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世界經濟前景分析 復蘇與不確定性影響存在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25日 09:30 中國經營報 | |||||||||
作者:張明,覃東海 編者的話:2005年是承前啟后的關鍵年份,世界經濟走過了集體飄紅的2004以后開始分化。世界經濟兩大引擎的美國和中國同時放緩,歐洲和日本卻出現了卷土重來的跡象。放眼未來,世界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因素更多,各國決策者不得不面臨更多考驗。
美國經濟再入跌勢回顧和展望 1997年到2004年8年間,美國經濟走出了從波峰到波谷再到波峰的完整周期。 2005年開始,美國經濟進入新一輪下降軌道。其中,巨額的“雙赤”成為美國經濟的“致命傷”。 和2004年相比,2005年美國的貨物與服務的出口和進口增長速度均有所減弱,但是美國的貿易逆差依然不斷擴大,在2005年將達到7100億美元,到2006年可能進一步擴大到7577億美元。 雪上加霜的是,美國經常項目下的投資收益從2005年開始變成負值,在2006年將繼續擴大。以上兩個因素決定美國的經常項目逆差進一步增加,從2004年的6681億美元,增長到2005年的8057億美元,預期在2006年將繼續擴大到8896億美元。經常項目逆差占GDP的比率在2005年將達到創紀錄的6.5%,在2006年將上升到6.7%。 此外,小布什政府上臺之后,一直致力于實施減稅和擴大軍費開支的擴張性財政政策,財政赤字也成為經常項目逆差擴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巨額的“雙赤”影響下,未來美國的經濟形勢不容樂觀。而根據IMF和OECD的預測,2006年和2007年美國的實際GDP增速將繼續下降,分別為3.5%和3.3%。 2006年美國經濟前景的決定性因素包括:第一,美國政府能否成功降低經常項目巨額逆差。實現這一目的包括兩種手段:一是壓縮國內居民消費和政府開支,二是美元大幅貶值。前一種手段將受到來自美國國內選民和利益集團的巨大壓力,后一種手段將給其他國家帶來災難性影響。第二,國際油價明年的走勢如何。美國是全球石油的最大進口國,石油價格對美國的通貨膨脹率有著顯著影響。如果油價進一步大幅上漲,將使得美國經濟面臨滯脹的威脅。第三,美國的房地產泡沫何時破滅。如果美元未來持續貶值,引起的長期利率上升將進一步擠壓房地產市場。一旦泡沫破滅,美國經濟注定將陷入新一輪的蕭條。 日本經濟卷土重來 日本經濟在2002年達到最低點(實際GDP增速為-0.3%)后觸底反彈,在2004年實際GDP增幅達到2.7%,在2005年小幅調整到2.4%,預計在2006年和2007年都會維持在2.0%左右的水平上。日本經濟可以說已經開始全面恢復,從2002年2月開始啟動的本輪經濟復蘇已經持續了45個月,成為二戰以來日本經濟第三長的連續增長期。 而且更為重要的是,本輪經濟增長受到來自私人部門消費和投資的支持。私人部門消費年增長率從2003年可憐的0.2%,上升到2004年和2005年的1.5%和1.7%;固定資產形成的年增長率從2003年的0.9%,上升到2004年和2005年的1.6%和3.0%。 日本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從1999年開始到2003年全部為負值,預計從2006年開始,消費者物價指數將進入小幅上升通道,2006年和2007年將分別達到0.1%和0.8%。日本失業率在2002年達到10余年來最高的5.4%,之后隨著經濟復蘇而逐漸降低,在2005年下降到4.4%,預計在未來兩年失業率將繼續下降,在2006年和2007年分別達到3.9%和3.5%,這在OECD國家中已經屬于較低水平。可以說,日本經濟復蘇的基礎相當牢固,日本經濟已經卷土重來。 2006年日本經濟前景的決定性因素包括:第一,日本的金融系統是否能夠得到進一步改革。如果政府、企業和銀行之間過于緊密的聯系不能被徹底切斷,日本銀行系統依然可能重蹈覆轍。第二,日本私人部門的信心是否真的得到恢復。日本經濟能否徹底走出通貨緊縮的怪圈,關鍵取決于國內需求而非外部需求,而這一切取決于私人部門對未來的判斷和信心。第三,美國經濟的狀況和美元匯率。日元和美元存在高度聯動,因此美元一旦存在大幅貶值,相信日元在很大程度上將效仿之,這對日本本國和主要貿易伙伴國的國際收支都會造成顯著沖擊。 中國經濟冷熱不均 2005年中國的宏觀經濟保持了“高增長、低通脹”的黃金組合。從未來發展看,一方面中國經濟表現出“趨冷”的勢頭;另一方面經濟再度“趨熱”的動能依然存在。 我們可以從宏觀和微觀層面上觀察到中國經濟趨冷的勢頭,宏觀層面上的表現有二:第一,凈出口急劇增長。