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戈
小布什總統出訪東亞時,很可能記起了阿基米德的那句名言:“給我一個杠桿與合適的支點,我就能撬動地球”。不過這句話已改成:“給我一個日本與合適的支點,我就能撬動中國”。
與阿基米德手中杠桿不同的是,布什手中的“日本杠桿”橫豎都能用,而且可撬動東亞甚至整個亞洲。
橫推
對于這條杠桿的橫用法,美國《紐約時報》11月19日一篇社論做了最好的詮釋,那就是借助日本對中國奉行“新遏制政策”。
因為雖然中國并未對美形成明顯軍事威脅,但幾個月來美國卻大刀闊斧加強與中國周邊國家的軍事關系。其中包括鼓動民族主義日益惡性膨脹的日本掙脫戰后國際社會對其施加的軍事約束,幫助日本在地區事務中謀求更大野心。
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艾瑞里對《紐約時報》這種明目張膽揭發政府意圖的做法大光其火,強調美國承認中國是一個崛起中的強國,與其說是敵手不如說是一個多領域的合作伙伴。
但在布什訪問前后日美之間一系列的軍事動作,包括協議突破“不制造、不擁有、不引進核武器”三原則,允許美國一艘核動力航母2008年部署到駐日美軍基地,卻多少讓人感覺“新遏制說”有憑有據。何況布什總統訪日時曾說過“日美必須共同面對中國崛起”。
豎拉
不過艾瑞里批評《紐約時報》也并非完全沒有道理,因為該報畢竟只看到了布什把“日本杠桿”當成橫在中國東面的“門栓”,只看到日本充當美國遏制中國的正印先鋒,并未注意到布什在日本還說過“只有建立良好的日美關系,中國才能意識到必須與日美強化關系”。
這句話無論會有多少種解釋,有一點卻不可否認,那就是“日本杠桿”還可以豎起來當作杠桿,撬動中國靠近美國甚至日本。
換言之,美國既在利用日本遏制中國也在利用日本拉近中國,對中國采取的是一種拉近式遏制。《朝日新聞》報道布什中國之行時很詫異地指出,布什對中國的稱呼已從上臺初的“戰略競爭對手”改為“重要貿易伙伴”。
可令人擔憂的是,對中國的拉近式遏制卻可能影響東亞安全與穩定。這一點其實只要琢磨一下布什此番東亞之行忽然對影響中日、韓日關系的靖國神社問題表現得特別關心,就可理出頭緒。
針對靖國神社問題,布什總統在訪華時曾“敦促中國對日推進面向未來的對話”;出訪前,也曾表示愿意提醒各國“超越歷史,走向未來”。言外之意,美國雖不想直接插手日本與東亞鄰國因歷史問題激發的爭端,但出于“關心”還是想給東亞各國提個醒。
不過美國在表示“好心”時,顯然忽視了日本堅持錯誤歷史觀的頑固性和中韓兩國的既定立場。就在布什剛剛離開日本不久,日本外相麻生太郎即宣稱日本在亞洲發動的那場戰爭屬于“自衛”。同時,日本自民黨也正式提出修改戰后和平憲法,擬變“自衛隊”為“自衛軍”,將“防衛廳”升格為相當于國防部的“防衛省”。
而這種錯誤歷史觀及建立在其上的軍事發展,恰恰又與中韓所認為的“樹立正確歷史觀”是“日本改善與亞洲鄰國關系并共同開辟未來的唯一正確選擇”相抵觸。中日、韓日的歷史爭端還遠未達到在日本“樹立正確歷史觀”的基礎上放下過去,更遑論走向未來。東亞仍將受其困擾。
拔柱
由于日本是亞洲一個大國,由于日本“橫豎”都能被美國使喚,也由于日本要“脫亞入美”,美國已等同于拔除了亞洲結成任何可能有“亞洲是亞洲人亞洲”性質同盟的一個支柱,撬松了亞洲。
當然,美國同時拔除的可能還有印度支柱。《紐約時報》那篇引起白宮不快的社論就說,美國對華新遏制圈包括印度,因為美國不顧印度拒絕《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仍與印度分享民用核技術。
而事實上,亞洲要想成為“亞洲人的亞洲”,缺少日本和印度兩個大國幾乎是難以想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