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際財經 > 正文
 

國內經濟影響不大 中國對東盟貿易逆差仍會延續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23日 12:18 《財經時報》

  逆差對中國經濟的發展不會造成太大影響,因為從東盟進口的商品主要是為了滿足中國經濟發展的需要

  本報記者 張平

  從7月20日起,根據中國與東盟國家簽署的《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貨物貿
易協定》,中國對文萊、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緬甸、新加坡、泰國等6個東盟成員國正式實施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協定稅率。此舉將進一步推動中國與東盟之間的貿易自由化和便利化。

  中國—東盟自貿區貨物貿易降稅計劃共涉及7000種商品,按照《貨物貿易協議》規定,今年中國實際下調稅率的商品共3408種,包括2004年1月1日已開始實施優惠稅率的“早期收獲”產品。

  據悉,2005年7月20日后,中國對東盟六國平均關稅稅率為8.1%,與最惠國平均稅率水平9.9%相比,低1.8個百分點。

  近年來中國與東盟貿易發展迅速,中國總理溫家寶提出的雙方貿易額在2005年突破1000億美元的目標已經提前一年實現。據海關統計,中國-東盟間貿易額從1993年的106.8億美元增至2004年的1058.8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約20%。其中,出口額從46.8億美元增至429.0億美元,增幅達817%;進口額從60.0億美元增至629.8億美元,增幅達950%。

  但在中國與東盟的貿易往來中,中國一直存在著貿易逆差現象,1993年為13.1億美元,2004年為200.8億美元,這期間逆差在個別的年份里雖有增有減,但貿易逆差額總體上保持了上升態勢,增長幅度達187.7億美元。

  “中國對東盟國家的貿易逆差繼續增長的現象不會長期存在下去,但在未來近幾年的個別年份里,逆差額增長的現象還會出現。”商務部對外經貿研究院亞非室主任徐長文說。

  徐長文指出,這與東盟出口到中國的制造業產品,如機電和家電類產品的比重加大不無關系,但中國對東盟國家進口需求的迅速增長快于東盟對中國的進口需求,是出現貿易逆差的主要原因。

  多年來,東盟國家對中國投資額迅速增長和中國國內各種資源、能源的需求量加大,也帶動了中國從東盟各國在原材料、工業部件等的進口量迅猛上升。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李光輝認為,中國對東盟出現巨額貿易逆差主要出于兩方面的原因:一是早期收獲計劃的實施使中國進口增加。該計劃的實施使中國與東盟各國之間的近600種農產品施行零關稅,而在這些商品中,中國的競爭力弱于東盟,因此早期收獲計劃實施之后,東盟有些國家對中國出口的農產品猛增,導致中國逆差額的上升。

  其次,中國原材料需求增加,進口加快,導致逆差增大。近年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從東盟進口的原材料也有所增加,并且出現較大的逆差現象。如2004年1-5月,中國從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進口的木材及制品分別為2億美元、2.6億美元,僅這一項合計逆差就達到4.48億美元。

  李光輝表示,中國對東盟之間貿易逆差對我國經濟的發展不會造成太大影響,因為從東盟進口的商品主要是為了滿足我國經濟發展的需要。

  “中國在整體的國際貿易上對美國等發達國家和組織依然保持著順差優勢。對于中國經濟現狀來講,一味地追求貿易順差是種盲目的行為,中國對東盟出現貿易逆差也未必是一件壞事情。只有在保證總貿易額健康增長的前提下,逐步實現產業調整和優勢互補,才能最終實現雙方經濟共贏的局面。”徐長文也表示了同樣的觀點。

  鏈接 早期收獲計劃

  《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下的早期收獲計劃是由東盟方面首先提出的,目的是使雙方盡早享受到自由貿易區降稅帶來的利益。早期收獲計劃于2004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早期收獲計劃的涵蓋范圍主要有570種產品,另外還有出于貿易利益平衡考慮而增加的30多種特定產品。《中國-東盟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確定雙方的合作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2004-2006年,約600種產品關稅要陸續減免到零;第二階段是到2010年,中國與東盟之間建立自由貿易區。而第一階段的約600種產品主要以農產品為主,被稱作“早期收獲”方案。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