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發布近年來國際油價走勢回顧與06年展望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9日 18:04 發改委網站 | |||||||||
石油是經濟發展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其價格波動不僅對經濟增長、企業效益產生重要影響,而且關系到人們的日常生活。因此,國際油價一直為全球共同所關注。2002年以來,國際油價持續上漲,到目前雖沒有導致全球經濟衰退,但對全球經濟已開始產生重要影晌。通過分析2002—2005年國際油價變動,可以預測未來,進而對可能影響2006年國際油價的因素及走勢做出展望。
一、2002—2005年國際油價變動情況 “9•11”事件后,世界經濟增長快速滑坡,國際市場對原油的需求明顯下降,國際油價在2001年最后兩個月下挫了30%。2002年初,國際油價在持續一段低迷狀態后,開始穩步上升;此后兩年,國際油價一直處于上升趨勢。到2005年8月底,受美國墨西哥灣“卡特里娜”颶風影響,油價更是快速突破70美元/桶。此后,國際能源機構成員國動用戰略儲備石油,國際油價應聲回落。但2005年10月WTI原油期貨價格,仍然處于60美元/桶以上的高位。分析2002年以來國際油價走勢,可以大體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全球經濟復蘇牽動國際油價恢復性上漲(2002年1月至2003年5月)。 2001年由于全球經濟衰退和“9•11”事件影響,國際原油需求不振,WTI、布倫特和迪拜原油三種基準原油全年現貨均價分別比2001年下跌了4.4美元/元、4.2美元/桶和3.4美元/桶。自2002年1月,伴隨全球經濟的緩慢復蘇,國際油價穩步回升,在2002年第三季度之前油價基本處于正常范圍;進入第四季度,由于美伊關系緊張和冬季取暖用油增加,國際油價波動加劇并向上攀升。到2003年第一季度,國際油價因美國對伊拉克動武,出現戰爭溢價,油價開始偏離基本面。此后,由于美國對伊拉克戰爭進展順利和中國“非典”因素,國際油價一度有所回落。 第二階段:全球經濟增長、美元貶值、中東恐怖活動和產油國政局動蕩,加速國際油價上漲(2003年6月至2004年12月)。 在這一階段,由于全球經濟尤其是美國、中國和印度經濟的快速增長,導致了原油市場需求增長和國際油價的上漲。2003年,美國經濟出現高速增長,GDP增長達到4.1%。中國由于電力供給緊張,燃油、原油進口大幅度增長。在經濟快速增長等因素帶動下,到2004年國際油價一路上漲了70%以上。 美元貶值及前期貶值的滯后影響,是僅次于需求因素驅動國際油價上漲的重要因素。在這一階段,美元貶值11%以上,同期國際油價上漲了44%,而實際國際油價只上漲33%左右。如果按從2001年6月到2004年12月計算,美元貶值達40%以上,同期國際油價上漲53%,實際只上漲了13%左右。 在此階段,除了需求增長和美元貶值等因素發揮主導作用外,中東地區恐怖活動和產油國政局動蕩也加劇了國際油價的上漲。 第三階段:剩余生產能力不足等因素引發供給擔憂和投機炒作,導致國際油價進入飚漲階段(2005年1月至10月)。 進入2005年,受歐佩克剩余生產能力下降和煉油行業高開工率等因素的影響,出現了對市場原油和油品供給不足的擔憂,導致2005年第一季度國際油價大幅度上漲。第二季度由于淡季因素,油價有所回落。進入第三季度,由于受颶風“卡特里娜”的影響,美國墨西哥灣地區石油生產和設施受到嚴重破壞,導致石油供給緊張,國際油價快速上漲。8月30日,WTI和布倫特原油期貨價格分別創下70.85美元/桶和68.89美元/桶的歷史新高。9月初國際能源機構26個成員國動用戰略石油儲備,國際油價應聲回落。進入10月份,WTI原油期貨價格一路下跌至60美元/桶左右,目前已經下跌倒60美元/桶以下。 在這一階段,國際油價出現大幅度上漲,但油價變化也存在明顯的結構性特征。以美國WTI和布倫特原油為代表的輕質油價格與迪拜原油為代表的重質原油之間價差一直在擴大。這說明國際市場對輕質原油的需求強勁,而對重質原油需求一般。 從2005年實際情況看,國際原油市場并沒有出現供求失衡。在2005年3月后,原油市場需求基本是逐月下降的,但是投機資金利用歐佩剩余生產能力下降引發市場對原油供給的擔心,大肆做多國際原油期貨,導致油價居高不下。 綜上所述,國際油價在近三年中持續上漲并且不斷創新高,是在一系列基本面和非基本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實現。其中,在第一和第二階段,需求因素和美元貶值在油價上漲中發揮了關鍵作用,引領國際油價一路上漲。