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各大交易所爭著上市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24日 08:20 經濟參考報 | |||||||||
美國洲際交易所日前在紐約證交所正式掛牌,股票代碼“ICE”,成為今年第三家上市融資的美國交易所。英國《經濟學家》的一篇文章披露,紐約商品交易所準備明年進入股票市場。 美國洲際交易所是英國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的母公司,主要從事全球期貨交易,是各類衍生產品和能源期貨的主要交易平臺,2004年營業收入達到1.084億美元。
據報道,另外兩家今年上市的美國交易所分別是國際證券交易所(ISE)和芝加哥期貨交易所(CBOT)。這3家交易所上市之后市值大增,國際證券交易所的股價自上市之后漲了2/3,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的股價更是攀升了1倍多,而洲際證券交易所的股價也從每股26美元攀至39.25美元。從市值上看,目前國際證券交易所達到11億美元,芝加哥期貨交易所為60億美元,洲際證券交易所為20億美元。 一些分析人士指出,美國各大交易所在非盈利模式之下缺乏管理效率,財務不太透明,容易出現類似“格拉索天價酬薪丑聞”的負面事件。相反,掛牌上市至少可以體現交易所的真實價值,同時有助于在并購市場上占據優勢地位。 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2002年成為首家上市融資的美國交易所,為其他交易所樹立了一個可以效仿的榜樣。該交易所上市之初的股價為35美元,而今已升至每股378美元,交易所市值則達到130億美元。有分析指出,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成功上市的最大意義在于為同行提供了一條由非盈利模式向盈利模式轉變的可行之路。 美國洲際交易所的掛牌上市,對紐約商品交易所和紐約證券證交所觸動最大。成立于1872年的紐約商品交易所早期只有乳制品、雞蛋和土豆等期貨品種,最近20年憑借輕質原油期貨合約的巨大影響力占據了全球石油交易霸主之位。不過,美國洲際交易所一直是強有力的競爭對手,特別是今年不僅全面啟動了電子化交易系統,而且通過上市融資增強了實力,為今后并購地區性交易所提供了資金保障。此外,芝加哥商品交易所準備進入能源期貨市場,對紐約商品交易所發起直接挑戰。《經濟學家》的文章披露說,紐約商品交易所準備明年上市以應對挑戰。據市場人士估算,目前紐約商品交易所的資產總值在8億至10億美元之間,如果加上交易席位所含價值可以達到20億美元。 紐約證券交易所有著213年的悠久歷史,目前仍然使用公開喊價、人工撮合的大廳交易方式。不過,紐交所首席執行官約翰·塞恩力主向美國洲際交易所“靠攏”,大力推行電子交易方式。日前,美國司法部批準了紐交所和電子交易平臺Archipelago的合并計劃,意味著紐交所向著電子撮合系統邁出了成功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