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際財經 > 正文
 

中韓貿易在一千億中尋找平衡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2月01日 15:46 財富時報

  重要

  本報記者 劉行潮

  根據最新公布的數據,今年1至10月,中韓之間貿易額已經達到910億美元,按照這個速度,到今年年底兩國當年貿易額將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提前3年達到兩國領導人此前提出
的,到2008年實現兩國貿易額1000億美元的目標。同時,由于超過1000億美元,在中國所有以國家為單位的貿易伙伴中,韓國將成為僅次于美國和日本的第三大貿易國。

  在兩國貿易迅速攀升的同時,也出現了一些貿易摩擦的事件,最近的例子就是上個月所發生的“泡菜”風波。兩國經濟界人士指出,兩國應當更好地消除誤會,抓住共同快速發展的機遇。

  13年從50億到1000億

  1992年中韓建交時雙邊貿易額僅為50億美元,今年1-10月已達910億美元。自1992年至2004年的13年間兩國貿易以年均近30%的速度增長,增長速度不僅高于我國同一期間對外貿易年均18.4%的增長率,更高于韓國這一期間對外貿易年均增長9.9%的水平。同時中韓貿易的年均增長率也高于中國同主要貿易伙伴美國和日本同一期間年均增長率(分別為21.7%、18.5%)。商務部經貿研究院研究員徐長文指出,中韓貿易規模實現1000億美元僅用了13年,而中日貿易達到1000億美元用了30年。

  中韓兩國企業間的相互投資也在迅速擴大。2004年,韓國對華投資達63億美元,1992年至2004年,韓國對華直接投資保持高速增長,年均增速將近50%。到今年6月底韓國在中國投資企業已經達到3.6萬多家,實際投資額達287億多美元。

  對于韓國來說,與中國之間的貿易就顯得更為重要。韓國貿易組織KOTRA北京貿易館次長洪彰杓指出,2004年韓國對華進出口增長率創下新高,中國超越美國第一次成為韓國最大的貿易伙伴,貿易地位由剛建交時的第6位提升到第一位。更為重要的是,以貿易收支為準,中國已經成為韓國最大的順差市場。2004年韓國對華貿易順差超過201億美元,排在香港(148.6億美元)、美國(140.7億美元)之前。

  一個月前在胡錦濤主席對韓國進行的正式訪問期間,兩國簽署了《中韓聯合公報》,明確提出了2012年兩國貿易規模要達到2000億美元。2003年7月,韓國盧武鉉總統訪華期間兩國簽署了《中韓經貿合作中長發展規劃聯合研究報告》,而《中韓聯合公報》是在此基礎上提出的。中方預測,如果亞太地區的投資貿易格局能夠保持穩定、中韓雙邊貿易實現正常的雙向增長,到2010年中韓雙邊貿易規模將達1500億美元。而韓方認為,到2011年兩國貿易就可達到2000億美元。

  對于兩國貿易增長如此迅速的原因,商務部亞洲司司長呂克儉認為來自于幾條原因。首先兩國經濟具有較強的互補性,其次兩國經濟和社會都保持著穩定的發展,此外,雙方對于出現的糾紛和沖突都能妥善地解決也是重要原因。

  經濟界人士建議推行FAT

  中韓之間貿易增長迅速,為了更好地密切合作,雙方經濟界人士不約而同地建議兩國政府推行自由貿易區(FAT)制度。

  “在我們所作的調查中,韓國企業絕大多數主張建立自由貿易區。”韓國全國經濟人聯合會中國產業研究中心所長李成煥說。根據韓國全國經濟人聯合會針對韓國600大企業進行的調查結果顯示,對于自由貿易區47.6%的人認為“應積極推進”,46.2%人認為“應推進”,贊成的比例總共占93.8%。

