人士認為,這一目標對俄羅斯總統普京非常重要。普京上臺以來,相繼解決了車臣問題、政治改革問題,經濟也開始全面復蘇。在剩下的3年任期里,普京基本不會遇到政治對手,搞經濟就成了他的主要目標。
其次,調整過于依賴能源產業的經濟結構。普京的經濟顧問多次表示,俄羅斯經濟呈現出越來越明顯的“委內瑞拉化”趨勢,只有改善“能源獨大”的產業結構才能保證經濟安全。經濟特區將有利于發展國家的出口潛力,增加精加工產品和高附加值產品的出口,避免使其淪為“原材料出口基地”。
再次,大規模吸引外資。俄羅斯能源基礎設施嚴重老化,今后30年至少需要1500億美元更新改造。但俄羅斯吸引外資的硬件和軟件遠不及中國和印度等發展中大國,通過經濟特區的建設,則可以吸引大批投資,還能激活經濟外交。
據悉,俄羅斯首批經濟特區將在2007年正式開始運作,預計在2-3年內初見成效。2006年上半年俄羅斯還擬確定一批新的經濟特區,《經濟特區法》修正案也將出臺,增設兩種新的經濟特區類型:旅游特區及港口特區。
同時,俄羅斯將經濟特區嚴格區分為工業加工區和科技推廣區,兩種特區產業側重、占地面積、企業入駐條件均有所不同,并規定經濟特區設立期限為20年,不得延長。
俄羅斯聯邦特區管理署署長日丹諾夫表示,中央將從特區建立之初即嚴格依法對其進行管理,防止重蹈過去自由經濟區的覆轍。特區內將依法設立監管委員會,負責監督特區的運行情況,如經濟特區在建立三年內未能簽署任何引資協議,或引資協議未能執行,將被取消特區地位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