2005年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將從2004年的6%左右上升到35%左右,從歷史經驗看,中國經濟增長的放慢無一例外都是從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上升開始的。第二,居民消費價格、商品零售價格和GDP平減指數的增長速度持續下降。 微觀層面上也至少有兩方面的表現:第一,企業利潤增長速度繼續放緩,虧損企業的虧損總額迅速上升,經濟高速增長的宏觀表現沒有帶來企業盈利能力增強的微觀結果。2005年前10個月,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21.7%,不僅低于2003年同期的48.0%,而且遠低于2004年的41.1%。從歷史經驗看,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的增長率變動和經濟增長率變動的同步性非常強,企業層面的利潤惡化可能是宏觀層面形勢轉變的前奏。第二,上游原材料行業等國有壟斷部門的企業利潤連續積累,中下游制造業等競爭性領域的企業利潤增長乏力,中國經濟表現出壟斷行業利潤侵蝕競爭行業利潤的發展趨勢。2005年前10個月,僅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利潤總額就貢獻了全部工業利潤的23%,而且實現了74.4%的驚人增長。 另一方面,中國經濟再度“趨熱”的各種動能依然存在。第一,2005年全年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雖然比2004年明顯下降,但是下半年開始的投資反彈表明經濟再度出現過熱的可能性并未完全消除。第二,下半年的進口增速出現反彈,反映了國內需求的反彈。從2005年8月開始一直到現在,進口同比增長突然加速,超越了15%左右的正常速度,達到了23%左右的增長,貿易盈余規模有所收斂。第三,明年時逢中國地方政府的換屆選舉以及“十一五”規劃的第一年。根據中國特色的政治經濟周期,總會出現選舉前投資趨冷、選舉后投資趨熱的現象,今年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放慢并不意味著明年繼續放慢。 因此,從經濟增長的當前發展和未來趨勢看,趨冷和趨熱的跡象同時并存。但是,在可見的將來,中國仍能保持相對較高的經濟增長,同時把通貨膨脹率控制在較低水平。 歐洲經濟走向復蘇 2003年中期開始,歐元區經濟曾經出現過復蘇跡象,這種趨勢很快在2004年下半年失去了動力。一方面國內消費和投資低迷,經濟增長過于依賴外部市場,經濟增長的基礎非常脆弱;另一方面石油價格反復走高和激烈波動打擊了企業信心并且增加了家庭的儲蓄需要。 2005年下半年開始,歐元區經濟再次出現復蘇跡象。根據歐洲中央銀行的最新估計,2005年歐元區的實際GDP增長將在1.2%和1.6%之間。2006年和2007年的實際GDP增長將在1.4%和2.4%之間。OECD、IMF等國際機構也紛紛調高歐元區的經濟增長預測。 2005年第三季度,歐元區占GDP近60%的私人消費按年率計算增長了1.5%,高于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的增長。 此外,政府消費、固定資產投資均出現了加速增長趨勢,特別是固定資產投資在第三季度實現了3.1%的較高增長。寬松的金融條件和企業收入的穩定增長支持了企業投資的加速增長,國內需求的整體旺盛為歐元區經濟提供了持續增長的動力。因此,歐元區本輪經濟復蘇是“內需拉動型”而非“外需依賴型”,經濟復蘇的基礎相當堅實。 不過,盡管從2005年下半年開始,歐元區的失業率不斷下降,已經從年初的8.9%下降到現在的8.4%,但是由于經濟狀況一直難以得到根本好轉,加上勞動力市場未能采取有力措施,高失業率成為歐元區懸而未決的最大難題。特別是歐元區的大國德國、法國、意大利和西班牙仍然保持了10%左右的高失業率。 2002年到2004年間,歐元升值幅度強勁。但是,歐元持續升值的情形從2005年出現逆轉,僅對6種貨幣保持升值態勢,對其他貨幣則出現了貶值趨勢。2005年1月到11月,歐元對美元、英鎊分別貶值了10%和3%。 2002年以來歐元走強和美元走弱的大背景是美國貿易項目持續逆差,全球國際收支的嚴重失衡。但是,美元連續貶值并沒有阻止美國貿易逆差不斷放大的趨勢,歐元連續升值也沒有改變歐元區貿易順差不斷放大的趨勢。過去三年中,歐元區承擔了糾正全球國際收支失衡的主要責任,但是并沒有使情況有所好轉。而目前歐元走弱則意味著糾正全球失衡的壓力已經從歐元區轉向亞洲地區,針對亞洲國家的貨幣升值壓力和貿易爭端將會越來越多。 總體而言,可以認為歐元區經濟進入了下一輪增長周期。但是通貨膨脹壓力和高失業率成為經濟增長過程中需要解決的兩大難題。歐元從升值轉為貶值有利于加強歐元區的出口競爭力,并為經濟復蘇提供外部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