  而中國產業界的立場也差不多,與韓國同步進行的、由中國企業聯合會對2,000個中國企業的調查中,表示贊成意見高達89%。

  有經濟學家認為建立自由貿易區符合東亞經濟政治的需要。國家發改委外經所副所長宋群指出,在當前由歐盟、北美和東亞構成的三足鼎立的世界經濟發展格局中,東亞是唯一沒有建立地區經濟合作組織的地區,這使東亞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經濟競爭中難以發揮整體優勢,在全球多邊貿易談判和其他國際經濟事務協調中處于不利的地位。但是在成立的時間上宋群認為可以緩,他指出APEC最重要的承諾之一是該區域內所有發展中國家將在2020年以前完全開放,雖然此承諾并無機制性約束,但是中國一直重視和自覺履行相關承諾和義務,因此,雙方的自貿協定在2015年之前簽定更具有現實意義。

  去誤解是難點

  韓國對中國的擔憂是多方面的。韓國一些人士非常擔心中國在競爭方面的追趕速度。韓國經濟組織KOTRA的洪彰杓就在報告中指出,韓國雖然在無線通信器材、半導體、汽車、鋼鐵、船舶等出口5大強項上保持著

競爭力,但在電腦、家電、有色金屬等行業正同中國展開激烈競爭,而且由于中國的追趕速度很快,兩國產品的競爭力差距正在縮小。

  對此一些

中國經濟學家指出,由于人力資源上中國存在優勢,在某些競爭領域逐漸接近甚至追上韓國是最正常的競爭法則。

  對于中韓建立FTA也有人持有疑慮,如韓國有人擔心,中國的農產品物美價廉,會沖擊韓國市場;中國也有人擔心,韓國的重化工產品比中國有競爭性,會沖擊中國市場。

  泡菜事件和幾年前發生的大蒜事件都說明韓國擔心本國農業受到沖擊,因而對進口中國農產品實行非常謹慎的策略。中國海關統計,2004年中國農產品對韓國出口額只有20.8億美元,只占韓國農產品進口總額的14.3%。商務部經貿研究院研究員徐長文認為,這種擔心是很沒有必要的,作為農業大國,去年中國從韓國進口的同類產品也有幾億美元,可見兩國在農產品貿易方面也互有需要。

  “韓國方面對從中國農產品的進口持有幾乎是恐懼的心理。”人民大學教授劉瑞認為,“其實,對從中國進口的農產品要站在更高的位置上去看待。”

  他認為,中國農產品進入韓國市場與韓國電子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均是兩國經濟實力的體現和利益需要。而且由于農產品的附加值遠低于電子產品,因而韓國是獲得更多經濟利益的一方,有關中國價值15億美元大蒜對韓出口與韓國價值40億美元手機對華出口的交易協議充分證明了這點。從全球范圍看,工業化完成的國家,農業已經基本退出國民經濟主導產業行列。在發達國家,農業的功能一般呈兩極發展:或以出口為主,如美國的出口農業;或以環保為主,如日本的環保農業,而韓國目前事實上在為維持一個功能模糊的農業而努力。他舉例:如今在美國已經沒有紡織業,但美國人不愁穿戴;在日本已經沒有煤礦業,但日本人照樣有

能源可用,而韓國應當考慮對韓國農業的功能進行重新定位。

  “兩國之間貿易上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中國巨額的貿易逆差問題。”劉瑞說。自中韓建交以來,中國對韓國的貿易逆差在逐步擴大。2004年,逆差344.3億美元,比2003年增長49.4%。2005年1-9月,中方貿易逆差達301億美元。從1992年至2005年9月,貿易逆差累計達1616億美元。

  “雖然在經貿交往中存在逆差是正常的,也不能一味追求絕對的平衡,但長此以往將不利于雙邊貿易持續穩定地發展,這一問題應得到韓國政府部門和經貿、企業界的重視。韓方應著眼于長遠發展,加強與中方的協調與協商,進一步消除對中國產品進入韓國市場的種種障礙,積極解決中國對韓出口的問題。”劉瑞說。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