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國際財經 > 正文
 

石油保持廉價違背市場邏輯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27日 11:16 經濟參考報

  摘自德國《時代》周報6月14日

  許多消費者現在覺得石油太貴。

  然而,按實際價格計算,今天的油價比20年前低,并且幾乎不比二十世紀30年代初高。自上世紀30年代以來,全球石油需求量增加了20倍,資源變得更加短缺。

  所以,石油理應變得昂貴,而它卻違背市場邏輯保持著廉價。

  不只是需求增加和資源短缺,利率水平也早該使油價扶搖直上。石油收入生息越少,對石油業主推遲開采這種原料的刺激就越大,他們希望,要么提高油價,要么提高利率。這促使美國經濟學家霍特林1931年提出觀點:可耗盡原料的價格將長期上漲,至少以貨幣資本存款升值的規模按利滾利規則上升。

  建筑用地價格確實長期按照這一規則上揚,石油價格卻遠落后于這種理論估算。諾貝爾獎得主索洛1974年甚至認為,石油資源根本不短缺。鑒于索洛的看法已證明有誤,肯定存在另一致使油價僅僅適度上漲的因素。

  事實上,市場規則只有在所有市場參與者都能自主采取行動的情況下才起作用。這是所有新經典主義市場理論和平衡理論的基本設想。

  截至二十世紀70年代初,南方產油國把自己作為市場參與者的主權交予少數跨國石油聯合企業,參與分紅10至20%。由于擔心這類不公正合同無法持久,跨國石油公司過去40多年間盡可能多地開采石油,以便把石油收入投向國際金融市場。

  圍繞把石油轉變成貨幣資本展開的激烈競爭一方面使跨國石油公司成為全球金融實力最雄厚的聯合企業,另一方面造成潛在生產過剩,使油價降至每桶1至2美元。中東國家大量石油成了美國和歐洲大眾消費的基石,而中東國家無可挽回地失去了一部分天然財富。

  產油國的精英們在石油聯合企業勸說下同意簽署合同,允許后者不受限制地開采石油,而前者僅著眼于自己的局部利益,所作所為既不是為了民眾利益,也不是為了子孫后代。

  二十世紀70年代初,由于本國居民不斷施加壓力,甚至連獨裁者也不得不國有化整合石油工業。他們因此收回了部分市場主權,結果是油價因1974年齋月戰爭和1979年伊朗革命而兩次飆升,先從每桶2美元升至10美元,然后升至40美元。

  盡管形式上獲得了對石油資源的主權,市場力量仍被證明只是一個小插曲。產油國君主繼續傾向于與最大石油消費國美國作骯臟交易。由于缺乏民眾監督,產油國政府繼續違背可耗盡原料的市場邏輯,大量開采石油。工業國則成功地使市場規律在石油領域不起作用:需求持續增加,石油資源逐漸耗盡,但市場因政策造成的結構性生產過剩仍然只認可低油價。

  從化石能源時代轉入太陽能時代的適度石油價格可能明顯高于每桶30美元,從長遠看可能超過每桶50美元。那以后,石油市場上的操縱機制可能轉變為對付迄今能源揮霍政策的極有效手段。只有從屬于公共利益的市場機制才可能不再違背可持續發展規律。(來源:經濟參考報)


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 聞 查 詢
關鍵詞
繽 紛 專 題
頭文字D
頭文字D精彩呈現
瘋狂青蛙
瘋狂青蛙瘋狂無限
圖鈴狂搜:
更多專題 繽紛俱樂部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