進入2005年,國際油價上漲的主要影響因素,開始由需求增長轉化為供給擔憂。歐佩克剩余產能和“卡特里娜”颶風所造成的供給恐慌,在投機資金的作用下,國際油價由60美元/桶飚漲到70美元/桶。 二、未來國際油價走勢判斷 國際油價上漲給全球經濟增長帶來明顯不利的影響,未來國際油價何去何從?已經引起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關于未來國際油價走勢主要存在兩種觀點: 觀點一:國際油價上漲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發出警告,由于歐佩克和國際石油公司目前在石油生產和煉制方面的投資過少,油價在未來五年內難以下降。2005年9月《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指出,“按目前的投資計劃,產能增長不可能跟上未來石油消費的增長,不可能創造出充足的備用產能。”由于需求高漲,歐佩克在備用產能上的緩沖能力已被減弱。盡管歐佩克已著手加大投資,但石油市場情況在今后五年里都不可能好轉。英格蘭銀行認為,“油價大幅度上漲的可能性超過大幅度下降的可能性。目前據市場參與者的判斷,油價在2006年8月上升到每桶100美元或更高的可能性大約為5%。”高盛公司股票分析師報告認為,“由于美國和中國對石油的強勁需求,油價漲到100美元/桶完全有可能”。他們認為,石油市場可能已經進入快速上漲的早期階段。這是一個持續多年的交易時期,油價將高得足以大大降低能源消費并重新形成富余生產能力。 觀點二:國際油價已上漲到極限,需求見頂油價可能回落。2005年7月,國際能源機構發布報告稱,隨著需求增長減緩和供應能力增強以及庫存的不斷增加,國際油價在過去兩年經歷了數十年來最大的飚升后,有望于2005—2006年逐步回復正常。一些非官方研究機構也認為:能源需求已經見頂,中國的情況尤其如此,油價很有可能跌至30美元/桶。摩根斯坦利亞洲區上半年報告中指出:最近油價的大漲“很可能是最后的瘋狂”,是需求回落前石油交易員們的瘋狂投機。此外,美國財經界名人福布斯最近甚至預測,油價將出現崩盤,并在一年之內跌至30—35美元/桶。他認為:“石油價格飚升的原因是投機資本。北美幾乎沒有一個對沖基金不在原油期貨上投機,這使得石油價格形成泡沫。”此外,英國經濟學家羅斯瑪麗•賴特指出,就中短期來說,全球不存在缺油問題。由于新投資投入生產存在滯后問題,市場緊俏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但是隨著新增石油的上市,石油的實際價格可能回落。 上述兩種關于油價的觀點,持油價繼續上漲,并且長期保持高位觀點的機構和專家主要是從供給角度進行推測。其中隱含的重要前提是,未來全球對原油需求保持快速增長,與此同時歐佩克國家的剩余生產能力下降,對原油開采的投資不能保證足夠的新產能增加來維持必要的備用產能。因此,全球原油市場未來將保持供給偏緊的狀態,油價難以回落,而且一旦市場遭受短期沖擊,油價將出現暴漲。而持油價將回落和下跌觀點的機構和專家則是從市場投機角度進行的推測。他們認為,油價上漲主要是投機性因素造成。正是由于油價上漲投機性因素造成缺乏真實的需求,因此,隨著國際市場原油需求的回落,油價將下跌至35美元/桶的水平。 三、2006年影響國際油價的主要因素 對國際油價的漲跌究竟走向何處,存在明顯的分歧。之所以這樣,在于影響國際油價因素的復雜性和多樣性。在諸多因素中,全球經濟增長、開發投資、生產能力、石油庫存、歐佩克與貨幣因素是最基本的影響因素;地緣政治、恐怖活動、天氣變化等非基本因素則是通過對基本因素的影響來發揮作用的;投機因素則是利用基本面和非基本面因素的長期或短期變化,通過在期貨市場發揮影響作用的,并經常導致國際油價嚴重脫離基本面因素決定的合理價格。 (一)經濟增長:主要原油進口國經濟增長將減速 受國際油價高企的影響,一些國際機構最近對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測都明顯下調,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05年秋季報告,對2005—2006年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測認為,雖然2005年全球經濟增長仍然維持了4.3%的預測值,但對主要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預測值進行了下調。 