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報記者 張明揚
自日本20世紀60年代經濟起飛以后,其經濟規模就從未被除其之外的亞洲所超越過,而今,“一家獨大”的局面終于被改寫。根據雷曼兄弟日前發布的最新報告,在中國將GDP總量上調16.8%以后,今年除日本外的亞洲各國和地區的GDP總量將首次超過日本。高盛指出,這為亞洲(除日本外)經濟以更獨立的形象出現打下基礎。
日本經濟從1956年開始“起飛”,到1968年,日本經濟規模已超過聯邦德國,僅次于美國,在西方世界居第二位。以1985年“廣場協議”決定日元升值為標志,日本在經濟上實現明治時代制訂的追趕美歐目標已基本實現。而到1987年,日本的人均國民收入超過美國。
在日本經濟實現“脫亞入歐”的同時,日本的經濟力量已全面壓過亞洲鄰國。根據IMF的歷史數據,自上世紀60年代晚期始,日本經濟便開始了“一家獨大”的霸主地位。這一“大”就維持了30多年。
雷曼兄弟在東京的資深經濟學家蘇巴拉曼表示,日本的“絕對控股”地位在今年終于到了頭。雷曼兄弟的研究報告顯示,在亞洲經濟今年增長速度繼續領先于日本,今年亞洲各國和地區(除日本外)的經濟總規模將首次超過日本。
而高盛的預測則相對保守,高盛認為這一亞洲經濟里程碑可能明年才能到來。但高盛也強調,這將標志著亞洲經濟擺脫日本陰影,成為全球經濟中一支更為獨立的力量。中國將GDP總量上調16.8%的舉動,也成為亞洲經濟迎來新局面的“催化劑”。
雷曼兄弟在報告中指出,亞洲(除日本外)中產階層的異軍突起成為亞洲崛起的最大動力。萬事達卡國際組織駐亞洲的首席經濟學家王月魂也表示,目前亞洲發展中國家中產階層正迅速擴大,以年收入超過5000美元為基準,中國的中產階層數量超過8000萬,泰國和印度也分別達到1500萬和1200萬。
雷曼兄弟進一步指出,新態勢將標志著亞洲經濟逐漸擺脫過分依賴出口的怪圈,逐步走向內需為主的發展模式。
事實上,盡管日本經濟在上世紀90年代以來陷入“失去的10年”,但其近期卻出現了走出流動性通縮陷阱的曙光。數據顯示,日本今年11月的核心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兩年來首次呈現增長,比去年同期增長0.1%。但在亞洲鄰國的高增長率面前,日本經濟目前的復蘇不僅很不穩固,而且增長速度也相形見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