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際財經 > 正文
 

波蘭的經驗與教訓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7月16日 13:54 《財經時報》

  本報記者 鄧妍

  在東歐,“后社會主義”的轉型始于波蘭。

  上世紀八十年代,波蘭率先實施了多項改革。在經過十五年的轉型之后,人均GDP(國內生產總值)增長了40%左右。在所有國家中,波蘭的轉型衰退期最短,只持續了三年(即198
9年中期到1992中期)。相對而言,烏克蘭的大轉型衰退期至少持續了整整十年。

  波蘭由此被公認為是改革比較成功的國家之一,一些評論家甚至說“波蘭出現了經濟奇跡”。

  波蘭前副總理兼財政部長哥哲哥·科勒德克卻說“談不上有什么奇跡”。他在7月12日“中國改革高層論壇”上指出,現在更應該思考的是,許多方面,波蘭在應對大轉型挑戰上為何要強于其他國家。

  科勒德克是波蘭經濟改革的主要設計師。在1994年至1997年首次出任波蘭副總理兼財政部長期間,他使波蘭加入了經合組織(OECD);在2002年至2003年再次擔任波蘭副總理兼財政部長時,他又在波蘭加入歐盟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科勒德克的話,值得中國的高官們側耳傾聽。

  波蘭改革的四個階段

  科勒德克將波蘭的改革歷程劃分為四個階段,即“無治療的休克”階段(1989-1993)、“波蘭戰略”階段(1994-1997)、經濟降溫階段(1998-2001)以及重新回到快速發展軌道的現階段(2002-)。在不同階段,賦予波蘭的經驗教訓各自不同。

  在“無治療休克”階段,波蘭實行了很大程度上“過頭”的穩定政策:不重視市場經濟體制建設,過度和過快地實行貿易自由化,忽視國家刺激增長的作用。從而使轉型成本大大高于最低限,效果卻大大低于預期水平。結果失業率高企、通貨膨脹率無法降低到一位數、結構性預算赤字上升。

  在第二階段,經濟體制得到鞏固,使波蘭于1994年與歐盟建立聯系,1996年加入經合組織。最重要的是,由于實行了結構性改革與發展的正確政策,經濟進入了快速發展軌道。在這四年中,波蘭人均GDP平均每年增長6.4%,累計幅度高達28%。

  從“波蘭戰略”階段總結出的一條經驗是,只有將制度改革和旨在實現資本積累的、有效分配的發展政策適當地融為一體,才能為快速的經濟發展提供機會。忽視任何一點都不可能產生好的結果。

  第三個階段是1998年到2001年的經濟降溫階段。這一降溫過程中執行的政策被指為具有“過度殺傷力”。在“波蘭戰略”的后四個季度,經濟增長率在7%以上,而到2001年第四季度,則快速降低到0.2%。科勒德克認為,這是以教條的方式實行金融政策所產生的結果。

  從2002年到2004年,波蘭再度回到快速發展的軌道并加入歐盟。在體制和實際操作方面,這一階段改革的特點和力度都不同于之前。兩個循序漸進的因素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是在公共財政上實行有深遠意義的改革,力爭使體制適應國家的能力和現代市場經濟的要求;二是加入歐盟。

  這方面的主要政策是“公共財政恢復計劃”,它為波蘭的復蘇提供了保障。在2004年,該階段的主要的任務(即恢復高速發展)已經完成。2002年初,波蘭GDP增長率為0.5%,到2004年上半年,迅速回升到6.5%。

  體制建設與政策的重要性

  1994年到1997年,即實現“波蘭戰略”的那幾年,波蘭本會持續下去的繁榮期,為何沒有持續?在1998年到2001年,經濟降溫為何同樣沒有持續?發展趨勢上的深刻變化到底取決于什么?

  在科勒德克看來,體制大轉型的過程中,體制建設——即創建新的市場游戲規則和實施的法律和組織框架——至關重要,但政策也很重要。

  不斷對體制進行改進,本身并不一定要(至少從短期的角度看)不斷對政策進行改進。不斷改進政策也可能會越改越糟,因為這還取決于其他因素,譬如經濟學說,占主導地位的政治架構和經濟政策執行者的能力。

  當時的情況是:盡管在體制上取得了明顯進展,但經濟政策卻越來越糟糕。最明顯的弱點是財政和貨幣政策不協調,工業和貿易政策也不協調。

  正確設計金融政策

  科勒德克告誡的另一條經驗教訓是,在所有類型的所謂新興市場中,尤為重要的是,要正確設計金融政策(包括財政和貨幣政策),因為金融政策會對邊際儲蓄傾向產生很大的影響,也會對資本積累的整個速度和投資量及其趨勢產生根本影響。

  “人們只能有限度地依靠他人,最好的方法是依靠自己。”

  外國資本的流入如果不適當加以控制,就有可能導致對這類資本的過度依賴(尤其是在金融服務領域),而這對長期的發展并不總是有利。

  比如,在對外開放的一些階段,波蘭為短期投資資本涌入所付出的高昂代價必須付出額外成本。

  但要怪罪的并不是全球化或資本(就特性來說是貪婪的資本,就定義來說則是“投機的”資本),而是中央銀行的錯誤政策。中央銀行沒有把握好國內利率,造成國際利率差異,從而致使“外國投資資本”在波蘭釀成大禍。這造成了數十億美元的損失。

  科勒德克強調,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一些國家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了這個問題,其中包括智利和馬來西亞,中國和印度更不用說了。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