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央行祭起加息大旗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02日 10:10 金時網·金融時報 | |||||||||
記者 陶冶 一如此前廣泛預期,12月1日歐洲央行行長特里謝在當天召開的議息會議后宣布將歐元區關鍵利率從2%上調至2.25%。與此同時,歐洲央行貸款利率也將上調25基點至3.25%,存款利率亦以同等幅度上調至1.25%。新利率將從12月6日起生效。至此,歐洲央行克服重重政治阻力,終于結束了在利率問題上連續兩年半的按兵不動。
消息傳出后,歐洲股匯市漲跌互現。主要股指如經濟學家預期應聲走高:截至北京時間20點47分,倫敦道瓊斯歐洲600指數上揚0.8%至301.89點,道瓊斯歐元區Stoxx指數亦顯著上揚0.9%。至北京時間22點,法國CAC40指數上漲52.78點至4620.19點,德國DAX指數上升49.68點至5243.08點。而歐元對美元匯價則呈現下跌走勢。截至北京時間21點03分,歐元對美元匯率跌至1.1749點。 與以往行事風格迥然不同,對于這一次五年來首次加息的重大舉措,特里謝最早在11月18日就放出口風,表示歐洲央行已做好準備通過加息對抗歐元區12個成員國的通脹問題。這是歐洲央行繼2003年6月以來首次明確表示要結束一直保持歷史低點的2%關鍵利率。特里謝此番言論語驚四座,政、經兩界褒貶不一,市場對加息前景也有不同猜測。鑒于種種原因,特里謝3天后再次發表講話,舒緩此前有關加息的強硬語氣,稱歐洲央行未來可能不會連續提息。 那么,歐洲央行為何選擇在英國央行剛剛降息、美聯儲加息預期也有所收縮的背景之下執意加息?特里謝又為何在放出強硬加息口風后很快態度緩和?歐洲央行此次加息究竟動因何在,阻力因素又有幾多?要回答這些問題,就無法回避歐元區通脹指數連續數月超出通脹目標和區內經濟復蘇活力有限的雙重尷尬。 先來看升息壓力,當然首要的是通脹。在國際原油價格突破60美元的第二個月,歐元區8月份的消費者價格指數達到2.1%,兩年內首次超過了歐洲央行設定的2%通脹目標,9月份這一數字更是達到2.6%。相比之下,去除食品和能源價格之后的核心通脹卻只有1.3%,考慮到食品價格波動幅度較小,因此能源價格上漲成為推高歐元區通脹指數的罪魁禍首。雖然現在油價已經顯著回落,但人們還無法斷定歐元區是否可以僥幸避免油價對消費者價格指數的第二輪影響,也就是油價和燃料價格上升對制成品價格和薪資的傳導效應。事實上,高燃油稅、低節能空間和高石油進口依賴度等特點已經使得歐元區國家成為上一輪油價上漲的最大受害者。在這種情況下,一旦歐元區出現前面所說的第二輪效應,區內通脹水平持續高出2%的通脹目標,而利息又沒有改變,歐洲央行將變得十分被動,特里謝也將無法面對在維持歐元區通脹穩定上的失職指責。 據知曉內情的人士透露,歐洲央行十分重視流動性膨脹和今年高達29%的油價漲幅,該行預計歐元區通脹指數在2006年和2007年都將高于2%。與此同時,該行官員對未來兩年的區內經濟增長也表示樂觀,預計將分別達到1.9%和2%。而據歐盟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歐元區第三季度GDP增長0.6%,為自2004年第一季度以來最大增幅。歐元區失業率也已經從年初的8.9%降至8.4%。此外受全球制成品需求上揚、歐元貶值和油價回落影響,歐元區9月份貿易盈余也從8月份的7億歐元強勁回升至14億歐元。這些因素都對歐洲央行升息提供了基本支撐。 但是,歐洲央行近期加息的確也面臨一定阻力。以法國財政部長布雷東為代表的一些歐元區國家政治領導人最近紛紛表示擔憂,認為歐元升息可能會危及脆弱的歐洲經濟復蘇進程,歐洲央行不應只關注通脹目標而應學習美聯儲將控制通脹與經濟增長結合起來。 的確,雖說歐元區經濟近期有所起色,但大多數人都認為這一趨勢并不篤定,區內整體經濟持續增長仍困難重重。周三歐盟委員會公布的數據稱,歐元區11月份總體景氣度在5個月里首次出現下滑,這增加了人們對此次復蘇可能再次停滯的懷疑。法國巴黎銀行歐元區首席經濟學家沃特瑞特指出,經濟的全速增長需要消費者的參與,而其前提是就業狀況顯著改善,但目前看來這種情況還不會發生。可以說,上一季度提振歐元區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就是出口,而在區內就業狀況近期內難有大突破的前提下,指望內需大幅上揚并不現實。歐洲央行在這個時候加息難免對歐元會有一個推高效應,從而削弱歐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拉低企業利潤,進而威脅到整體經濟的復蘇。 從另一個角度看,歐元升息將增加借貸成本,這對于本已疲弱的區內需求無異于雪上加霜。從個人消費來看,到目前為止,雖然歐元區失業率正緩步下降,但高薪職位的增加卻寥寥無幾。以德國為例,德國失業率的下降就主要得益于政府資助的低薪就業項目。即使是在經濟快速增長的西班牙,員工薪金水平同樣承受著壓力,就業市場出現了簽訂短期勞動合約的趨向,同時面臨著來自移民工的競爭。就業狀況的不景氣導致人們對于家庭財務狀況普遍缺乏信心,消費者支出難見起色。而從企業支出來看,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的可能性,特別是美國房市降溫等情況都可能影響到海外市場對歐洲商品的需求,迫使企業收窄獲利空間,企業支出將更加謹慎。 此外,區內發展不平衡也讓特里謝左右為難,這是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和英國央行行長默文·金不曾遇到的難題。如身為歐元區最大經濟實體的德國目前已成為加息進程中最薄弱的環節。德國年內經濟增長緩慢,失業率居高不下,加之德國預算赤字連年超標,歐洲央行此時加息對德國經濟而言無異于落井下石。從通脹數字來看,各國也是參差不齊。扣除食品和能源因素后,歐元區核心通脹僅為1.3%,但其中希臘、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核心通脹均在2%之上,而德國、荷蘭和芬蘭的核心通脹卻都低于0.8%。 歐洲央行究竟是因過早提高利率將復蘇扼殺在萌芽之中而落得罵名,還是因加息過晚導致嚴重通脹而損及聲譽,現在評判還為時過早。與此同時,局勢的復雜也令未來利率的走向充滿變數,歐洲央行會淺嘗輒止還是升升不息,可能要取決于加息后歐元區的經濟反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