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日登陸非洲撈石油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6月15日 14:50 環球時報 | ||||||||
美國加緊軍事滲透 日本花錢購買油田 聞煊 據美聯社報道,從上周開始,美國與一些非洲國家展開了多國聯合軍演。這種軍演每兩年舉行一次,但這次規模最大,由1000多人的美軍特種部隊和3000多人的非洲“精英部隊
美國加強駐軍,日本不停花錢 5月16日,美國國防部向國會提交了新的軍事基地調整方案,美軍擬在北非國家新建10多個“前沿作戰基地”或“前沿作戰設施”,準備將大部分駐歐美軍轉移到阿爾及利亞、摩洛哥和突尼斯等國的軍事基地。此外,美軍希望加強與摩洛哥和突尼斯等國的軍事聯系,還試圖長期使用馬里和阿爾及利亞的軍事基地。目前,美軍勢力進一步向非洲重要產油區———幾內亞灣滲透。有報道稱,美國可能已在幾內亞灣東南部島國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建立了一個大型監聽站。 冷戰結束后,非洲對美國的戰略意義下降,但隨著近年來反恐和能源問題的凸顯,美國的非洲政策發生了巨大轉變。1992年至1994年,美國曾派遣軍隊參加了聯合國在索馬里的維和行動,但遭到武裝分子襲擊,損失慘重。美軍撤出后,于1996年創建了“非洲危機應對部隊”,由美國歐洲司令部指揮。后來,“非洲危機應對部隊”更名為“非洲主動應對危機部隊”,2002年,它又被改編為“非洲緊急作戰訓練援助部隊”。目前,美國通過4項措施強化在非洲的軍事存在:一是大幅修改訓練內容;二是在非洲新設美軍基地,或加強原有美軍基地的作用;三是以美國特種作戰部隊指導各國軍隊的形式打擊恐怖組織;四是同當地部隊進行聯合演習。美國不僅在尼日利亞的訓練中心對非洲各國軍隊進行“攻擊訓練”,還向各國提供攻擊性重武器。2004年,美國花在馬里、尼日爾、乍得和毛里塔尼亞4國的軍事訓練費達6500萬美元。 與美國不太一樣,日本在非洲的利益主要體現在政治和能源兩個層面。1995年的“非洲國家大使會議”上,日本提出了其非洲政策的基本框架:一、從國際責任出發改善對非洲的政策;二、不僅要對非洲經濟發展作貢獻,而且要對其政治改革作貢獻;三、加強經濟合作;四、加強政府交流、增進相互理解。近年來,日本在爭取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和開發能源等方面有求于非洲各國,所以,日方加大了對非洲的工作力度。2003年9月,日本首相小泉純一郎在東京舉行的第三屆非洲發展國際會議上表示,日本將在5年內無償向非洲國家提供10億美元的援助,并考慮放棄對非洲貧困國家總額約30億美元的債務。今年6月11日,八國集團宣布免除18個嚴重貧困國家400億美元的債務,這一舉動也在日本分階段援助非洲的計劃之中。 非洲石油吸引力很大 目前,非洲探明的石油儲量約為800億至1000億桶,占世界儲量的7%至9%。近年來,由于深海勘探技術的運用和幾內亞灣地區新油田的發現,非洲探明的石油儲量不斷增加,僅次于中東和南美。到2010年,非洲石油產量在世界石油總產量中的比例有望上升至20%。美國能源部去年夏季曾指出,“西非是世界天然氣和石油生產增長最快的地區之一。”毛里塔尼亞、馬里和尼日爾未來幾年將成為非洲產油國,非洲石油產業發展迅猛。 據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預測,美國在今后10年中要從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進口25%的石油,而目前僅為15%。