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幅漫畫,畫面為一大一小兩盞電燈,大燈姓“公”,長明不滅;小燈姓“私”,不見開啟。此畫雖簡單,道理卻很明白:私人財產浪費了有人心疼,而公共資源白白流走卻無人理會。說明在現階段,要想讓大家都自覺做到節約公共資源恐怕不現實,沒有相關法律制度的監督和制約,公共資源的使用就不受限制,浪費在所難免。
所謂公共資源,過去我們叫國家財產,現在應該是指全民共同享有的物質資源,它們
主要由政府部門負責分配使用和管理。社會要發展,人民生活要改善,都離不開公共資源,故此能否合理使用和有效增加公共資源,對于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國在公共資源的管理方面,卻存在著不少漏洞,致使浪費現象比比皆是。小到政府部門辦公室里的長明燈,大到上億元的亂投資,這些年到底浪費了多少公共資源,恐怕沒人能算得清楚。尤其隨著GDP數字的增長,仿佛我們一夜之間便由窮人變成了大富翁,花錢如流水,修超寬馬路、建豪華辦公樓、買高級小轎車,更有甚者,個別地方竟然用公款請歌星......如此浪費,卻沒有多少部門去認真想想所花掉的錢、用去的資源都是從哪里來的。
公共資源取之于民,理應完全用之于民,而政府對其只有管理權,無端浪費公共資源,就是對人民利益的侵犯。遺憾的是,一些政府部門對此尚未搞清楚,往往將公有資產當成政府資產,甚至自己的“小金庫”,隨意支配,隨意浪費,一點不懂得吝惜。
要從根本上治理這一弊端,光靠幾次號召和運動恐怕是遠遠不夠的,還是得從制度上入手,在監管上做多文章。比如對政府財政資金的分配和使用,就有不少值得改進的地方。以廉潔政府著稱的香港,財政預算案做得非常細致,審核程序相當嚴格,別說那些大的投資項目了,就連行政長官辦公室的各項費用支出都一一列出,拿到立法會審定,并且向社會公開發放預算報告,供大眾監督,說明制度和監管對于減少和杜絕公共資源浪費是十分必要的。
能否做到對公共資源的節約使用,其實也是對各級政府執政素質的一種檢驗。我們不能一方面對老百姓喊資源短缺,時不時地動用價格杠桿,限制社會對不少資源的使用,而另一方面自己卻大手大腳,讓這些資源嚴重流失,長此以往,群眾就會失去對政府的信任。所以說,能否做到節約,并非少用幾度電、幾噸水那樣簡單的事情,它直接關系到政府工作是否稱職、社會發展是否和諧。
別說與世界上不少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的經濟實力還差得遠呢,根本沒有“揮霍”的資格,就是將來闊氣了,財大氣粗了,同樣不可忽視對公共資源的有效管理。因為不管到什么年代,公共資源都是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政府只有權管理而無權浪費。(來源:經濟參考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