與2004年比,雖然2005年全球經濟仍然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但由于持續的高油價,預計大部分原油進口國2006年經濟增長速度將放慢,導致全球原油需求增長減慢,從而有利于供需平衡和國際油價穩定在較合理的水平。 (二)原油供求:歐佩克剩余生產能力可望提高 全球原油供給基本上由兩部分組成,即:歐佩克國家和非歐佩克國家。從國際能源機構和歐佩克的預測看,2005—2006年國際原油供求狀況基本處于均衡狀態,兩者差別不大,分別只有9萬桶/日和15萬桶/日的差別。按照目前歐佩克國家的原油生產能力,如果不出現重大意外事件,可以滿足2006年全球對歐佩克的原油需求。隨著下半年非歐佩克國家原油產量的增長,國際原油供給將明顯增加,而由于經濟增長速度減慢,原油需求增長也將減慢。因此,2006年全球不會存在長時間的原油供給問題。 在全球原油供給中,歐佩克通過調整成員國的生產限額,經常扮演著國際原油供給調節器的角色。歐佩克在穩定國際原油市場中的作用之所以顯得越來越小,究其原因:一是歐佩克國家的剩余原油生產能力下降,導致其對市場的調控能力下降;二是大量的投機資金涌入國際原油期貨市場套利,油價走勢擺脫了供求關系的束縛。雖然國際市場原油期貨投資機構在對原油剩余生產能力不足進行大肆炒作,但2005年原油供求基本上保持平衡。 (三)投機活動:投機因素影響油價下跌可能大于上漲 關于投機活動在國際油價變化中的作用,也存在不同的認識。大部分觀點認為,國際原油市場投機活動,在近兩年國際油價上漲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美國能源信息署則認為:對沖基金不應該對油價上漲負責,油價上漲是由于供給緊張造成的。 盡管國際原油市場的投機活動不是油價上漲的誘發因素,但由于全球金融市場投資機會缺乏,大量資金進入國際商品市場尤其是原油市場,不可避免地推高油價,并使其嚴重偏離基本面。預計投機資金在2005年第四季度仍然有可能繼續做多油價。但隨著需求增長可能放慢和供給因素弱化,預計2006年投機活動對國際市場油價的影響方向將發生變化,其對油價下跌的影響可能將大于對油價上漲的影響。 (四)中東地區:恐怖活動和產油國政局動蕩具有明顯影響 中東地區是世界石油的主要生產地區,也是目前世界恐怖活動頻繁發生的地區。恐怖活動頻發及其對石油生產設施的破壞,對全球原油供給具有明顯的影響。 隨著伊拉克新憲法的通過,伊拉克向民主改革邁出了重要一步,也為其在選舉新國會鋪平了道路。伊拉克問題正在逐步得到解決,局勢也可望發生一些積極變化,局勢穩定有助于提高伊拉克原油生產能力。但伊朗核問題和敘利亞問題有可能誘發新的不穩定因素,從而不利于中東地區的原油生產。此外,歐佩克成員國委內瑞拉和尼日利亞政局一直處于不穩定狀態,這也是導致高油價的重要原因。 總的來說,中東地區恐怖活動和產油國政局不穩定,對2005年國際油價上漲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2006年這一誘發因素仍然有可能繼續發揮作用。 (五)貨幣因素:對油價的作用方向可能發生變化 2004年第三季度以來,美元兌歐元匯率已經逐漸趨于穩定。在2005年國際油價的上漲中,美元貶值因素的貢獻已經非常小,預期2006年美元對國際市場的影響有可能成為油價下跌的重要因素。 (六)氣候因素:氣候是油價短期變化的沖擊因素 導致2005年第三季度國際市場油價沖高的主要是氣候因素,第四季度仍然有可能對國際油價產生影響。根據氣象部門預測,今冬美國東部地區可能比往年溫暖,這將使取暖油需求下降,促使投資金大規模拋售合約,加劇油價下行。2005年10月底油價大幅下跌,紐約商品交易所原油和取暖油期貨價格均創下3個月來的最低點,汽油則跌至近5個月以來最低點。 四、未來國際市場油價走勢預測 國際油價已經歷了近三年的高價位,并在2005年8月底突破70美元/桶大關的新高后,已經達到人們的心理極限。因此,2005年第四季度及2006年國際油價水平,已經引起世界各國越來越多的關注。根據阿各斯公司最近的油價預測調查顯示,大部分機構預測2006年布倫特油價在60美元/桶附近。2005年第四季度國際油價將在60美元/桶上下高位震蕩,2006年將會逐漸回落至合理水平。 在經歷2002—2005年持續三年的油價上漲之后,2006年國際油價將會逐漸回落至合理水平。其原因主要有: 首先,由于2005年高油價的影響,2006年全球經濟增長速度將放慢,原油需求增長減速; 其次,非OPEC國家新增產能在2006年第二季度后陸續投入生產,總體上看國際市場原油供求環境相對寬松; 第三,基于國際原油供求環境變化、期貨市場投機因素將減弱,預測2006年國際油價將逐季回落,上半年倫特油價有可能在55美元/桶左右,下半年繼續回落到50美元/桶,甚至低于50美元/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