尼日利亞和安哥拉作為西非地區兩個石油儲量最豐富的國家,已分別成為美國第五和第七大石油供給國,每年供應原油3.07億桶和1.17億桶。在華盛頓看來,從那里進口石油有很多好處。首先,幾內亞灣石油多為淺層石油,且品種多達40多種,大多屬于低硫的高品質石油,開發及提煉成本較低,易于提煉成為汽車燃料。其次,與海灣地區到美國的距離相比,幾內亞灣離美國更近,距離只有前者的一半,運輸成本要低得多。第三,幾內亞灣的石油多數產自海上,使得石油生產不受政治不穩定的影響。另外,西非石油“由若干彼此沒有歷史聯系的國家分享”,這些國家同美國政治關系普遍良好,不大可能聯合起來對美國實行“禁運”。此外,由于安哥拉、加蓬(1995年退出)不是歐佩克成員,石油生產不受配額限制。所以,幾內亞灣成了美國垂涎的對象和優先考慮的戰略目標之一。經過這幾年的苦心經營,美國已基本上在西非國家站穩腳跟。許多石油公司壟斷了西非國家的石油開采項目,僅埃索公司就在安哥拉獲得3個深海石油開采項目,總投資近百億美元。另外,美國鋪設乍得和喀麥隆之間的石油管道,并準備在赤道幾內亞建立天然氣廠。 日本加大在非洲投資,目的也離不開石油。據媒體報道,日本每天的原油消耗量為430萬桶,其中80%來自中東地區。日本沿海的幾個油田,產量連全國石油供給量的0.3%都不到。另一方面,中東地區的政治局勢始終動蕩不安,美國對日本和中東國家的能源合作有很強的“發言權”,因此,日本很難在中東地區強化自己的政治影響力。為實現能源進口的多元化,日本對非洲越來越重視。在日本政府一系列優惠政策的支持下,日本企業在埃及、阿爾及利亞、安哥拉等國勘探和開采石油。雙方合作方式包括購買股份參與開發、簽署產量分成協議和轉讓協議、直接投資開發油田等。目前,日本更加重視“股份油”,即在產油國石油項目中參股或投資,每年從該國石油產量中分取一定份額,這樣一來,日本的石油供給將會十分穩定。與此同時,日本政府還從非洲國家購買已探明的石油儲量,企圖從中獲得一定的產品支配權。 非洲大陸“荊棘叢生” 不過,美日要實現其在非洲的戰略利益,還將遇到不同程度的阻力。最大阻力來自歐洲國家,尤其是法國。 非洲是法國的傳統勢力范圍,有分析說,失去了非洲的法國,將不可能成為“世界大國”。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法國在非洲有殖民地21個,占非洲總面積的37%。法國在非洲政治和文化層面的影響非常大。此外,法國是西方在非洲駐軍最多、對非洲國家直接軍事干預最多的國家。非洲也是法國傳統投資和貿易對象,更是法國眾多戰略物資的供應地。其中,法國100%的鈾、鈷,72%的錳,80%的鋁礬土和52%的鉻都來自非洲。近年來,法國因反對伊拉克戰爭,在中東能源利益上遭到美國排擠,更加認識到非洲石油對自己的重要性。2003年春天,法國總統希拉克邀請52個非洲國家代表到巴黎參加法非首腦會議,他向非洲人明確表示,法國將一如既往地致力于非洲大陸的和平與安全,法國希望與非洲伙伴共擔使命,為非洲國家的安全“保駕護航”。 英國也在采取措施加強同非洲國家的傳統聯系。在尼日利亞,最大的石油投資商就是英國與荷蘭共同擁有的殼牌公司。俄羅斯與非洲國家也有著傳統友誼,美日在非洲日趨活躍的情況下,俄羅斯恐怕不會袖手旁觀。另外,從非洲本身來說,痛苦的經歷使非洲人認識到,只有消除長期困擾非洲的局部沖突,加強區域合作,才能實現經濟發展,讓石油成為自身經濟發展的助推器。非洲從內亂到自強,將會從根本上阻礙美日對這塊土地的戰略構想。 |