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胥會云 發自上海
美中國際合作交流促進會是由美國政府批準成立的跨國非營利性機構,不僅是美國聯邦商務部和美國聯邦中小企業局的重要合作機構,也是美中經濟合作組織的核心成員。
從2001年至今,美中促進會連續5年在中國舉辦經濟合作洽談會。為了今年6月20~2
7日分別在上海、南寧、長沙舉辦的第五屆中美經濟合作洽談會,紐約市立大學教授、美中促進會會長GeorgeWang再度來到中國。就中美貿易現狀以及紡織品爭端等問題,GeorgeWang接受了《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的專訪。
《第一財經日報》:近期因為紡織品等問題,中美貿易摩擦不斷,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狀況?
GeorgeWang:從根本上講,中美兩國的貿易不屬于競爭,而是互補。
中國紡織品進入美國,美國紡織行業肯定受影響。同樣美國農產品進入中國,中國農民也會受影響。任何一國的貿易,就像全球經濟一體化一樣,都有正面有負面,關鍵是看兩方面綜合起來考慮,最后是正還是負。美國紡織工業真正受到影響的大概70萬人左右,在美國產業分布整體上并不是很大一個問題。純粹從貿易的角度來講,我個人認為這其實不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當然,貿易摩擦不僅僅是一個純粹的經濟問題,其中還包含著如政治之類的因素。
《第一財經日報》:近期有報道稱美國共和黨眾議員博尼爾·桑德斯指稱目前中美貿易關系對美國是“災難性的”,由于資本流入中國,造成了大量美國工人失業。對此你怎么看?
GeorgeWang:你知道,美國的參議員、眾議員都是由各個州選舉出來的,代表所在區選民的意見。所以來自不同州的議員,他們的看法是不一樣的。那些制造業比較集中的州,受到的影響比較大,所以來自這些州的議員會發表一些負面的意見。至于這是不是代表了中美兩國之間的大勢,是另外一個問題。
任何一種貿易關系,總有贏有輸,關鍵是從國家整體來看,是受益的多還是失去的多。美國丟掉的更多的是一些低薪的工作,而得到的是高薪的工作。當然,低薪地區的議員和高薪地區的議員發表的言論就會不一樣。
美國要保留更多的工作機會給工人,但前提是,提供工作機會的企業首先要能生存。而企業生存很重要一點就是降低成本。這也是為什么很多的制造業要到中國來的原因。中國的成本確實太便宜了,這是沒有辦法的。美國最低工資是每小時5.75美元,中國只有五六毛錢。按照大衛·李嘉圖的比較利益學說,生產總是向著成本低的方向走,這是個趨勢。
社會的進步總使一些人要付出代價,付出代價的人總會采取盡可能的措施來改變這個進程,雖然這是很難改變的。當然作為政府來講,需要關心這部分人。
但貿易保護也不是永遠的,最終目的只是給這些受到保護的企業一段時間,讓他們盡快轉換產業,升級換代。做一些他們做得更好的東西,不要和別人拼一些沒有優勢的東西。
《第一財經日報》:今年的中美貿易摩擦似乎已經影響到了你們舉辦活動的效果,你對即將到來的中美貿易談判持一種怎樣的態度?對結果有何預期?
GeorgeWang:有些企業尤其是紡織品企業,參與的意向有些減弱。但明年這種情況可能會改變。
改變的原因就在于很多事情會明朗化,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都清楚了,做生意最怕的是不確定。
中國實際上已經做了一些妥協,只是說目前還沒有得到中方所希望的美方的反應。這就需要雙方不斷地溝通和談判。純粹從貿易角度來講,這其實不是一個很難解決的問題,但問題是里面有政治的因素,所以結果很難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