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際財經 > 正文
 

中韓貿易何以7年后突破2000億美元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24日 15:01 中國青年報

  韓國年內躍升中國第四大貿易伙伴

  本報記者 劉坤喆

  當你播打三星手機時,當你購買LG冰箱時,當你使用SK化妝品時,你是否意識到,韓國與中國今年的雙邊貿易額將突破1000億美元。這一最新的貿易數字不僅在中韓建交13年的
歷史上是第一次實現,也使韓國一躍成為中國的第四大貿易伙伴。

  更為值得關注的是,上周國家主席胡錦濤對韓國進行正式訪問期間,兩國政府發表了一份《中韓聯合公報》,為未來雙邊貿易的發展明確提出了一個新的、更大的目標———到2012年中韓建交20周年之際,雙邊貿易額突破2000億美元大關。

  為什么要把目標確定為2000億美元?實現這一目標有哪些有利因素?又將面臨哪些難以避免的問題?11月22日,韓國駐華大使館和韓國對外經濟政策研究院(KIEP)共同舉辦了國際研討會,主題就是“未來韓中經貿合作方向:突破2000億美元貿易大關”。來自中韓兩國的經濟專家和政府高官就這一系列問題發表了各自的觀點,有不謀而合,也有交鋒碰撞。

  為何以“2000億美元”為目標

  為什么要讓中韓兩國的貿易額在7年之后爭取達到2000億美元?這一數字的確立是否有根有據?從經濟學角度來看,這一目標到底能否實現?

  中國

商務部亞洲司司長呂克儉表示,中國曾在《中韓經貿合作中長期發展規劃聯合研究報告》中預測,如果亞太地區的投資貿易格局能夠保持穩定,那么,到2010年中韓雙邊貿易規模將達1500億美元;而韓方則認為,到2011年兩國貿易額就可達2000億美元。后經雙方進一步研究,將目標最終確定為,到2012年中韓建交20周年時達到2000億美元。

  呂克儉認為,從理論上計算,今后7年內,只要中韓兩國貿易額的年增長率保持在13%以上就可實現這一目標。而中韓建交13年來,兩國的這一增長率實際為27%。所以從理論上講,這一目標完全能夠實現。

  另一方面,就現實而言,1992年中韓建交時雙邊貿易額僅為50億美元,而到了2005年,僅1至10月的貿易額就已達910億美元,年內將首次突破1000億美元大關。中韓貿易實現1000億美元的規模僅用了13年,而中國與另一東北亞近鄰日本的雙邊貿易卻用了30年時間才達到這一規模。由此,呂克儉認為,從兩國經貿發展的“爆發”勢頭和巨大潛力來看,7年后突破2000億美元大關完全具備可能性。

  實現2000億美元目標的推動力

  今年,韓國的整個出口情況停滯不前,但是對華出口卻令人吃驚地增長了20%。韓國貿易協會北京支部的部長崔容敏認為,“中韓貿易號”繼續快速發展具備這樣幾個前進的推動力———

  首先,韓國企業對華投資越來越活躍。2004年,韓國對華投資額突破62.5億美元,不僅超過了經濟盟主美國,也超過了日本。對華投資必然會帶動設備的出口,同時還直接增加了原材料和零部件的出口。

  其次,中韓兩國的產業具備互補性和依賴性,而這一點對貿易擴大起到必不可少的作用。中國可以從這種互補性中獲得轉讓的技術,而韓國則獲得了為其產品增加競爭力的生產基地。崔容敏認為,在韓國,每兩家貿易企業中就有一家和中國進行貿易;而在中國,則是每三家貿易企業中有一家同韓國進行貿易。這說明兩國企業的依賴性正日趨深化。

  第三,中國企業向韓國市場積極進軍,使兩國貿易日趨走向均衡。崔容敏舉例說,中國的“海爾”不僅在小型家電領域大獲成功,今年夏天還通過“網上購物”又分掉了不小的一部分空調市場。此外,今年6月以后,“聯想”、“華為”、“

中興通訊”等中國企業也開始叩響韓國市場的大門。

  最后,崔容敏認為,兩國貿易產品的品種正在逐漸轉變為高附加值產品。以電腦等IT產品為主的貿易取代以服裝等

紡織品為主的貿易,占據兩國進出口的第一位,這一趨勢對中韓雙邊貿易的進一步擴大勢必產生推動作用。

  未來中韓貿易發展的“暗礁”

  在此次APEC會議期間,韓國外交通商部部長金鉉宗在與中國商務部部長薄熙來會晤時反復表示,對兩國的雙邊經貿合作而言,預防發生問題比解決問題更加重要。22日研討會的與會專家則普遍認為,及時意識到問題的存在方能預防問題的發生,在未來中韓貿易發展過程中,仍然不可避免地存在著一些現實問題。

  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是影響中韓貿易發展的一個關鍵問題。大韓貿易振興公社(KOTRA)北京貿易館的洪彰杓強調說,中國侵犯知識產權的事例近年來劇增,使韓國企業在未來受侵害的可能性加大,因此他建議兩國政府設立專門機構,對侵權行為給以足夠管理。

  中國貿易促進委員會辦公室調研處處長劉振華認為,自建交以來,中國對韓國逐步擴大的貿易逆差,對雙方而言都是一個避不開的重要問題。2004年,逆差達344億美元,比2003年增長49.4%。從1992年至2005年9月,貿易逆差累計達1616億美元。劉振華認為,產生這一巨大逆差的主要原因是:對中國較有優勢的產品(如谷物、蔬菜等)和部分勞動密集型產品,韓國設有關稅壁壘,同時還頻頻啟用反傾銷等非關稅措施,阻礙了中國商品進入韓國市場。

  韓國在很長時期內沒有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這是影響兩國貿易發展的另一不利因素。劉振華認為,其直接結果是在裁量中國商品是否傾銷時采用“非市場經濟”標準,使中方企業陷入不利境地。不過,這一障礙已在最近的中韓最高領導人的會晤中被排除,韓國已宣布正式承認中國的完全市場經濟地位。

  本報北京11月23日電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