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歐將中國妖魔化為世界血汗工廠凸現恐懼心理 | |||||||||
---|---|---|---|---|---|---|---|---|---|
http://whmsebhyy.com 2006年01月08日 11:26 《環球》雜志 | |||||||||
美國、歐洲甚至亞洲的一些政客和學者不斷拋出“中國威脅論”,鼓吹中國的經濟強盛和現有的政治體制會對世界造成威脅,但近日在倫敦舉行的一個特別研討會則從另外一個視角討論了中國的崛起對世界的影響,而研討會的主題就是——“誰害怕中國?”。 《環球》雜志駐倫敦記者/馬桂花
“誰害怕中國”研討會是在倫敦市中心的一個酒吧進行的。研討會是由“咖啡空想”網絡雜志社主辦的!翱Х瓤障搿笔菤W洲第一個多語種時事雜志,它沒有國家媒體的局限,為歐洲公民提供表達平臺,有人稱其“掀起了歐洲媒體革命”。它是2001年在巴黎創立的空想國際協會的出版物。 目前,空想國際協會網絡遍布歐洲,在12個歐洲國家設有20個辦事處!翱Х瓤障搿钡臅䥺T大多是歐洲青年,號稱“真實代表歐洲一代的聲音”。 提起“誰害怕中國”,參加討論會的多數人的答案是“紡織業”;“害怕中國什么?”則包括中國在歐洲的非法移民等問題。 有人認為,中國很快會像歷史上一樣強大,而中國的民族主義情緒更讓人擔心。 網絡成員中的匈牙利人和愛爾蘭人對當地中國人的貢獻贊嘆有加,澳大利亞人也是如此;但西班牙人和意大利人對當地中國人的行為頗多微詞。 一位羅馬青年說,在意大利有兩類中國人。一類移民較早,已相當好地融入當地社會;另一類是過去十年中蜂擁進入意大利的中國人,他們在意大利建立了一個新的中國社會,他們只說自己的語言,只對中國人做買賣,生孩子不去當地醫院,不顧當地風俗習慣,隨意當街吐痰、席地吃飯,完全獨立于意大利社會,令當地人十分害怕。羅馬有數十萬中國移民,但沒有一個中國文化中心,沒有任何文化交流和溝通,中國人集中在哪里,哪里就成了貧民區。 雖然研討中的一些觀點難免偏頗,但可以從中了解歐洲部分公眾的看法—— 擔心出現所謂的“黃禍” 2005年1月“多種纖維協議”被取消之后,歐盟掀起一股恐華風浪。該決定在世界貿易組織內部談判中被批準,標志著歐洲對進口中國紡織品實行配額結束。歐盟貿易專員曼德爾森2005年4月也稱:“擔心并非沒有理由,歐洲不能保持鎮靜,無所作為! 歐洲對中國的評價經歷了一些變化。這個30年前還被視作西方資本主義敵人的國家,如今在成為新崛起的力量之后又令一些歐洲人恐懼。 因此,歐洲一些人士建議對待媒體的兩極變化應汲取兩點。 首先,當談論“黃禍”并將中國“妖魔化”為世界血汗工廠時,不應忘記許多造成中國勞工惡劣工作條件的罪魁禍首恰恰是西方公司。例如,一家美國體育品公司讓其在廣東東莞公司的工人每天工作16小時,每兩周才休息一天。 其次,中國很大很復雜,人們在短時間內完全可能得出對其相反的印象,這些印象不一定是假的,但它們只適用于小范圍的現實,不能代表中國全部。 來自環境、生態的壓力 對于中國經濟發展對環境的影響和對自然資源的消耗,歐洲人并不驚訝。亞洲開發銀行統計,中國2004年進口商品增加到40%,同時消耗全球近1/3的銅、鐵和煤炭。 當然英國也難逃其咎。政府數據顯示,英國1/3的廢紙和廢塑料都傾瀉在中國。中國迅速提高的生產能力和對塑料類主要產品的缺乏驅動了這種需求。中國的不斷需求,加上歐盟對國內傾瀉廢物的立法使中國成為對英國公司極具誘惑力的選擇。但很少有人知道這些廢料抵達中國之后的情況。 但是,隨著中國進入21世紀,其經濟會繼續增長。由于中國的人口是美國的4倍,從全球消費方面看,它遲早會超出其他大國。美國和其他歐盟國家應身體力行,實行更嚴格的計劃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污染。這樣中國和印度等崛起的發展中國家會更加體會到自己的責任。 關注“軍事威脅” 歐洲人認為,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正穩步增加其國防開支。官方公布的數字為300億美元,但美國國防部估計實際數字可能是900億美元。 目前情況下,歐洲似乎無力采取有效措施抗衡中國的戰略和軍事力量,歐盟的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及歐洲安全防務政策都不足以成為堅固的行動框架。歐洲唯一獨特的政策是對中國實行武器禁運。然而歐洲公司在中國的潛在商業交易有可能成為歐洲對中國解禁的重要因素。 一些歐洲人認為,不論是否解禁,如果中國像人們預計的那樣在2020年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它不可能停止軍事擴張。部分人認為,如果中國發展成為一個一流軍事大國,它無疑希望西方減少在亞洲的存在——雖然從中期來講,中國的擴張是否會對歐洲安全構成直接威脅尚為時過早。 中國發展的瓶頸 歐洲人關心的另一個問題是:中國的國民經濟是否能夠繼續以較高速度發展,進而取代美國、歐洲等現有經濟強國,成為世界領袖?對此,部分歐洲人持這樣的觀點: 的確,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已超過一些世界經濟大國。然而,如果從人均GDP來看,中國還是一個窮國。 外國直接投資是一把雙刃劍。然而,穩定的外國直接投資刺激了中國的經濟增長,但這意味著中國經濟目前對外資現金流轉的依賴性。 中國的銀行業系統是經濟不穩定的又一個因素。多年來,為了減少失業,過去的國家銀行以信用支撐起國營企業。現在銀行不得不承擔大量債務。 此外,歐洲人對環境污染、老齡社會等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也頗為關注。 部分學者認為,空泛的經濟數據很少能反映中國的整體情況:中國非同尋常的經濟增長主要歸功于常規工業產品生產。但是,更高的回報實際上都隱藏在服務業,而這方面是中國劣勢。這就是為何歐洲人看好印度會在未來領先的原因。 歐洲的機會 對于中國與歐洲的差距,歐洲人認為,歐盟總體較高的教育水平使它仍領先于中國。歐盟目前受益于咨詢服務、軟件開發等非實物生產,因此如果歐盟希望確保和中國的貿易能強化歐洲生產力、降低價格,則應該繼續推動這些領域的發展。 如果人們考慮到中國的強勢市場帶給西方經濟的益處,對中國的焦慮自然就毫無根據。西方不僅需要中國作為球鞋、T恤等廉價大宗產品的對外采買地點,其13億人口本身也是歐盟產品的最大零售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