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FDI競爭格局漸變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07日 15:54 《中國企業家》雜志 | |||||||||
和中國相比,印度在吸引FDI方面漸顯后發優勢 中國和印度的快速崛起早已是區域經濟研究者津津樂道的話題。這兩個亞洲國家正在全球市場上大量買入原材料和能源,以供給各自不斷膨脹的經濟實體,并為全球經濟繁榮注入強勁的動力。中印兩國的相似點在于,具有龐大的人口規模及相應的巨大的市場潛力,也正因此,盡管兩國的法治環境上仍有許多不盡人意之處,例如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但外資
中國吸引FDI的領先趨勢能否持續下去存在疑問。首先,中國和印度在吸引外資的時間上相差十余年。中國從1970年代末開始對外開放吸引外資,而印度對其生產領域“許可證”制度進行改革并真正大量吸收外資的時間是1991年。中國根據WTO條款已經幾乎全數開放了主要的經濟領域,而印度的航空和保險等重要產業仍禁止對外開放。這些領域的開放將帶來數以十億計的年外資流入。 其次,中印兩國吸引FDI的重要因素之一仍是廉價的勞動力成本,但根據全球最大的人力資源管理咨詢公司--美世咨詢11月中旬發布的一項調查,中國的人力成本已經超過了印度。報告顯示,在所調查的中國42種職位中,95%的基本工資成本要高于印度。基層工資上差別還不是很大,但就高層來說,經理們和專業人員的收入為印度同等職位的兩倍以上。這一數據的特別重要性在于工資具有只升難降的剛性特征,勞動力廉價的競爭力一旦喪失,將對中國吸引外資的能力造成巨大的打擊。 印度在吸引FDI上趕上中國可能只需要短短的數年時間。但同時,也需要看到,在兩國對總體FDI的競爭中,有一些領域已經不存在競爭了。以用于研發的FDI為例,流入中國的資金大多投向信息通訊技術、汽車和化工行業,而印度則吸引了大量的醫藥與軟件FDI。中國在IT硬件領域已經建立了強大的競爭實力,而印度在軟件領域保持著優勢。在未來數年中,流向這些技術密集型的行業的FDI方向已經大體可以判明,兩國并不會因此發生明顯的競爭。 (張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